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便》~ 卷二 (1)
卷二 (1)
1. 卷二
2. 春月諸症治例
《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大法:春月天氣上升,人氣亦上升應之。或春月諸症宜吐,發散升提,不宜降下通利。
蓋吐即古之宣劑,今人謂宣為瀉者誤也。春月肝膽木氣用事,木旺則土虧,故脾胃土氣受邪,宜抑肝補脾藥為主,清肺養心藥佐之。隨症施治,全在活法。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清之。高者抑之,下者舉之。以平為期,余皆仿此。今將春月諸症,宜用方法,詳陳於下,對症施藥,權而用之。
毋膠柱而鼓瑟,始可以言醫矣。故曰:醫者,易也。
芎芷藿蘇散(四十九),治春初人參勞擾,飢飽失節,或解衣沐浴,觸冒風寒,致成內傷外感,頭疼發熱,嘔吐眩悶,膈脹痛,惡食,或鼻流清涕,咳嗽生痰,鼻塞聲重,並宜服。一二劑即愈。仍忌腥葷三五日。
川芎(一錢),白芷(八分),細辛(五分,去葉),乾葛(一錢),甘草(三分,生),紫蘇葉(一錢),藿香(八分,去土),半夏(一錢,薑製),陳皮(八分),蒼朮(麩炒,一錢),枳殼(去穰,七分),桔梗(去蘆,七分),淡豆豉(八分,不用亦可)
上用姜三片,蔥白一根,水一鍾半,煎八分,食後熱服,有汗不用蔥白。單內傷無外感,單外感無內傷,各有本條。頭痛不止,加藁本(八分)。嘔吐不止,加乾薑(炒),砂仁(炒各七分)。發熱或潮熱不退,加柴胡、黃芩(各一錢)。胸膈脹悶,加山楂、枳實(各一錢)。
發而汗不出,熱不退,加麻黃(一錢半),蔥白(二根)。咳嗽生痰,加杏仁、前胡、金沸花(去梗各八分),南五味子(五分)
芎蘇香葛散(五十),治春月感冒傷寒,及山嵐瘴毒癘氣,人感觸之。頭疼身痛,惡寒發熱,人迎脈浮大者是。
紫蘇葉(去梗,一錢),香附(炒),白茯苓(去皮),乾葛,藿香,半夏(制),前胡(去蘆),陳皮,川芎(各八分),白芷,防風(去蘆,各七分),甘草(三分),蒼朮(一錢五分),羌活(一錢)
上用姜三片,蔥白連須二根,水二鍾,煎一鍾熱服,厚被覆汗出為度,無汗再服。忌雞、魚、豬、羊肉。
九味羌活湯(五十一),解利春夏秋傷寒熱病極穩。
羌活(一錢),防風(一錢),蒼朮(一錢五分),川芎(一錢),黃芩(一錢),白芷(一錢),甘草(五分),細辛(五分),生地黃(一錢,不用亦效)
上用姜三片,蔥白一根,水二鍾,煎一鍾熱服,以汗為度,無汗再服。汗原多去蒼朮,加白朮(一錢)。渴加石膏(一錢)。熱甚加柴胡、山梔(各一錢)。胸膈脹悶,加枳殼、桔梗(各七分)。
白話文:
《內經》說:春天三個月,是萬物開始生發的時候,天地都充滿生機,萬物都欣欣向榮。這時應該晚睡早起,在庭院中散步,放鬆頭髮和身體,使心志舒暢,要順應生長而不殺伐,給予而不掠奪,獎賞而不懲罰。這是順應春季的氣候,也是養生的方法。如果違背這個原則,就會傷害肝臟,到了夏天可能會發生寒冷的疾病,身體生長發育也會受影響。總的原則是:春天天氣向上升發,人體的氣機也應當順應向上。因此,春天發生的各種疾病,適宜用催吐、發散、升提的方法來治療,不宜用降下、通利的方法。
