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六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1)

1. 消渴門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加味錢氏白朮散,治消中,消穀善肌。

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白朮(以上各二錢),枳殼(麩炒),柴胡,藿香,乾葛,五味子,木香,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人參石膏湯,治膈消,上焦燥渴,不欲多食。

人參(去蘆,三錢),石膏(四錢),知母(二錢),甘草,黃芩,杏仁(以上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粳米一撮,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加減八味丸,治腎水枯竭,不能上潤;心火上炎,不能既濟。心煩燥渴,小便頻數,白濁,陰痿弱,飲食不多,肌膚漸漸如削,或腿腫、腳先瘦小。宜降心火,生腎水,其煩渴頓止。

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去骨),澤瀉(酒浸焙,各八錢),五味子(炒,一兩半),山茱萸(取肉焙),肉桂(去粗皮,不見火),熟地黃(蒸焙),山藥(微炒,各二兩)

上各研末秤,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五更初溫酒,或鹽湯任下,午前、晚間空腹再服。此藥不惟止渴,亦免生癰疽,久服永除渴疾,氣血加壯。

栝蔞散,治壯盛之時,不自謹惜,恣情縱欲,年長腎氣虛弱,不能房事,多服丹石,真氣既盡,石氣孤立,唇口乾焦,精液自泄,小便赤黃,大便乾實,小便日夜百十行,須當除熱補虛。

天花粉,宣黃連,白扁豆,白茯苓(去皮),寒水石,甘草節,人參(去蘆),白朮(去蘆),石膏,豬苓(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白湯調服。

天王補心丹,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除驚悸,療咽乾口燥,育養心氣。

人參(去蘆),丹參(洗),白茯苓(去皮),酸棗仁(洗),遠志(去心),百部(洗),石菖蒲(去毛),柏子仁,桔梗(去蘆),玄參,天門冬(去心),五味子,茯神(去木),當歸,熟地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以金箔為衣,燈心棗湯化下,食後臨臥服。或丸如梧桐子,每服五、六十丸亦可。

平補丸,治消腎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澀數而瀝,如欲滲之狀。

菟絲子(酒蒸,搗焙),山茱萸(去核,酒浸),益智仁,當歸(以上各半兩),川楝子(去核),牛膝(去蘆,酒浸),葫蘆巴(炒),杜仲(去粗皮,薑汁炒),肉蓯蓉(酒浸,焙乾),巴戟(去心,各三兩半),乳香(二兩)

上為細末,用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棗湯或鹽湯送下。

天花粉丸,治消渴飲水多,身體瘦弱。

天花粉,人參(去蘆,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麥門冬煎湯送下。

白話文:

消渴門

第一方:取藥材一劑量,加水兩盅,煎煮至一盅,空腹服用。

加味錢氏白朮散:治療消中,食慾不振,肌肉消瘦。

藥材: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皮)、白朮(以上各二錢)、枳殼(麩炒)、柴胡、藿香、乾葛、五味子、木香、甘草(炙,各一錢)。

用法:取藥材一劑量,加水兩盅,煎煮至一盅,飯後服用。

第二方:人參石膏湯:治療胃中虛熱,上焦燥熱口渴,不想吃東西。

藥材:人參(去蘆頭,三錢)、石膏(四錢)、知母(二錢)、甘草、黃芩、杏仁(以上各一錢)。

用法:取藥材一劑量,加水兩盅,粳米少許,煎煮至一盅,不拘時服用。

第三方:加減八味丸:治療腎精虧虛,不能滋養上焦;心火旺盛,不能平衡陰陽。症狀包括心煩燥熱口渴,小便頻數、白濁,陽痿,食慾不振,身體消瘦,甚至腿腫、腳瘦。此方旨在降心火,滋腎水,迅速緩解煩渴。

藥材: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去骨)、澤瀉(酒浸焙,各八錢)、五味子(炒,一兩半)、山茱萸(取肉焙)、肉桂(去粗皮,不見火)、熟地黃(蒸焙)、山藥(微炒,各二兩)。

用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蜂蜜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丸。清晨五更服用溫酒或鹽湯送服,上午和晚上空腹各服用一次。此藥不僅止渴,還能預防癰疽,長期服用可徹底治愈消渴,增強氣血。

第四方:栝蔞散:治療壯年時期縱慾過度,年老腎氣虛弱,不能行房事,服用過多丹藥,導致真氣耗損,出現唇乾口燥,精液自泄,小便赤黃,大便乾燥,小便頻繁等症狀。此方旨在清熱補虛。

藥材:天花粉、黃連、白扁豆、白茯苓(去皮)、寒水石、甘草節、人參(去蘆頭)、白朮(去蘆頭)、石膏、豬苓(各等分)。

用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服用,用白開水送服。

第五方:天王補心丹:寧心安神,益血固精,增強體力,改善記憶力;清三焦,化痰涎,祛除煩熱,治療驚悸,緩解咽乾口燥,滋養心氣。

藥材:人參(去蘆頭)、丹參(洗淨)、白茯苓(去皮)、酸棗仁(洗淨)、遠志(去心)、百部(洗淨)、石菖蒲(去毛)、柏子仁、桔梗(去蘆頭)、玄參、天門冬(去心)、五味子、茯神(去木)、當歸、熟地黃(各等分)。

用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成丸藥,每兩藥材製成十丸,用金箔包裹,用燈芯草煮棗湯送服,飯後睡前服用。也可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丸。

第六方:平補丸:治療腎虛不渴,肌肉消瘦,小便澀少,有尿頻尿急感。

藥材:菟絲子(酒蒸,搗碎焙乾)、山茱萸(去核,酒浸)、益智仁、當歸(以上各半兩)、川楝子(去核)、牛膝(去蘆頭,酒浸)、葫蘆巴(炒)、杜仲(去粗皮,薑汁炒)、肉蓯蓉(酒浸,焙乾)、巴戟(去心,各三兩半)、乳香(二兩)。

用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糯米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棗湯或鹽湯送服。

第七方:天花粉丸:治療消渴飲水多,身體消瘦。

藥材:天花粉、人參(去蘆頭,各等分)。

用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麥門冬煎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