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受孔

《醫便》~ 卷三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7)

1. 冬月諸症治例

上先將香油熬四五沸,次下黃蠟又熬四五沸,次下黃蠟又熬四五沸,再後下頭髮文火熬,用槐柳條不住手攪,候發消化,濾淨後,下輕粉略熬一時,取起放磁碗內,冷水浸少頃即成膏。一切濕瘡臁瘡,貼半日黃水流出,拭乾,加藥再貼一七全愈。

又方,用大楓子肉、杏仁、松香、花椒、蔥頭,搗爛作餅,如瘡樣貼之。每日一換,貼膏時用米泔水洗之。

又臁瘡方(附),黃丹,官粉(各等分,為末)

用油紙將黃蠟溶化塗紙上,將藥摻貼瘡上,立效。

治臁瘡海上方(附),賽隔紙膏,一七全愈。

嫩槐條(四寸九分),嫩柳條(四寸九分),頭髮(一尺長,四十九根,上三味燒灰存性為末),川椒(四十九粒),輕粉(真者,三錢),黃蠟(一兩),香油(一盞)

上將香油黃蠟熬熟放冷,卻下輕粉,次下三味灰末攪勻,用厚綿紙如瘡大十二片,將藥塗盡,其瘡先用黃柏荊芥湯洗淨,將十二片紙重重貼上,以繩縛定,其癢不可當,次日除去貼肉一層,又以前湯洗淨,再貼六日,除去六層,全好。此絕妙法也。

治腳指縫爛瘡(附)

用鮮鵝掌黃皮陰乾,燒灰存性,為末乾摻,極效。

治手足凍瘡(附)

用冬瓜皮、干茄根,二味煎湯熱洗,不過三次即效。

治熱瘡遍身發出膿血。赤爛如火丹,或如火燒者。(百四十九)

黃連,黃柏(各三兩),赤小豆,綠豆粉(各一兩),寒水石,紫草,漏蘆(各七錢)

上為末,用香油調搽,一日三次,即愈。

治火丹,用黃鱔頭上血塗即愈,如冬月無,以螺螄肉搗爛絞汁塗之亦可。(附)

治湯泡火燒方,先以蠟酒冷洗,以拔其毒,再用雞蛋十餘個煮熟,去白,以黃炒焦黑,取油約一盞,用大黃研末二兩,調勻敷上,三日全好,無瘡痕。

(附),治四塊鵝掌風百五十),用千里光草一大握,蒼耳草一中握,朝東牆頭草一小握,共入瓶內,水煎百沸,以手少擦麝香,以瓶薰之,仍用絹帛係臂上,勿令走氣,薰三次即愈。(千里光草即金釵草是也。)

(附),治腳墊毒,人腳走長路,系被石塊腳底墊腫,不能行步,痛不可忍,急用舊草鞋浸於尿桶內一宿,或半日,外用新磚燒紅,將浸草鞋放在磚上,以腫腳踏在上,火逼尿氣入里即消。此症諸方不載,如不早治,爛人腳甚至殺人,走長路腳腫痛,亦可用此法,即消。

治拍蟹毒(百五十一),人大指次指隔界處忽生腫毒,痛不可忍,若不早治,必爛人手。用鮮蟹研爛塗患處,立消。

(附),治身上虛癢,用四物湯加黃芩煎,調紫背浮萍末一錢,或凌霄花末一錢,尤妙。

白話文:

冬月諸症治例

一種治濕瘡臁瘡的藥膏:先將香油熬煮四五沸,然後加入黃蠟再熬煮四五沸,接著加入頭髮,用文火熬煮,並不斷用槐柳條攪拌,直到頭髮融化,過濾後加入輕粉略熬煮一會兒,取出放進磁碗裡,用冷水浸泡片刻即成。任何濕瘡或臁瘡,貼上半日,黃水就會流出,擦乾後,再加藥繼續貼,七天即可痊癒。

另一種治瘡的藥方:將大楓子肉、杏仁、松香、花椒、蔥頭搗爛作成藥餅,根據瘡的大小貼敷,每日換一次,貼藥前用米泔水清洗患處。

又一種臁瘡藥方:將黃丹和官粉等量研磨成粉末。用油紙將黃蠟溶化後塗在紙上,再將藥粉撒在上面,貼在患處,效果很快。

海上治臁瘡的藥方:使用賽隔紙膏,七天痊癒。具體做法是:將嫩槐條、嫩柳條、頭髮燒成灰,再與川椒、輕粉、黃蠟、香油混合。用厚綿紙裁成與瘡口大小相同的十二片,將藥膏塗在紙上,患處先用黃柏荊芥湯清洗乾淨,再將十二片藥紙層層貼上,用繩子綁緊。如果奇癢難忍,次日取下貼在肉上的一層,再用藥湯清洗,然後繼續貼六天,共取下六層,便可痊癒。這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治腳指縫爛瘡:將鮮鵝掌的黃皮曬乾,燒成灰,研磨成粉末,撒在患處,效果很好。

治手足凍瘡:用冬瓜皮和乾茄子根煎湯熱洗,通常洗三次就能見效。

治全身熱瘡,膿血湧出,皮膚紅腫潰爛,如同火燒一般:將黃連、黃柏、赤小豆、綠豆粉、寒水石、紫草、漏蘆研磨成粉末,用香油調和後塗抹患處,一日三次,很快就能痊癒。

治火丹:用黃鱔頭上的血塗抹患處即可痊癒。冬天沒有黃鱔,可以用螺螄肉搗爛取汁塗抹。

治湯水燙傷或火燒傷:先用蠟酒冷敷,以解毒,然後將十幾個雞蛋煮熟,去蛋白,將蛋黃炒至焦黑,取其油約一盞,再將研磨成粉末的大黃二兩調勻敷在患處,三日即可痊癒,不留疤痕。

治四塊鵝掌風:用千里光草、蒼耳草、朝東牆頭草煎水,用麝香少許擦手後,用藥水熏患處,並用絹帛綁住患處,防止藥氣散失,熏三次即可痊癒。(千里光草就是金釵草)。

治腳底腫毒:因長途跋涉,腳底被石塊墊傷腫痛難忍,將舊草鞋浸泡在尿桶裡一夜或半天,再用燒紅的新磚,將浸泡過的草鞋放在磚上,用腫脹的腳踩在上面,利用熱力和尿液的蒸汽來治療,腫痛很快就能消退。此病其他藥方未記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溃烂甚至危及生命。長途跋涉導致腳腫痛,也可使用此法。

治拍蟹毒: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突然腫痛,若不及时治疗,會潰爛。用鮮蟹搗爛塗抹患處,可立即消腫。

治全身奇癢:用四物湯加黃芩煎煮,再加入紫背浮萍末或凌霄花末,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