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便》~ 卷一 (14)
卷一 (14)
1. 男女論
八仙早朝糕(四十六),專補脾胃虛弱,膨悶泄瀉,不思飲食,服之神效。
白朮(炒,四兩),白茯苓(去皮,二兩),陳皮(去白,二兩),山藥(薑汁炒,四兩),蓮肉(去皮心,四兩),薏苡仁(炒,四兩),芡實(去殼淨,四兩),人參(去蘆,二兩),桔梗(炒乾,一兩)
上為末,白粳米五升半,糯米二升,共七升半,同粉共藥和勻,用蜜三斤,如無蜜,沙糖四斤代之拌勻,如做糕法,入籠中畫片,蒸熟焙乾,瓦罐封貯。飢時取三五片食之。白湯漱口,小兒用,加山楂肉四兩,麥芽面四兩。去人參。
按:此方不拘男女大小皆可用,出外甚便。
養元辟穀丹(四十七),安五臟,消百病,和脾胃,補虛損,固元氣,實精髓,能令瘦者肥,老者健,常服極效。
用黃犍牛肉不拘多少,去筋膜,切作棋子大片,用河水洗數遍令血味盡,仍用河水浸一宿,次日再洗一二遍,水清為度,用無灰好酒入瓦壇內重泥封固,用桑柴文武火煮一夜,取出焙乾為末,如黃沙色者佳,焦黑無用。牛末一斤,加入後藥二斤為則。
蓮肉(蔥鹽炒,去蔥鹽用),芡實粉(去殼淨),山藥(切片,用蔥鹽炒黃,去蔥鹽不用),粳米(炒黃,淨取粉五斤半),薏苡仁(炒),白茯苓(去皮,為末,水浮去筋,曬乾用),白朮(潔白者,黃黑色不用,陳土炒黃,去土淨),白扁豆(薑汁炒,各半斤),人參(去蘆,四兩),小茴香(去枝梗炒,四兩),乾薑(炒,四兩),砂仁(炒,二兩),川椒(去目去閉口者,一兩),青鹽(四兩),甘草(炙,四兩),烏梅肉(二兩,熬去渣半瓶)
上藥為末,與粉米同末和勻,外用小紅棗五斤,陳年醇酒五斤,煮紅棗極爛,去皮核搗膏,加煉蜜二斤半,共和為丸,如彈大。每次二丸,不拘冷熱湯水嚼下,一日服三五次,永不飢。
按:此方實王道之妙用,平時預合,荒亂之時可以避難濟飢。雖一兩月不食,不損胃中元氣,寶之寶之。如渴只飲冷水。
辟穀休糧方(四十八),此方亦平和有理,但未經試。
大豆(五升,淘淨,去皮,蒸三次,為細末),大麻子(五升,湯浸一宿,濾出,蒸三次,令口開,去皮,為末),糯米(五升,淘淨,共白茯苓一處蒸熟,曬乾為末),白茯苓(去皮,同糯米蒸熟,曬乾為末)
上將麻仁、米一處搗爛如泥,漸入豆黃末同和勻,團如拳大,再入甑蒸,從酉時上火,子末住火,寅時取出,辰至午曬乾磨為末。服之以飽為度,不得吃一切物,用麻子汁下。第一頓一月不飢,第二頓四十日不飢,第三頓一千日不飢,第四頓永遠不飢,顏色日增,氣力倍加。如渴飲麻仁汁,轉更不渴,且能滋潤五臟。
白話文:
[男女論]
八仙早朝糕: 此糕專治脾胃虛弱、脹氣、腹瀉、食慾不振等症,效果顯著。 配方用白朮(炒)、白茯苓(去皮)、陳皮(去白)、山藥(薑汁炒)、蓮肉(去皮心)、薏苡仁(炒)、芡實(去殼淨)、人參(去蘆)、桔梗(炒乾),研磨成粉。再加入白粳米、糯米,與藥粉混合均勻,用蜂蜜(或砂糖)拌勻,製成糕點蒸熟曬乾,存於瓦罐中。飢餓時取食三五片,白開水漱口。兒童服用需加入山楂肉和麥芽粉,並去除人參。此方男女老幼皆宜,攜帶方便。
養元辟穀丹: 此丹能調理五臟、消除百病、和胃健脾、補益虛損、固本培元、滋養精髓,使瘦弱者增肥,老年人強健。效果極佳。 製作方法:將黃牛肉(去筋膜,切成小塊)用河水反覆清洗至無血腥味,再浸泡一夜,再次清洗乾淨。用好酒浸泡於瓦罐中,用桑柴文火慢煮一夜,取出焙乾研磨成粉(呈黃沙色最佳,焦黑則不可用)。取牛粉一斤,加入其他藥材二斤(蓮肉(蔥鹽炒,去蔥鹽)、芡實粉(去殼淨)、山藥(切片,蔥鹽炒黃,去蔥鹽)、粳米(炒黃取粉)、薏苡仁(炒)、白茯苓(去皮,水浮去筋曬乾)、白朮(潔白者,陳土炒黃去土)、白扁豆(薑汁炒)、人參(去蘆)、小茴香(去枝梗炒)、乾薑(炒)、砂仁(炒)、川椒(去目去閉口者)、青鹽、炙甘草、烏梅肉(熬去渣))。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與米粉混合均勻。另用紅棗、陳年醇酒煮爛去皮核,搗成膏狀,加入煉蜜,混合製成彈丸大小的藥丸。每次服食兩丸,不拘冷熱水送服,每日三到五次,即可免於飢餓。此方為養生妙法,平時服用可強身健體,危急時刻也可充飢保命。即使一月不食,也不會損傷胃氣。口渴時只需飲用冷水。
辟穀休糧方: 此方平和有效,但尚未經過驗證。配方用大豆(淘淨去皮,蒸三次研磨)、大麻子(湯浸一夜,蒸三次去皮研磨)、糯米(淘淨,與白茯苓同蒸熟曬乾研磨)、白茯苓(去皮,同糯米同蒸熟曬乾研磨)。將麻仁、米搗爛成泥狀,加入大豆粉混合均勻,製成拳頭大小的藥團,蒸熟曬乾研磨成粉。服用時以飽腹為度,不可食用其他食物,用麻子汁送服。據說第一療程可一月不飢,第二療程四十日不飢,第三療程一千日不飢,第四療程則終身不飢,且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口渴時飲用麻仁汁即可,反而不覺口渴,並能滋潤五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