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採

《醫方選要》~ 卷之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4)

1. 泄瀉門

泄瀉之證,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腸泄、有小腸泄、有大瘕泄。胃泄者,飲食不化,色黃。脾泄者,腹脹滿,泄注,食即嘔逆。大腸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小腸泄者,溲而便膿血,小腹痛。大瘕泄者,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是也。

白話文:

腹瀉的證狀名稱各異,有胃瀉、脾瀉、大腸瀉、小腸瀉、大瘕瀉。

胃瀉: 飲食不消化,糞便呈黃色。

脾瀉: 腹部脹滿,腹瀉嚴重,進食後會嘔吐反胃。

大腸瀉: 進食後立即感到腹痛,糞便呈白色,腸鳴聲明顯,腹痛劇烈。

小腸瀉: 大小便帶有膿血,小腹疼痛。

大瘕瀉: 裡急後重,頻繁上廁所卻難以排便,肛門處疼痛。

又有飧泄、洞泄、腎泄、濡泄、鶩溏之類,名雖不同,未有不由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及為風寒暑濕之氣所傷也。如傷於風,其脈必浮,下必帶血,以胃風湯主之。傷於寒,脈必沉細,腹中切痛,下必青黑,以附子理中湯輩主之。傷於暑,則脈必沉微,煩渴引飲,下必如水,以五苓散、來復丹等主之;或挾食積而瀉者,當以胃苓湯下感應丸。

白話文:

此外,還有飧瀉、洞瀉、腎瀉、濡瀉、溏泄等種類,名稱雖不相同,但都是因為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或被風寒暑濕之氣所侵所致。例如:

  • **傷於風:**脈搏必定浮動,大便帶血,可用胃風湯主治。
  • **傷於寒:**脈搏必定沉細,腹部疼痛劇烈,大便青黑色,可用附子理中湯等主治。
  • **傷於暑:**脈搏必定沉細微弱,口渴想喝水,大便如水,可用五苓散、來復丹等主治。
  • **挾帶食積而腹瀉:**應服用胃苓湯下感應丸。

傷於濕,其脈沉緩,腰腳冷痹,小便自利,不渴,下必黃黑色,當以滲濕湯、正氣散及參朮桂附之劑主之。又有腎泄,腰膝重痛,面黑臟滑,宜以金鎖正元丹、二神丸等主之。若脾虛久泄者,以四柱散、蔻附丸之類調之。若有積腹痛脹滿,先用消積之藥推之,然後補養胃氣;如無積滯,惟當以參、朮、木香、芍藥、茯苓之類,健理脾胃,分利水穀,此其治要也。

實腸散,治泄瀉不止。

白話文:

濕邪侵襲

因濕邪侵襲而患病的人,脈搏沉緩,腰腳冰冷麻木,小便頻多,不口渴,大便呈黃黑色。應以滲濕湯、正氣散以及人參、白朮、桂枝、附子的藥物為主來治療。

腎氣虧虛

因腎氣虧虛而患病的人,腰膝痠痛,面色晦暗,舌苔滑膩。宜以金鎖正元丹、二神丸等藥物為主來治療。

脾虛久瀉

因脾氣虛弱導致長期腹瀉的人,可用四柱散、蔻附丸等藥物來調理。

積滯腹脹

如果伴有腹部脹痛,應先使用消積的藥物來去除積滯,然後再補養胃氣。如果沒有積滯,應以人參、白朮、木香、芍藥、茯苓等藥物來健脾胃,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

蒼朮(炒,二錢),訶子(炮,去核),縮砂,肉豆蔻(麵裹煨),陳皮,茯苓(各一錢半),木香,甘草(炙,各半錢),厚朴(薑製,一錢)

白話文:

蒼朮(炒過的,二錢)、訶子(炮製過的,去核)、縮砂、肉豆蔻(用麵粉包裹後煨過的)、陳皮、茯苓(各一錢半)、木香、炙甘草(各半錢)、厚朴(用薑炮製過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紅棗三個,煎至一盅,食前服。手足冷及腹痛加乾薑一錢。

升陽除濕湯,治脾胃濕勝,泄瀉不止,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白話文:

做一劑藥,加兩碗水、五片生薑、三個紅棗,煎到剩一碗,飯前服用。如果手腳冰冷以及腹痛,可以額外添加一錢乾薑。

升麻,柴胡,防風,神麯,澤瀉,豬苓(各一錢),蒼朮(二錢),陳皮,麥芽(各六分),甘草(炙,四分)

白話文:

升麻、柴胡、防風、神曲、澤瀉、豬苓各一錢 蒼術二錢 陳皮、麥芽各六分 甘草(炙)四分

一方加益智、羌活、半夏各半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大藿香散,治一切脾胃虛弱而寒,泄瀉不已,及霍亂嘔吐,心腹撮痛。

白話文:

藥方裡加入益智、羌活、半夏各半錢,煎成一服。用兩盅水,加三片生薑和兩枚紅棗,煎煮至八分滿,飯前服用。此方名為大藿香散,主治脾胃虛寒,腹瀉不止,以及霍亂嘔吐、心腹絞痛等症。

藿香(一兩),陳皮,厚朴(薑製),青皮(麩炒),木香,人參,肉豆蔻(麵裹煨),良薑(炒),麥柏(炒),神麯(炒),訶子(煨,去核),白豆蔻(去皮),甘草(炙,各半兩),白乾薑(炮,三錢)

白話文:

藿香(60克)、陳皮、薑製厚朴、麩炒青皮、木香、人參、麵裹煨肉豆蔻、炒良薑、炒麥柏、炒神麯、煨訶子(去核)、去皮白豆蔻、炙甘草(各30克)、炮白乾薑(18克)

上㕮咀,每服五錢,生薑三片、炒鹽三分,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服;或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生薑湯調服。如水瀉、滑泄、腸風、臟毒,米飲湯調下;赤白痢,甘草黑豆湯調下;脾胃虛冷,宿滯酒食,痰氣作暈,入鹽少許,生薑紅棗湯調服;胃氣吃噫,生薑自然汗一呷,入鹽少許調服。此藥大能消食順氣,利膈開胃。

白話文:

上消化道的穴位,每次服用半兩(5錢),加入三片生薑、三分炒鹽、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之一,飯前服用。或者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生薑湯送服。

針對不同的症狀:

  • 水瀉、滑泄、腸風、臟毒:用米湯送服。
  • 赤白痢:用甘草黑豆湯送服。
  • 脾胃虛冷、食滯不化、痰氣引起暈眩:加入少量鹽,用生薑紅棗湯送服。
  • 胃氣上逆、噯氣:用生薑泡的自然汗水(一呷約為一張嘴的量)加入少許鹽送服。

此藥具有良好的消食、理氣、疏通膈胃、增進食慾的功效。

附子理中湯,治脾胃虛寒,腹痛泄瀉,四肢逆冷。

白話文:

附子理中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用於治療脾胃虛寒,症狀包括腹痛腹瀉,以及四肢冰冷。

方見中寒門

肉豆蔻散,治脾胃虛弱,腹脅脹滿,水穀不消,臟腑滑泄。

白話文:

肉豆蔻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部脹滿,食物不易消化,以及腹瀉的症狀。

肉豆蔻(煨),乾薑(炮),甘草(炙),厚朴(薑製),陳皮(各一錢二分),茴香(炒),官桂,川烏(炮,去皮臍),訶子(煨,各七分),蒼朮(二錢)

白話文:

肉豆蔻(用煨製法處理),乾薑(用炮製法處理),甘草(用炙製法處理),厚朴(用薑汁炮製處理),陳皮(各用一錢二分),茴香(用炒製法處理),官桂,川烏(用炮製法處理,去除皮和臍),訶子(用煨製法處理,各用七分),蒼朮(用二錢)

上㕮咀,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胃苓湯,治脾胃不和,腹痛泄瀉,水穀不化,陰陽不分。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兩杯水,加上三片生薑和兩枚棗子,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杯,飯前服用。

胃苓湯用於治療脾胃不和,腹痛腹泻,食物不能消化,以及陰陽失調的症狀。

陳皮,厚朴(制,各一錢),蒼朮(二錢),甘草(炙,七分),澤瀉(一錢半),豬苓,白朮(炒),茯苓(各一錢二分),官桂(五分)

白話文:

陳皮,厚朴(預先處理過,各一錢重),蒼朮(二錢重),炙甘草(七分重),澤瀉(一錢半重),豬苓,炒白朮,茯苓(各一錢二分重),官桂(五分重)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四柱散,治元臟氣虛,真陽耗散,臍腹冷痛,泄瀉不止。

茯苓(去皮),附子(炮,去皮臍),人參(去蘆),木香(各一錢五分)

一方加肉豆蔻、訶子各一錢半,名六柱散。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炒鹽三分,煎至八分,食前服。

良薑湯,治腸胃受風,久為飧泄,下利嘔逆,腹內㽲痛。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做成一劑,用兩碗水,加入三片生薑、兩顆紅棗,煎煮至八分滿,飯前服用。

