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白主人

《救生集》~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瘟疫門

時疫傳染,此病汗氣入鼻至腦,即散布經絡,初覺頭痛,急用此方。

芥菜子末,用水調填臍,以熱物隔衣一層熨之,汗出即愈。

又方,以松毛切碎為末,酒下二錢,日三服,能闢久瘟。

升麻葛根湯,治瘟疫傳染頭疼身熱惡寒,遍身隱疹發斑無汗等症。

升麻、葛根、白芍各一錢,甘草五分(嘔吐者二分)。水一碗前服。如表熱加柴胡一錢。裡熱加黃芩一錢。鼻血衄血加生地、丹皮各錢。熱甚加生枝子、黃連各一錢。咽痛加元參、馬勃各一錢,大便閉加桔梗、枳殼、大黃各一錢。口渴加花粉一錢。頭疼加川芎一錢。額痛加白芷一錢。身痛加羌活、薄荷各一錢。

嵐障山氣,生熟大蒜各七片。共食之,少頃腹鳴或吐血或大便即愈。

預闢瘴癧,桃仁斤吳,萊萸、青鹽各四兩。同炒熱入瓶密封一七取出,煉去茱萸鹽,將桃仁去皮尖,每嚼一二十枚,山居尤宜。

時疫大行,自家水缸內每早投黑豆一撮,閤家無恙。又五更潛投黑豆一大握於井中,勿使人見,凡飲水傢俱無傳染。

入病家不染方,香油調雄黃、蒼朮末塗鼻孔中,既出用紙條探噴嚏飲雄黃酒一杯,決無傳染。

運氣五瘟丹,治天行瘟疫,沿門比戶,病症大小,咸若初則惡寒,一經發熱,面色紅黑,即不再寒。而與傷寒症發熱而仍惡寒,面色慘淡者有別。其病多由亢旱既久,驟遇春雨濕熱蒸熏所致,發於春暮夏初為甚,其人初得病時,神思昏沉,舌胎如積粉,口渴咽乾,穢氣滿口,大小便閉,狂惑閉亂,甚則發狂發黃,癍疹喘呃接踵而至,並有頭腫項粗,俗所云蛤蟆瘟疙瘩瘟等症。悉由大毒內盛,急宜表裡兼治,攻發並行。醫能以防風通聖散,荊防敗毒三消等飲,遵吳又可之法參治,則得之矣。否則用此丹治之為最安。萬勿拘泥傷寒法而以下不厭遲之說悞人。若果傷寒,自當遵傷寒法,其如瘟症,實與傷寒迥別,其時其症其形其脈,判然可辨,具在方書,茲不備述。

黃連(戊癸年君藥),黃柏(丙辛年君藥),黃芩(乙庚年君藥),梔子(丁壬年君藥),甘草(甲己年君藥),川大黃三兩(水煮搗爛),紫蘇一兩,香附一兩。古丹藥照年干以一味為君藥,比群藥加倍,俱生為末,將大黃加倍煮熟,連汁搗爛和為丸。每重一錢,外用硃砂三錢,金箔三十張為衣,每於上年冬至日配合備用。

譬如乙丑年黃芩為君,當於甲子配合,其丸用開水化下,孕婦忌服,虛勞人慎用。

治瘟疫傷寒時症,或飯後氣腦,心口脹悶填塞不舒方,以上好燒酒燉熱,將布二塊蘸酒,自胸向下搽抹。如布冷令換一熱布,輪替搽抹。如此數次,病氣下通,即能大便而痊。次非悞下陷胸之症,故治法不同於湯液,誠補古法之所不及者也。

白話文:

瘟疫時的傳染

這種病是帶有汗氣的病邪從鼻子進入腦部,然後擴散到全身經絡。剛開始會感到頭痛,要趕快使用這個方法:

將芥菜子磨成粉末,用水調成糊狀,塗在肚臍上,再用熱的東西隔著一層衣服熨燙,等到發汗就會痊癒。

另一個方法,把松樹毛切碎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二錢,一天三次,可以避開長久的瘟疫。

