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七 (6)
卷之七 (6)
1. 腳氣痿痹門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熱服,候一時方可飲食。
獨活湯,治腳痹。
獨活(二錢),乾薑(炮,一錢半),大豆(五十粒),附子(去皮臍,炮),當歸,防風(去蘆),茯苓(去皮),芍藥,黃耆,葛根,人參(去蘆),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酒半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導氣飲,治寒濕腳氣,腫赤疼痛,心腹膨脹,頭面手足浮腫,身體腰背疼痛,並皆治之。
羌活,獨活,木瓜,薏苡仁,青皮,陳皮,枳殼,桑白皮,紫蘇,檳榔,木通,大腹皮,赤茯苓,大腹子,青木香,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有熱加大黃,濕加蒼朮。
紫蘇散,治風毒腳氣,腳重虛腫。
紫蘇,木通,桑皮,小茴香(炒,各八分),枳殼(一錢七分),羌活,獨活,荊芥,木瓜,青皮,甘草(炙,各五分),大腹子(一錢二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蔥白一莖,煎至八分,空心溫服。
桑白皮散,治腳氣盛發,兩腳浮腫,小便赤澀,腹脅脹滿,氣急坐臥不得。
桑白皮,郁李仁(各一錢),赤茯苓(二錢),木香(不見火),防風,大腹子(各五分),紫蘇子(炒),木通,檳榔,青皮(各七分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食遠溫服。
藿香養胃湯,治胃虛不食,四肢痿弱,行立不能,皆由陽明經虛,宗筋無所養,遂成痿躄。
藿香,白朮,神麯,白茯苓,烏藥,砂仁,半夏曲,薏苡仁,人參(以上各一錢半),甘草(炙),蓽澄茄(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補肝湯,治前陰如冰冷並陰汗,兩腳痿軟無力。
黃耆(一錢半),人參(去蘆),乾葛,白茯苓(去皮),豬苓,升麻(各一錢),柴胡(去苗),當歸身,羌活,連翹,黃柏(炒),澤瀉,蒼朮,神麯,知母,防風,陳皮,甘草(炙,各半錢)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蠲痹湯,治冷痹手足,腰痛沉重,及身體煩疼,背項拘急。
當歸(酒浸),赤芍藥,黃耆,片薑黃,羌活(以上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一方加防風二錢。
五痹湯,治風寒濕之氣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不仁。
片薑黃,羌活,白朮,防己(各二錢半),甘草(炙,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七片,煎至一盅,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
附子八物湯,治白虎歷節風,身痛如鎚不可忍。
附子(炮,去皮臍),乾薑(炮),芍藥(以上各一錢半),白朮(二錢),茯苓(去皮),桂心(去皮),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腳氣痿痹門
第一方:治腳氣,煎藥方法:取藥材一劑量,加水兩盅,煎至一盅,飯前趁熱服用,服用後需等待一個小時才能進食。
第二方:獨活湯,治腳痹。藥材:獨活二錢,乾薑(炮製)一錢半,大豆五十粒,附子(去皮臍,炮製),當歸,防風(去蘆頭),茯苓(去皮),芍藥,黃耆,葛根,人參(去蘆頭),甘草各一錢。煎藥方法:取藥材一劑量,加水兩盅,酒半盅,煎至一盅,飯前服用。
第三方:導氣飲,治寒濕腳氣,症狀包括腫脹發紅疼痛、心腹膨脹、頭面手足浮腫、身體腰背疼痛。藥材:羌活、獨活、木瓜、薏苡仁、青皮、陳皮、枳殼、桑白皮、紫蘇、檳榔、木通、大腹皮、赤茯苓、大腹子、青木香、甘草各一錢。煎藥方法:取藥材一劑量,加水兩盅,煎至一盅,飯前服用。如有發熱症狀,可加入大黃;如有濕氣,可加入蒼朮。
第四方:紫蘇散,治風毒腳氣,症狀包括腳沉重虛腫。藥材:紫蘇、木通、桑皮、小茴香(炒)各八分,枳殼一錢七分,羌活、獨活、荊芥、木瓜、青皮、甘草(炙)各五分,大腹子一錢二分。煎藥方法:取藥材一劑量,加水兩盅,生薑三片、蔥白一根,煎至八分,空腹溫服。
第五方:桑白皮散,治腳氣盛發,症狀包括兩腳浮腫、小便赤澀、腹脅脹滿、氣急難以坐臥。藥材:桑白皮、郁李仁各一錢,赤茯苓二錢,木香(不經火炒)防風、大腹子各五分,紫蘇子(炒)、木通、檳榔、青皮各七分半。煎藥方法:取藥材一劑量,加水兩盅,生薑三片,煎至八分,飯後溫服。
第六方:藿香養胃湯,治胃虛不食,四肢痿弱,無法行走站立,皆因陽明經虛弱,宗筋得不到滋養所致。藥材:藿香、白朮、神麴、白茯苓、烏藥、砂仁、半夏曲、薏苡仁、人參(以上各一錢半),甘草(炙)、蓽澄茄各一錢。煎藥方法:取藥材一劑量,加水兩盅,生薑五片、大棗兩枚,煎至一盅,不拘時服用。
第七方:補肝湯,治陰部冰冷伴有陰汗,兩腳痿軟無力。藥材:黃耆一錢半,人參(去蘆頭),乾葛、白茯苓(去皮)、豬苓、升麻各一錢,柴胡(去苗)、當歸身、羌活、連翹、黃柏(炒)、澤瀉、蒼朮、神麴、知母、防風、陳皮、甘草(炙)各半錢。煎藥方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取一劑量,加水兩盅,煎至一盅,飯前服用。
第八方:蠲痹湯,治肢體冰冷麻痺,症狀包括手足冰冷麻痺、腰痛沉重、身體煩痛、背部僵硬。藥材:當歸(酒浸)、赤芍藥、黃耆、片薑黃、羌活各二錢,甘草(炙)一錢。煎藥方法:取藥材一劑量,加水兩盅,生薑五片、大棗兩枚,煎至一盅,飯前服用。另一方在此基礎上加防風二錢。
第九方:五痹湯,治風寒濕邪滯留肌體,症狀包括手足緩弱、麻痺無知覺。藥材:片薑黃、羌活、白朮、防己各二錢半,甘草(炙)一錢。煎藥方法:取藥材一劑量,加水兩盅,生薑七片,煎至一盅,若病在上半身,飯後服用;若病在下半身,飯前服用。
第十方:附子八物湯,治白虎歷節風,症狀包括全身疼痛劇烈難忍。藥材:附子(炮製,去皮臍)、乾薑(炮製)、芍藥各一錢半,白朮二錢,茯苓(去皮)、桂心(去皮)、人參(去蘆頭)、甘草(炙)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