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九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7)

1. 癰疽瘡癤門

白芷,人參,當歸,黃耆,川芎,防風,甘草,栝蔞仁,芍藥,官桂,桔梗,金銀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七分,入酒半盅,再煎三、五沸,去柤,溫服。如痛甚,倍加當歸、芍藥,又加乳香,日進三服。瘡口內有黑血或遍身汗出,皆藥之效也。

漏蘆湯,治癰疽、發背、丹毒、惡腫、時行、瘰癧、目翳、吹奶,及無名一切惡瘡。與五香連翹湯兼服尤妙。

漏蘆,麻黃,升麻、赤芍藥,甘草(生),白斂,白及,枳殼(米泔浸,各一錢),大黃(二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不拘時熱服。如熱盛而大便閉者,加芒硝服之。

十六味流氣飲,治無名惡瘡、癰疽等證。

川芎,當歸,芍藥,防風,人參,木香(不見火),黃耆,官桂,桔梗,白芷,檳榔,厚朴,烏藥,紫蘇,枳殼,甘草(以上各八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托裡榮衛湯,治癰疽疔瘡及無名腫毒。

桂枝(七分),人參,黃耆,紅花,蒼朮,柴胡,連翹,當歸身,羌活,黃芩,防風,甘草(以上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酒一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托裡溫中湯,治諸瘡為寒變而內陷者,膿出清解,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嘔,氣短,吃逆不絕,不得安臥,時發昏憒。

附子(炮,去皮臍,二錢),乾薑(炮),羌活(各一錢半),丁香,沉香,木香(不見火),茴香,陳皮,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遠服。

黃耆人參湯,治諸瘡破後,食少無睡,及有虛熱,穢氣所觸者。

黃耆(二錢),人參,白朮,麥門冬(去心),蒼朮(泔浸),陳皮,升麻,五味子,當歸,黃柏(炒),甘草(各一錢),炒麵(五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升麻和氣飲,治瘡腫諸毒,疥癬癢痛。

升麻,桔梗,蒼朮,乾葛,甘草,大黃(煨,各一錢),陳皮(二錢),當歸,半夏,茯苓,白芷,乾薑(炮),枳殼(各五分),芍藥(一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當歸飲子,治瘡疥、風癬、濕毒燥癢。

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防風,蒺藜,荊芥(各一錢半),何首烏,黃耆,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九珍散,治一切癰疽腫毒,因氣壅血熱而生者。

川芎,當歸,赤芍藥,生地黃,白芷,大黃,栝蔞實,黃芩,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酒半盅,同煎至一盅,食遠溫服。婦人乳癰尤宜服之。

神效托裡散,治癰疽、發背、腸癰、奶癰、無名腫毒,焮作疼痛,憎寒發熱。不同老幼虛人並治。

忍冬葉(去梗),黃耆(各三錢),當歸(七分半),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癰疽瘡癤門

以下列出幾種治療癰疽、瘡癤等疾病的中藥方劑及其使用方法:

方劑一: 此方用白芷、人參、當歸、黃耆、川芎、防風、甘草、栝蔞仁、芍藥、官桂、桔梗、金銀花等藥材組成。取藥材適量,加水兩盅煎煮至七分,加入半盅酒,再煎煮三到五沸,濾去藥渣,溫服。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加倍當歸、芍藥的用量,並加入乳香,每日服用三次。若服藥後出現瘡口流出黑血或全身出汗,都是藥物起效的表現。

方劑二:漏蘆湯 此方用於治療癰疽、發背、丹毒、惡性腫脹、流行性疾病引起的腫脹、瘰癧、目翳、乳腺炎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的惡性瘡瘍。 藥材包括漏蘆、麻黃、升麻、赤芍藥、生甘草、白斂、白及、米泔浸泡過的枳殼(各一錢)、大黃(二錢)。 取藥材適量,加水兩盅煎煮至八分,不限時間,趁熱服用。若出現熱盛便秘的情況,可以加芒硝服用。

方劑三:十六味流氣飲 此方用於治療不明原因的惡性瘡瘍、癰疽等。藥材包括川芎、當歸、芍藥、防風、人參、未經火炒的木香、黃耆、官桂、桔梗、白芷、檳榔、厚朴、烏藥、紫蘇、枳殼、甘草(以上各八分)。取藥材適量,加水兩盅煎煮至一盅,飯後服用。

方劑四:托裡榮衛湯 此方用於治療癰疽、疔瘡以及不明原因的腫毒。藥材包括桂枝(七分)、人參、黃耆、紅花、蒼朮、柴胡、連翹、當歸身、羌活、黃芩、防風、甘草(以上各一錢)。取藥材適量,加水兩盅,酒一盅,煎煮至一盅,飯前服用。

方劑五:托裡溫中湯 此方用於治療因寒邪入侵導致瘡瘍內陷、膿液清稀、皮膚冰冷,並伴有心下痞滿、腸鳴腹痛、大便稀溏、食後嘔吐、氣短、呃逆不止、無法安睡、時而昏沉等症狀的瘡瘍。藥材包括炮製過的附子(去皮臍,二錢)、炮製過的乾薑、羌活(各一錢半)、丁香、沉香、未經火炒的木香、茴香、陳皮、炙甘草(各一錢)。取藥材適量,加水兩盅,生薑五片,煎煮至一盅,飯後服用。

方劑六:黃耆人參湯 此方用於治療瘡瘍潰破後,出現食慾不振、失眠、虛熱以及穢氣侵襲等症狀。藥材包括黃耆(二錢)、人參、白朮、麥門冬(去心)、米泔浸泡過的蒼朮、陳皮、升麻、五味子、當歸、炒黃柏、甘草(各一錢)、炒麵(五分)。取藥材適量,加水兩盅,煎煮至一盅,飯後服用。

方劑七:升麻和氣飲 此方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疥癬以及瘙癢疼痛。藥材包括升麻、桔梗、蒼朮、乾葛、甘草、煨大黃(各一錢)、陳皮(二錢)、當歸、半夏、茯苓、白芷、炮製過的乾薑、枳殼(各五分)、芍藥(一錢半)。取藥材適量,加水兩盅,煎煮至一盅,飯後服用。

方劑八:當歸飲子 此方用於治療瘡疥、風癬以及濕毒引起的乾燥瘙癢。藥材包括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黃、防風、蒺藜、荊芥(各一錢半)、何首烏、黃耆、甘草(各一錢)。取藥材適量,加水兩盅,煎煮至一盅,飯後服用。

方劑九:九珍散 此方用於治療各種癰疽腫毒,尤其因氣滯血熱引起的。藥材包括川芎、當歸、赤芍藥、生地黃、白芷、大黃、栝蔞實、黃芩、甘草(各一錢)。取藥材適量,加水兩盅,酒半盅,同煎煮至一盅,飯後溫服。尤其適用於婦女乳癰。

方劑十:神效托裡散 此方用於治療癰疽、發背、腸癰、乳癰、不明原因的腫毒,以及伴隨紅腫熱痛、畏寒發熱的症狀。適用於各種年齡段的人群,包括虛弱體質者。藥材包括忍冬葉(去梗)、黃耆(各三錢)、當歸(七分半)、炙甘草(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