四柱散可以治療元氣虛弱、陽氣耗損、肚臍和腹部冷痛、腹瀉不止等症狀。

藥材包括:茯苓(去皮)、附子(炮製去皮臍)、人參(去蘆)、木香(各一錢五分)。

有一種配方會額外加入肉豆蔻、訶子各一錢半,稱為六柱散。

將藥材磨成粉末,做成一劑,用兩碗水,加入五片生薑、三分炒鹽,煎煮至八分滿,飯前服用。

良薑湯可以治療腸胃受風,久病導致的食慾不振、腹瀉、嘔吐、腹部絞痛等症狀。

良薑(炒,二錢),木香,檳榔(各八分),赤茯苓(去皮),人參(各一錢半),肉豆蔻(煨),吳茱萸(湯洗,焙),陳皮(去白),砂仁(各一錢),乾薑(炮,五分)

白話文:

良薑(炒過的,二錢),木香,檳榔(各八分),赤茯苓(去皮的),人參(各一錢半),肉豆蔻(煨過的),吳茱萸(用湯洗過,再烘烤),陳皮(去白色部分的),砂仁(各一錢),乾薑(炮製過的,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加味五苓散,治伏暑發熱。及胃濕泄瀉,或煩渴,小便不利。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作為一劑,用兩杯水煎煮,煎至剩下八分之一時,在飯前溫熱服用。

加味五苓散,用於治療伏暑引起的發熱。以及因胃濕導致的腹瀉,或是口渴煩躁,小便不暢的症狀。

赤茯苓(去皮),木豬苓(去皮),澤瀉,白朮(各二錢),車前子,肉桂(各一錢)

白話文:

赤茯苓(去皮)、木豬苓(去皮)、澤瀉、白朮(各兩克)、車前子、肉桂(各一克)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紅棗二個,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平胃散,治傷濕泄瀉。

蒼朮(炒,三錢),厚朴(薑製),橘紅(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個,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升陽湯,治一日大便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時泄瀉,腹中鳴,小便黃。

白話文:

取蒼朮(炒過,三錢)、厚朴(用薑製)、橘紅(各二錢)、甘草(炙過,一錢),做成一劑藥方。用兩盅水,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個,煎煮至剩下一盅,不限時間服用。此方名為平胃散,主治因濕氣侵襲導致的腹瀉。

另外,取其他藥材製成升陽湯,治一日大便三、四次,稀薄且不多,有時腹瀉,腹中發出鳴響,小便顏色發黃。

黃耆(三錢),甘草(二錢),陳皮(一錢),升麻(七分),柴胡,當歸,益智(各五分),紅花(少許)

白話文:

  • 黃芪:三錢
  • 甘草:二錢
  • 陳皮:一錢
  • 升麻:七分
  • 柴胡:五分
  • 當歸:五分
  • 益智:五分
  • 紅花:少許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人參豆蔻散,治脾胃虛弱,臟腑滑泄。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混合,作為一副藥,用兩杯水煎煮,煎至剩下約八分滿時,在飯前溫熱服用。

人參豆蔻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弱,以及腹瀉滑泄的症狀。

人參,肉豆蔻(麵煨),茯苓,甘草(炙),木香,乾薑(炮),訶子(煨),藿香(洗淨),白朮(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人參、肉豆蔻(炒過)、茯苓、甘草(烤過)、木香、炮製過的乾薑、訶子(炒過)、洗淨的藿香、白朮(各 15 克)

上㕮咀,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九寶飲子,分利水穀,止泄瀉。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混合,作為一劑,用兩杯水煎煮,煮至剩下八分之一時,在飯前溫熱服用。

九寶飲子,有助於水分和食物的分離消化,並能止瀉。

粟殼(蜜炙),青皮,陳皮,木通(各一錢半),赤茯苓,黃耆,厚朴(制),甘草(炙),車前子(炒,各一錢)

白話文:

粟殼(用蜂蜜烤製),青皮,陳皮,木通(各 1.5 克),赤茯苓,黃耆,厚朴(經炮製),甘草(經炙製),車前子(炒製,各 1 克)

上㕮咀,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服。

調中湯,治腸虛泄瀉,止嘔進食。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兩杯水煎煮至剩下八分滿,在飯前服用。

調中湯,用於治療腸胃虛弱導致的腹瀉,止吐並促進飲食。

藿香,縮砂,蓬朮(炮),乾薑(炮),肉桂,茴香(炒),草果(各一錢),麥芽(炒),益智仁,橘紅,蒼朮,神麯(炒),桔梗,甘草(炙,各半錢)

