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白主人

《救生集》~ 卷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6)

1. 小兒門

痰,未嘗有效。余每遇此症,只見其肚腹緊脹,遂用濟嬰丸二三粒置羔餅內,或粥飯內。與服,日服二次,症重者服三次,每次服三粒為止。兒小症輕,每次只服二粒或一粒,以愈為度。其有熱渴末即除者,兼服銀柴胡、麥冬、乾葛、澤瀉、鉤藤、甘草、燈心,每味三四分,二三劑自愈。熱盛者加桑葉、三皮、竹茹一二分,無不奏效,屢經應驗,因敢流傳。

青丸(五色丸,極驗。海上方),川羌活(薑汁拌炒)白粉葛(炒)、薄荷葉、膽南星(炒)、花檳榔(炒)、廣陳皮(炒)各五錢,川厚朴(薑汁拌,炒焦)、陳枳殼(麥麩拌炒)、吳神麯(炒)各三錢五分,真川芎(炒)、炙甘草各一錢五分,胡黃連(蒸)二錢五分。共為極細末,煉蜜為丸(或蜜水迭丸亦可)每克重約三分,青黛為衣。每服一二丸,諒兒大小及病之輕重用之。此丸治小兒百病,外受風寒,內停飲食,或惡寒發熱,或腹痛泄瀉,或胸緊氣急,或痰鳴咳嗽,或呃逆吐嘔,或煩燥口渴,或角弓反張,或四肢逆冷及瘧痢等症,悉皆應驗。嘔吐,藿香梗煨薑湯研服。惡寒無汗,蘇葉生薑湯下。傷食,山楂麥芽湯下。余用姜皮燈心湯服。如吐瀉甚,少便短小,與白丸同服。

白丸,茅蒼朮(出茅山者佳,漂炒)、川厚朴(薑汁拌,炒焦)、陳皮(炒)、白粉葛(炒)各一錢五分,化滑石(飛過)三錢,於白朮(米泔浸再炒)二錢,炙甘草五分。丸法同前,化滑石為衣,湯飲亦同前。此丸治小兒霍亂症,小瀉、大瀉,小便短少,或嘔吐,或口渴。如有寒熱,與青丸同服。如大人霍亂、吐瀉,每服四五丸。

紅丸,防風(炒)、膽南星(炒)、明天麻(醋拌炒)、桔梗(蜜炙)、前胡(炒)、茯苓(炒)、川羌活(薑汁拌炒)、茯神(去木炒)各二錢五分,天冬、玄參、生地、麥冬(去心)各二錢五分(四味俱飯上蒸透,搗如泥),銀柴胡五錢(蒸)。丸法同前,飛過,硃砂五分為衣,再上赤金箔一字大。每服一二丸,姜皮燈心湯研服。此丸治小兒發熱咳嗽,面赤唇紅,煩燥口渴,或熱多寒少,或四肢逆冷,或泄瀉乾嘔,或痰喘驚搐等症,為暑天退熱止渴要藥丸。初病發熱、泄瀉、口渴,宜先服青丸一二次。如熱渴不除,再服此丸。

黃丸(又名金丸),天麻(煨)五分,白附五分(姜拌炒),全蠍五分(洗淨焙乾),雄黃(飛過)一分,天竺黃一分(若無真的,用竹瀝一匙、薑汁少許代之),殭蠶(洗炒)五分,川黃連(薑汁拌炒)五分,白礬(生熟各)一分五釐,青礞石(打碎同火硝均分罐內,火煅如金色,研末飛過)一分。共研極細末,用制過大黃末煎成膏作丸,每丸重一分,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研服。其餘隨症用引。此丸制小兒大熱發搐,痰鳴喘促,危急之症。如痰涎壅塞喉間,服下此丸,立刻可開。

白話文:

[小兒門]

關於痰液問題,我嘗試過許多方法都沒什麼效果。我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只看到孩子的肚子脹得緊緊的,所以我會用濟嬰丸二三粒放在糕餅或粥飯裡給孩子吃,一天吃兩次,如果症狀嚴重就吃三次,每次最多吃三粒。如果孩子比較小,症狀也比較輕微,每次只吃兩粒或一粒,吃到好為止。如果發燒口渴的情況沒有馬上消除,就同時服用銀柴胡、麥冬、乾葛、澤瀉、鉤藤、甘草、燈心草,每種藥材三四分,服用兩三劑就能痊癒。如果發燒很嚴重,就加入桑葉、三皮、竹茹一二分,效果都很好,多次驗證有效,所以才敢公開流傳。

