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選要》~ 卷之六 (13)
卷之六 (13)
1. 遺精白濁門
夫精者,醜臟六腑皆有,而腎為都會關司之所,又聽命於心焉。《經》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竭。若腎水衰弱,心火妄動,然後遺精之病生焉。蓋遺精之症有四:一曰夢中交而遺者,乃心虛神交也。二曰下元虛敗,精不禁而遺者,乃腎虛精滑故也。三曰壯年氣盛,久節房欲,經絡壅滯而遺者;乃曠夫滿而溢也。
四曰情動於中,所願不得而遺者,乃為情不遂欲而泄也。若夫壯年氣盛及情動於中者,但舒其情自愈,雖不餌藥可也。至若夢中交泄,則當治其心;腎虛精滑,則當固其真,斯治之要也。
至如赤白濁者,由腎水虛少,膀胱火盛,小便去澀,所以成濁也。蓋因思慮過度,嗜欲無常,俾心腎不交。精元失守,以為赤白二濁之患焉。赤濁者為心虛有熱,由思慮而得之;白濁者為腎虛有寒,因嗜欲而致也。劉河間又謂白濁亦屬乎熱,如清水作湯則有白腳,夏熱則水渾濁,冬寒則水澄清,此理亦或然也。
雖然遺精、白濁皆由心腎不交,相火妄動而得,惟所出之路非為一途,其可一例言之。蓋遺精則自精氣道中而出,赤白濁則於小便尿孔中出,所以不同也。其濁澄定腳有渾濁,其狀漩面,或如油,或如膏糊,或有五色光彩,多則漸漸令人虛損而成癆也。治法:濁而赤者,清其心;濁而白者,溫其經,順其氣而調其榮。
善養生者,存其神而安其心,節其欲而保其精,使水火既濟,心腎平寧,則斯患不作,而復保其長生矣。
加味清心飲,治心中客熱煩躁,赤濁肥脂。
白茯苓(去皮),石蓮肉(各一錢半),益智仁,遠志(去心,姜炒),麥門冬(去心),人參(去蘆),石菖蒲,車前子,白朮,澤瀉,甘草(炙,以上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燈心二十莖,煎至一盅,食前服。有熱加薄荷少許。
龍齒補心湯,治諸虛不足,虛熱潮來,心神驚惕,睡臥不寧,小便油濁。
龍齒(煅碾),人參(去蘆),熟地黃(洗焙),當歸(酒浸,焙),桔梗(去蘆),酸棗仁(炒),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皮),肉桂(去粗皮),麥門冬(去心),綿黃耆(蜜炙),遠志(去心,薑汁拌炒),枳殼(麩炒),半夏曲,白朮(以上各一錢),甘草(炙,半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粳米一撮,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分清飲,治思慮過度,清濁相干,小便白濁。
益智仁(泔浸一宿),石菖蒲(去毛),白茯苓,烏藥,川萆薢(各二錢),甘草(炙,八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入鹽少許,煎至八分,食前服;或為末,每服二錢,用鹽湯調服亦可。
益智湯,治腎經虛寒,遺精白濁,四肢煩倦,時發蒸熱。
鹿茸(去毛,酥炙),巴戟(去心),肉蓯蓉(酒洗),益智仁,熟地黃(酒浸),附子(炮,去皮臍),桂心,山茱萸(去核),白芍藥,防風(去蘆),枸杞子,牛膝(酒浸),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所謂的精,是身體各個臟腑都有的,但腎臟是它聚集和掌管的地方,而且還會聽從心臟的指揮。《黃帝內經》說:陰陽平衡協調,精神自然就好;陰陽失去平衡,精氣就會耗盡。如果腎臟虛弱,心火又過於旺盛,遺精的病症就會產生。遺精的狀況大概有四種:第一種是夢中性交而遺精的,這是因為心虛導致精神恍惚;第二種是下焦虛弱,精液無法控制而遺精的,這是因為腎虛精液滑脫的緣故;第三種是壯年時期,氣血旺盛,但長期壓抑性慾,導致經絡堵塞而遺精的,這就像水滿了自然會溢出來一樣;第四種是因為心中慾望產生,但又無法滿足而遺精的,這是因為慾望得不到滿足而洩精。如果是壯年氣盛或心中慾望而導致的遺精,只要放鬆心情就會自然痊癒,不需要吃藥。至於夢中遺精,則應該治療心虛;腎虛精滑,則應該固攝腎精,這是治療的要點。
至於尿液呈現紅白色混濁的情況,是因為腎陰虛少,膀胱火旺,小便澀滯,所以才會形成混濁。通常是因為思慮過度,慾望沒有節制,導致心腎不交,精元無法固守,進而產生紅白色尿濁的病症。紅濁是因為心虛有熱,由過度思慮引起;白濁是因為腎虛有寒,由慾望過度導致。劉河間認為白濁也屬於熱症,就像清水煮開後會有白色沉澱,夏天熱水會變得混濁,冬天冷水則會澄清一樣,這個道理也是有可能的。
雖然遺精和白濁都是因為心腎不交、相火妄動所導致的,但它們的排出途徑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遺精是從精道排出,而紅白色尿濁則是從小便尿道排出,這就是它們的不同之處。尿濁沉澱後會有渾濁物,形狀像漩渦,有時像油,有時像漿糊,有時還會出現五彩光澤,情況嚴重的話,會逐漸讓人虛弱消瘦,甚至成為癆病。治療方法:尿濁偏紅的,要清心火;尿濁偏白的,要溫補經絡,調順氣血。
善於養生的人,應該保持精神安定,節制慾望,保護精氣,使水火既濟,心腎平和,這樣才能避免這些疾病的發生,保持長壽。
加味清心飲,可以治療心中煩躁有熱,紅濁且尿液像肥油。
組成:白茯苓(去皮)、石蓮肉(各一錢半),益智仁,遠志(去心,薑炒),麥門冬(去心),人參(去蘆),石菖蒲,車前子,白朮,澤瀉,甘草(炙,以上各一錢)。
使用方法:將藥材合為一帖,加水兩盅,燈心草二十根,煎至一盅,飯前服用。有熱者可加少許薄荷。
龍齒補心湯,可以治療各種虛弱不足,虛熱潮熱,心神不安,睡眠不佳,小便像油一樣渾濁。
組成:龍齒(煅燒研磨),人參(去蘆),熟地黃(洗淨烘乾),當歸(酒浸,烘乾),桔梗(去蘆),酸棗仁(炒),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皮),肉桂(去粗皮),麥門冬(去心),綿黃耆(蜜炙),遠志(去心,薑汁拌炒),枳殼(麩炒),半夏曲,白朮(以上各一錢),甘草(炙,半錢)。
使用方法:將藥材合為一帖,加水兩盅,生薑三片,粳米一撮,煎至一盅,不拘時間服用。
分清飲,可以治療因為思慮過度,導致清濁不分,小便白濁。
組成:益智仁(用米泔水浸泡一晚),石菖蒲(去毛),白茯苓,烏藥,川萆薢(各二錢),甘草(炙,八分)。
使用方法:將藥材稍微搗碎,合為一帖,加水兩盅,加入少許鹽,煎至八分,飯前服用;或者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鹽水送服也可以。
益智湯,可以治療腎經虛寒,遺精白濁,四肢乏力倦怠,時常發熱。
組成:鹿茸(去毛,酥油炙),巴戟天(去心),肉蓯蓉(酒洗),益智仁,熟地黃(酒浸),附子(炮製,去皮臍),桂心,山茱萸(去核),白芍藥,防風(去蘆),枸杞子,牛膝(酒浸),甘草(炙,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