所謂的催吐,其實是古代的宣散之劑,現在的人把宣散理解成瀉下是錯誤的。春天肝膽的木氣主事,木氣旺盛就會使脾胃的土氣虛弱,所以脾胃容易受邪。這時應該以抑制肝氣、補益脾氣的藥物為主,再佐以清肺養心之藥。要根據具體的症狀來靈活地治療。虛弱的就補益,強盛的就瀉下,寒冷的就溫暖,燥熱的就清涼,過高的就抑制,過低的就升舉。以平和為目標,其他的治療方法都可以參考這個原則。現在將春天常見的各種疾病,適合使用的治療方法詳細列在下面,針對不同的症狀來用藥,要靈活運用。
不要死板地理解,要像演奏樂器一樣靈活,才能算是懂得醫理。所以說:醫學,就是變通之道。
芎芷藿蘇散 (四十九方):治療春天初期,因為過度勞累,飲食不規律,或者脫衣洗澡後感受風寒,導致內傷兼外感,出現頭痛發熱、嘔吐頭暈、胸膈脹痛、不想吃飯,或者流清鼻涕、咳嗽有痰、鼻塞聲音沙啞等症狀,都可以服用此方。服用一兩劑就可以痊癒。痊癒後仍要忌食葷腥三五天。
藥方組成:川芎(3.75克)、白芷(3克)、細辛(1.8克,去掉葉子)、葛根(3.75克)、甘草(1.1克,生的)、紫蘇葉(3.75克)、藿香(3克,去掉泥土)、半夏(3.75克,用生薑炮製)、陳皮(3克)、蒼朮(3.75克,麩皮炒過)、枳殼(2.6克,去掉瓤)、桔梗(2.6克,去掉蘆頭)、淡豆豉(3克,不用也可以)
使用方法:用生薑三片,蔥白一根,加水約300毫升,煎煮至約240毫升,飯後溫熱服用。如果出汗就不用蔥白。只有內傷沒有外感,或者只有外感沒有內傷,都有各自的治療方法。如果頭痛不止,可以加入藁本(3克)。如果嘔吐不止,可以加入乾薑(炒)和砂仁(炒)(各2.6克)。如果發熱或者潮熱不退,可以加入柴胡和黃芩(各3.75克)。如果胸膈脹悶,可以加入山楂和枳實(各3.75克)。
如果發熱但汗出不來,熱度不退,可以加入麻黃(5.6克)和蔥白(二根)。如果咳嗽生痰,可以加入杏仁、前胡、旋覆花(各3克,去掉梗)和五味子(1.8克)。
芎蘇香葛散 (五十方):治療春天感冒傷寒,以及山林瘴氣和疫病,人們接觸感染後,出現頭痛、身體疼痛、怕冷發熱、人迎脈浮大等症狀。
藥方組成:紫蘇葉(3.75克,去掉梗)、香附(3克,炒過)、白茯苓(3克,去皮)、葛根(3克)、藿香(3克)、半夏(3克,炮製過的)、前胡(3克,去掉蘆頭)、陳皮(3克)、川芎(3克)、白芷(2.6克)、防風(2.6克,去掉蘆頭)、甘草(1.1克)、蒼朮(5.6克)、羌活(3.75克)
使用方法:用生薑三片,蔥白帶鬚二根,加水約600毫升,煎煮至約300毫升,溫熱服用。服用後蓋上被子,出汗為止,如果不出汗,可以再服一次。忌食雞肉、魚肉、豬肉、羊肉。
九味羌活湯 (五十一方):治療春夏秋季的傷寒發熱疾病,效果非常穩當。
藥方組成:羌活(3.75克)、防風(3.75克)、蒼朮(5.6克)、川芎(3.75克)、黃芩(3.75克)、白芷(3.75克)、甘草(1.8克)、細辛(1.8克)、生地黃(3.75克,不用也可以有效)
使用方法:用生薑三片,蔥白一根,加水約600毫升,煎煮至約300毫升,溫熱服用,以出汗為度,如果不出汗,可以再服一次。如果出汗多,要去掉蒼朮,加入白朮(3.75克)。如果口渴,可以加入石膏(3.75克)。如果熱度高,可以加入柴胡和梔子(各3.75克)。如果胸膈脹悶,可以加入枳殼和桔梗(各2.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