青丸(又名五色丸,非常有效,來自民間的秘方),用川羌活(用薑汁拌炒過)、白粉葛(炒過)、薄荷葉、膽南星(炒過)、花檳榔(炒過)、廣陳皮(炒過)各五錢,川厚朴(用薑汁拌炒至焦黃)、陳枳殼(用麥麩拌炒)、吳神麯(炒過)各三錢五分,真川芎(炒過)、炙甘草各一錢五分,胡黃連(蒸過)二錢五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做成藥丸(也可以用蜂蜜水逐次滾製成丸),每顆藥丸大約重三分,外層包上青黛。每次服用一到兩丸,視孩子的年齡大小和病情輕重來決定用量。這個藥丸可以治療小兒的各種疾病,例如:外感風寒、內停食積、怕冷發燒、腹痛腹瀉、胸悶氣短、痰鳴咳嗽、打嗝嘔吐、煩躁口渴、角弓反張、四肢冰冷以及瘧疾痢疾等症狀,都非常有效。如果是嘔吐,可以用藿香梗煨薑湯磨成汁後服用。如果是怕冷無汗,可以用蘇葉生薑湯送服。如果是傷食,可以用山楂麥芽湯送服。我通常用薑皮燈心草湯送服。如果吐瀉很嚴重,小便量少且短,就和白丸一起服用。

白丸,用茅蒼朮(產自茅山的效果最好,漂洗後炒過)、川厚朴(用薑汁拌炒至焦黃)、陳皮(炒過)、白粉葛(炒過)各一錢五分,化滑石(飛過)三錢,於白朮(用米泔水浸泡後再炒過)二錢,炙甘草五分。做丸的方法和前面相同,用化滑石包在外面,服用時的湯藥也和前面相同。這個藥丸主要治療小兒的霍亂症狀,例如:輕微腹瀉、嚴重腹瀉、小便量少、或嘔吐、或口渴。如果出現發冷發熱的情況,可以和青丸一起服用。如果大人得了霍亂、吐瀉,每次服用四到五丸。

紅丸,用防風(炒過)、膽南星(炒過)、明天麻(用醋拌炒過)、桔梗(用蜂蜜炙過)、前胡(炒過)、茯苓(炒過)、川羌活(用薑汁拌炒過)、茯神(去掉木心後炒過)各二錢五分,天冬、玄參、生地、麥冬(去掉心)各二錢五分(這四味藥材一起放在飯上蒸透,搗成泥狀),銀柴胡五錢(蒸過)。做丸的方法和前面相同,飛過,用硃砂做外衣,再包上一小塊赤金箔。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薑皮燈心草湯磨成汁後服用。這個藥丸主要治療小兒發熱咳嗽、面色潮紅、嘴唇紅腫、煩躁口渴、或發熱多於怕冷、或四肢冰冷、或腹瀉乾嘔、或痰喘驚厥等症狀,是夏天退熱止渴的重要藥丸。剛開始生病發熱、腹瀉、口渴,應該先服用一兩次青丸。如果發熱口渴的情況沒有消除,再服用這個藥丸。

黃丸(又名金丸),用天麻(煨過)五分,白附子(用薑汁拌炒過)五分,全蠍(洗淨焙乾)五分,雄黃(飛過)一分,天竺黃一分(如果沒有真的,可以用竹瀝一湯匙、少量薑汁代替),殭蠶(洗淨炒過)五分,川黃連(用薑汁拌炒過)五分,白礬(生的和熟的各)一分五釐,青礞石(打碎後和火硝等分放在罐子裡,用火煅燒成金色,研磨成粉末飛過)一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製作過的大黃粉末煎成膏狀做成藥丸,每顆藥丸重一分,外層包上金箔。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磨成汁後服用。其他引藥則根據具體症狀來使用。這個藥丸主要治療小兒高熱抽搐、痰鳴喘息等危急症狀。如果痰液堵塞在喉嚨裡,服用這個藥丸後,能立刻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