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九 (6)
卷之九 (6)
1. 癰疽瘡癤門
夫癰疽瘡癤,其名甚多,然各有形。癰者,大而高起,屬乎陽,六腑之氣所生也,疽者,平而內發,屬乎陰,五臟之氣所成也。瘡者,其總名也。癤者,有頭小瘡也。《經》云:諸痛癢瘡,皆屬心火。蓋心主血而行氣,氣血凝滯,挾心火之熱而生癰疽之類也。然所感有淺深,故所發有陰陽、輕重、大小之不同耳。
六腑積熱,騰出於外,肌肉之間,其發暴甚,腫皮光軟,侵袤廣大者,癰也。五臟風積熱攻焮於肌骨,風毒猛暴,初生一頭如㾦瘰,白色焦枯,觸之應心者,疽也。發熱於皮膚之間,是以浮腫根小,至大不過二、三寸者,癤也。夫癰發於六腑,若燎原之火,外潰肌肉。疽生於五臟,沉澀難療,若陶室之燧,內消骨髓。
痛則易療,惟難將息而遲瘥,疽則難療,易得痊復。夫癤與癰,初生並宜灸之,謂其氣本浮,達以導其熱,令速暢也。疽則宜烙不宜灸,謂其氣本深,沉須達其原也。凡瘡疽生於外皆由熱毒蘊於內,明乎此三者,腫毒、丹疹可以類推矣。諸瘡之中惟背疽、疔瘡最為急證。其初發也,或先熱而後惡寒,或先癢而後作痛,若其不痛最為惡候。
且如背瘡,始生如粟粒,才有覺時便用艾於痛處灸之,痛則灸至癢,癢則灸至痛,使毒氣隨火而散,最為良法。若失之於初,其瘡已成,又當審其虛實、寒熱、淺深而治之。至於疔瘡,其名甚多,必發於手足之間,初生黃疱,其中或紫黑色,有一條如紅絲直上,倉卒之際,急宜以針於紅絲所經之處刺出毒血,然後以蟾酥等藥於正瘡上塗之。針時以病者知痛出血為好,否則紅絲入腹,必致危殆。
至若瘰癧、項疽、懸癰諸瘡之類,皆由七情怫鬱,積熱於內而發也。治之當流氣活血,解毒散熱,排膿內托,必使氣血宣通,熱毒外散,然後可也。其他如疥癬、臁瘡、風瘡、濕毒之類,亦當隨證按方治之。此特述其大略也。欲求其瘡之名證與夫治法之詳備,則有《外科精義》、《精要》等書在焉。
內補十宣散,治一切癰疽瘡癤未成者,自然消之;已成者,能令速潰。凡瘡癢者,多是血虛,此藥最能消風生血。
人參(去蘆),黃耆,當歸(各一錢半),厚朴(薑汁炙),川芎,桔梗(去蘆),防風(去蘆),桂心(去皮),白芷,甘草(生用,各七分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八分,食遠服。
五香連翹湯,治諸瘡腫,初覺一、二日便厥逆,咽喉塞,發寒熱,及一切惡瘡、結核、瘰癧、癰疽並治之。
乳香,木通,大黃(各一錢),連翹,沉香,木香(不見火),獨活,桑寄生,丁香,射干,升麻,麝香,甘草(各七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內托千金散,治腦、背癰疽、乳硬等惡瘡。
白話文:
癰、疽、瘡、癤這些名稱很多,但它們各有不同的形態。癰是指又大又高起的腫塊,屬陽性,是六腑的氣所產生的;疽是指平坦且在內部發生的腫塊,屬陰性,是五臟的氣所形成的。瘡是一個總稱,而癤是有膿頭的小瘡。《黃帝內經》說:「各種痛、癢的瘡,都屬於心火。」因為心主管血液運行和氣的推動,當氣血凝滯時,會挾帶心火的熱而產生癰疽之類的病症。然而,所感受到的病邪有深淺之別,所以發病時會有陰陽、輕重、大小的不同。
六腑的熱積聚,向外發散到肌肉之間,發病迅速且嚴重,皮膚腫脹光滑柔軟,蔓延廣大的,就是癰。五臟的風邪和熱積聚,侵襲肌肉骨骼,風毒猛烈爆發,初起時像癩病,呈現白色乾枯,觸摸時感覺疼痛的,就是疽。發熱在皮膚之間,浮腫且根部小,最大不超過二三寸的,就是癤。癰發於六腑,如同燎原之火,向外潰爛肌肉;疽生於五臟,沉重難以治療,如同陶窯的火焰,由內向外侵蝕骨髓。
痛的容易治療,只是需要好好休養才會痊癒,疽則難以治療,但容易恢復。癤和癰,初起時都適合用艾灸,因為它們的病氣本來浮在表面,艾灸可以疏導熱邪,使其迅速消散。疽則適合用烙法而不適合用艾灸,因為它的病氣本來就在深處,需要深入病灶才能治療。總之,瘡疽生於外部,都是因為熱毒蘊藏於內部,明白這三種病症的區別,腫毒、丹疹就可以依此類推。各種瘡中,只有背疽和疔瘡最為危急。它們初發時,有時先發熱後惡寒,有時先癢後疼痛,如果開始就不痛,則是病情最惡劣的徵兆。
例如背瘡,剛開始像米粒一樣,一旦有感覺時就要用艾灸在痛處,痛就灸到癢,癢就灸到痛,使毒氣隨著火而散開,這是最好的方法。如果錯過初期的治療,瘡已經形成,就應該仔細觀察它的虛實、寒熱、深淺來進行治療。至於疔瘡,名稱有很多,通常發在手腳之間,初起時是黃色水泡,其中有可能是紫黑色,有一條紅絲向上蔓延,這時就要在紅絲經過的地方用針刺出血,然後把蟾酥等藥塗在瘡上。針刺時以病人感覺到疼痛而出血為佳,否則紅絲若進入腹部,必定會危及生命。
至於瘰癧、項疽、懸癰等各種瘡,都是因為情緒不暢,導致熱積聚在體內而發病。治療時應該疏通氣血,解毒散熱,排膿托毒,必須使氣血通暢,熱毒向外散開,才能痊癒。其他如疥瘡、臁瘡、風瘡、濕毒之類,也應當根據病情採用相應的方劑治療。這裡只是簡略地說明大要。若想詳細了解各種瘡的名稱、病症以及治療方法,可以參考《外科精義》、《精要》等書籍。
內補十宣散,可以治療一切未成形的癰、疽、瘡、癤,能使之自然消散;已經成形的,能使其迅速潰爛。凡是瘡癢,多是因為血虛,此藥最能祛風生血。
(藥方組成):人參(去掉蘆頭)、黃耆、當歸(各一錢半)、厚朴(用薑汁炙過)、川芎、桔梗(去掉蘆頭)、防風(去掉蘆頭)、桂心(去掉外皮)、白芷、甘草(生用,各七分半)。
以上藥材合為一劑,用水兩盅煎到八分,在飯後服用。
五香連翹湯,可以治療各種瘡腫,初起一兩天就出現厥逆、咽喉阻塞、發冷發熱,以及各種惡瘡、結核、瘰癧、癰疽都可以治療。
(藥方組成):乳香、木通、大黃(各一錢)、連翹、沉香、木香(不宜火烤)、獨活、桑寄生、丁香、射干、升麻、麝香、甘草(各七分)。
以上藥材合為一劑,用水兩盅,加生薑三片,煎到一盅,不拘時間服用。
內托千金散,可以治療腦部、背部癰疽、乳房硬塊等惡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