升麻葛根湯,可以治療因為瘟疫傳染引起的頭痛、發燒、怕冷、全身起紅疹、斑點但不出汗等症狀。

藥方:升麻、葛根、白芍各一錢,甘草五分(如果有嘔吐,甘草改為二分)。用水一碗煎服。如果發熱明顯,可以加柴胡一錢;如果體內燥熱,加黃芩一錢;如果流鼻血,加生地、丹皮各一錢;如果高燒,加生梔子、黃連各一錢;如果喉嚨痛,加玄參、馬勃各一錢;如果便秘,加桔梗、枳殼、大黃各一錢;如果口渴,加花粉一錢;如果頭痛,加川芎一錢;如果額頭痛,加白芷一錢;如果全身痛,加羌活、薄荷各一錢。

針對瘴氣,生大蒜和熟大蒜各吃七片,一起吃下,過一會兒如果肚子咕嚕叫,或是吐血,或是排便,病就會好。

預防瘴癘,桃仁一斤,吳茱萸、青鹽各四兩,一起炒熱後放入瓶中密封七天取出,去除吳茱萸和鹽,將桃仁去皮尖,每次嚼食一二十顆,住在山區的人更適合。

瘟疫大流行時,每天早上在自家水缸裡投入一小撮黑豆,全家都會平安無事。另外,在每天清晨五更時,偷偷地將一大把黑豆丟到井裡,不要讓人看到,這樣凡是飲用井水的人家都不會被傳染。

進入病家避免被傳染的方法,用香油調和雄黃、蒼朮粉,塗抹在鼻孔中,出來後用紙條探進鼻孔刺激打噴嚏,再喝一杯雄黃酒,就絕對不會被傳染。

運氣五瘟丹,治療流行性瘟疫,不管家家戶戶的病情輕重,剛開始都會感到怕冷,一旦開始發燒,臉色就會轉為紅黑色,並且不再感到寒冷。這與傷寒的發燒卻仍然怕冷,而且臉色蒼白的症狀不同。這種病大多是因為乾旱很久之後,突然遇到春雨濕熱所造成的,在春末夏初最為常見。病人剛開始發病時,會神情恍惚、意識不清,舌苔像積了一層白粉,口渴咽乾,嘴巴裡有異味,大小便不通暢,甚至出現胡言亂語、發狂發黃、起疹子、氣喘等症狀,還可能頭腫、脖子粗,也就是俗稱的蛤蟆瘟、疙瘩瘟等。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毒素過盛,所以需要趕快表裡一起治療,攻邪和發散並行。醫生如果能按照防風通聖散、荊防敗毒散等藥方,並參考吳又可的方法治療,就能有效。否則,使用這個丹藥治療是最安全的。千萬不要拘泥於用治療傷寒的方法,也不要認為慢慢治療也可以,這樣會耽誤病情。如果是傷寒,自然應該按照治療傷寒的方法來處理,但瘟疫和傷寒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發病的時間、症狀、病情、脈象都明顯不同,醫書上都有詳細記載,這裡就不再多說。

藥方:黃連(戊癸年為君藥)、黃柏(丙辛年為君藥)、黃芩(乙庚年為君藥)、梔子(丁壬年為君藥)、甘草(甲己年為君藥),川大黃三兩(用水煮爛搗成泥),紫蘇一兩,香附一兩。古丹藥會按照年份天干選用一種藥材當作君藥,用量是其他藥材的兩倍,全部研磨成粉末,將大黃煮爛搗成泥,連同湯汁一起混合藥粉做成藥丸。每顆藥丸重一錢,外面用朱砂三錢和金箔三十張包裹。通常在上一年冬至時配製備用。

例如乙丑年以黃芩為君藥,應該在甲子年配製,藥丸用開水化開服用,孕婦忌用,身體虛弱的人要謹慎使用。

治療瘟疫、傷寒等時症,或者飯後感覺氣血上湧,胸口脹悶不舒服的藥方,用上好的燒酒加熱,將兩塊布浸泡在酒中,從胸口向下擦拭身體。如果布冷了就換上熱的布,交替擦拭。這樣多次擦拭後,病氣就會向下疏通,然後就能排便而痊癒。這個方法不是誤下造成胸部下陷的疾病,所以治療方法和湯劑不同,確實是彌補了古代治療方法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