白話文:

藿香一錢 縮砂一錢 炮製過的蓬朮一錢 炮製過的乾薑一錢 肉桂一錢 炒過的茴香一錢 草果一錢(或各一錢) 炒過的麥芽半錢 益智仁半錢 橘紅半錢 蒼朮半錢 炒過的酒麴半錢 桔梗半錢 炙過的甘草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二個、鹽三分,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四神丸,治脾泄、腎泄。

白話文:

上面的藥方做成一份,用兩杯水,加上三片生薑、兩個紅棗、三分的鹽,煎煮到剩下一杯水量,不受時間限制隨時可以服用。

四神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和腎虛泄瀉。

肉豆蔻(麵煨,二兩),破故紙(炒,四兩),木香(不見火),茴香(炒,各一兩)

白話文:

肉豆蔻(麵粉包裹後烘乾,二兩) 破故紙(炒過,四兩) 木香(不經過火處理) 茴香(炒過,各一兩)

上為細末,生薑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送下。一方去木香、茴香,用神麯、麥蘗各炒一兩為丸。

縮砂丸,治大便滑泄,米穀不化,腹中疼痛,不思飲食。

白話文:

上面部分使用細末,將煮過的薑和棗肉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 70 丸,空腹時用鹽水送服。另一種方法省略了木香和茴香,改用炒過的酒麴和麥芽各一兩製作丸子。

縮砂,黃連(去須,微炒),附子(炮,去皮臍),吳茱萸(湯洗,焙),訶子皮,肉豆蔻(各二兩),乾薑(炮),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縮砂湯的藥材:

  • 黃連(去鬚,小火炒至微黃)
  • 附子(炮製後去皮和臍)
  • 吳茱萸(用熱水洗淨,烘乾)
  • 訶子皮
  • 肉豆蔻(各二兩)
  • 炮製後乾薑
  • 木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

實腸丸,治腸胃虛弱,腹脹泄瀉,時時刺痛。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煮的麵糊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七十粒,飯前用米湯送服。

實腸丸,用於治療腸胃虛弱,腹部脹氣,腹瀉,以及頻發的刺痛。

黃連(淨,一兩),肉豆蔻(麵裹煨),乾薑(炮),白茯苓(去皮),當歸(洗,焙),訶子(煨,去核),丁香(各半兩),木香(二錢半)

白話文:

黃連(清洗乾淨,一兩) 肉豆蔻(裹上麵粉煨熟) 乾薑(炮製過) 白茯苓(去皮) 當歸(洗淨,烘培) 訶子(煨熟,去核) 丁香(各半兩) 木香(二錢半)

上為細末,用豬膽汁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飲下。

火輪丸,治腸胃虛寒,心腹冷痛,泄瀉不止。神效。

乾薑(炮),附子(炮,去皮臍),肉豆蔻(麵煨,各等分)

上為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送下。

補脾丸,治滑泄不禁。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豬膽汁煮,用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火輪丸用於治療腸胃虛寒、心腹冷痛、腹瀉不止,效果顯著。

乾薑(炮製)、附子(炮製,去皮臍)、肉豆蔻(麵煨,各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補脾丸用於治療滑泄不止。

肉豆蔻(麵煨),川厚朴(薑製),川白姜(炮),赤石脂,白朮(各一兩),神麯(炒),麥蘗(炒),附子(炮,去皮臍),蓽撥(各五錢)

白話文:

肉荳蔻(用麵粉煨熟)1兩,川厚朴(用薑製作)1兩,川白薑(炮製)1兩,赤石脂1兩,白朮(各1兩),炒神麴5錢,炒麥芽5錢,炮製附子(去皮,去臍)5錢,蓽撥(5錢)

上為細末,醋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

豆附丸,治腸胃虛弱,內受風寒,水穀不化,泄瀉注下。

白話文:

上方製成細末,用醋煮成糊狀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豆附丸,用於治療腸胃虛弱,內部感受風寒,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導致泄瀉。

肉豆蔻(麵煨),附子(炮,去皮臍),白茯苓(去皮,各四兩),木香(不見火),乾薑(炮),肉桂(各二兩),丁香(不見火,一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或至一百丸,用生薑湯送下,粥飲亦可。

白話文:

肉豆蔻(在麵粉中煨熟),附子(炙製,去皮和肚臍),白茯苓(去皮,各四兩),木香(未經火加工),乾薑(炙製),肉桂(各二兩),丁香(未經火加工,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