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白主人

《救生集》~ 卷一 (3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4)

1. 痢疾門

虛寒下痢(名玉胞肚方),此痢虛滑不禁,用此方極穩。

針砂七錢五分,官桂一錢,枯礬一錢。共為末,以涼水調攤臍上下縛之,當覺大熱,以水潤之,可用三四次。

赤白痢,蘿蔔連頭葉,於端午日午時,將燒酒、硃砂、雄黃噴之陰乾。白痢紅糖煎一碗服,赤痢白蜜五錢,同煎一碗服即愈。

又肘後方姜墨丸,用乾薑好墨各五兩,為末,醋漿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日夜六七服即愈。

久痢,臭椿皮五錢,酒煎服。

症痢紅白,用鳳尾草(即井欄草),老米一合,姜三片(白多用五片),連須蔥三根(白多用五根),水三碗,煎至一碗,去渣,入燒酒半盞,蜜三匙和勻,乘熱服一小鐘,移時再服,以一日服盡為度。忌酸味生冷煎炒等物。此方不分紅白久近男婦老少通治,一服即愈。

又方,用陳海蜇皮,洗漂淨切碎,淡醋拌食。

又集簡方,胡椒、綠豆各一歲一粒為末,糊丸梧子大,紅用米湯下,白用生薑湯下,紅白相兼,生薑同米湯下。

赤白痢加泄瀉,白礬(飛過為末),以醋同飛羅面為丸,梧子大。赤甘草湯、白乾薑湯、瀉米湯下,服二三十丸。

噤口痢,治男婦湯水不下者。

烏梅一斤(敲碎),將十餘碗水煎滾,傾入盆中,令病人坐盆之上,待熱氣衝上肛門,溫即洗之。其人若要睡,即扶上床,煎粥湯候之,如思飲食,即與粥半碗,少頃以稀粥半碗,不宜多食。若小兒,照方減半可也。

噤口方,用蘿蔔(搗汁)一小盞,蜜一盞,水一盞,同煎。早一服,午一服,日晚以萊菔子煎汁服。一方加桔礬七分同煎。

又方,用大蒜搗爛貼足心或臍中,神效。

又方,蘿蔔切片,拌蜜噙之咽汁,俟味淡再換。若思食,煮粥與食。

又方,山藥(半生半炒),為末,每服二錢,米飲服之。

又諸藥不效,用五穀蟲不拘多少,洗淨,瓦上焙乾,為末。每服一二匙,米飲調下。若有水仙子煎湯調下更妙,便能飲食,大有奇效也。又以黑沙糖拌勻調下亦佳。

又方,糯谷一升,炒出白花,去殼,薑汁拌溫再炒。為末,每服一匙,湯下。三服即止。

又方,用有殼蜒蝣(即蝸牛)一個,去殼入冰片少許,同搗爛敷臍內,用不論何樣膏藥封貼固密,病人能進飲食,然後另服別藥調理。

又方,枇杷葉陰乾,用刷順擦其毛,不可逆拭,研極細末,蜜調服。忌一切大葷。此方治膈食,則煎湯飲。

又方,用半斤重鯽魚,或四兩者取用兩個,去頭尾,刮去腸肚。將礬三錢,以新瓦合,令黃泥塗封,炕令枯勿燒壞,取研,用陳米粥上皮,畫成片,包五分,用白滾湯送下。

又方,用細辛五錢,牙皂一錢,蔥三根,酒藥子半個,田螺一個,共搗成泥敷臍上,候乾即去藥,自然飲食。或於患者床前,烹煮鯽魚,多加作料,使聞香味,即刻開關。

白話文:

虛寒性下痢(又名「玉胞肚」方):這種痢疾是因為虛寒導致的腹瀉不止,使用這個方子效果很好。

用針砂七錢五分、官桂一錢、枯礬一錢,一起磨成粉末,用涼水調成糊狀,塗在肚臍上下並用布包紮固定。敷藥後會感覺到很熱,可以用水潤濕,可以使用三到四次。

紅痢、白痢:取蘿蔔連同頭和葉子,在端午節中午,用燒酒、硃砂、雄黃噴灑後陰乾。治療白痢,用紅糖煎煮一碗服用;治療紅痢,用白蜜五錢,一起煎煮一碗服用,即可痊癒。

又一個肘後方:薑墨丸:用乾薑和好的墨各五兩,磨成粉末,用醋漿調和製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米湯送服,早晚服用六七次即可痊癒。

久痢:用臭椿皮五錢,用酒煎煮後服用。

紅痢白痢交雜:用鳳尾草(也叫井欄草),老米一合,生薑三片(白痢多用五片),帶須的蔥三根(白痢多用五根),加水三碗,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加入半盞燒酒,三匙蜂蜜調勻,趁熱服用一小碗,過一段時間再服一次,一天內服用完畢。忌吃酸味、生冷、煎炸等食物。此方不論紅痢、白痢,不論病程長短,男女老少皆可使用,服用一次即可痊癒。

又一個方子:用陳年的海蜇皮,洗淨切碎,用淡醋拌著吃。

又一個簡便方:胡椒和綠豆各取一歲對應一粒,磨成粉末,用糊狀物製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紅痢用米湯送服,白痢用生薑湯送服,紅白痢交雜則用生薑和米湯一起送服。

紅痢白痢兼腹瀉:用白礬(用火煅燒過,再磨成粉末),用醋和麵粉製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紅痢用甘草湯送服,白痢用乾薑湯送服,腹瀉用米湯送服,每次服用二三十丸。

噤口痢:治療男女病人連湯水都無法下嚥的情況。

用烏梅一斤(敲碎),將十幾碗水煮滾,倒入盆中,讓病人坐在盆上,等熱氣衝到肛門,水溫降低後用來洗。如果病人想睡,就扶到床上,準備粥湯等著。如果病人想吃東西,就先給半碗粥,過一會兒再給半碗稀粥,不宜多吃。如果是小孩子,藥量減半即可。

噤口方:用蘿蔔(搗成汁)一小盞,蜂蜜一盞,水一盞,一起煎煮。早晚各服一次,晚上用萊菔子煎汁服用。另一個方子是加七分桔礬一起煎煮。

又一個方子:用大蒜搗爛貼在腳心或肚臍上,效果很好。

又一個方子:將蘿蔔切片,拌上蜂蜜含在嘴裡,嚥下汁液,等味道淡了再換一片。如果想吃東西,就煮粥給他吃。

又一個方子:山藥(一半生的,一半炒過的),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

又一個方法:若上述各種藥方都無效:用五穀蟲,不拘數量,洗淨後在瓦片上焙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匙,用米湯調和服用。如果能用水仙子煎湯調服,效果更好,病人就能夠吃東西,效果非常好。也可以用黑砂糖拌勻調服。

又一個方子:糯米一升,炒到表面有白花,去殼,用薑汁拌溫後再炒。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匙,用湯送服。服用三次即可止瀉。

又一個方子:用帶殼的蜒蝣(即蝸牛)一個,去除外殼,加入少許冰片,一起搗爛敷在肚臍內,用任何膏藥封貼固定好。病人能吃東西後,再服用其他藥物調理。

又一個方子:枇杷葉陰乾,用刷子順著毛擦拭,不可逆向擦拭,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蜂蜜調服。忌吃所有大葷食物。此方若用於治療食道阻塞,則用煎湯飲用。

又一個方子:用半斤重的鯽魚,或用兩個四兩重的,去除頭尾,刮去內臟。將三錢白礬用新瓦片蓋住,用黃泥封好,放在火上烤乾,不要燒壞,取出研磨成粉末,用陳米粥上的米皮,包入五分藥粉,用滾燙的開水送服。

又一個方子:用細辛五錢、牙皂一錢、蔥三根、酒藥子半個、田螺一個,一起搗成泥狀敷在肚臍上,等藥乾了就去除,病人自然就能吃東西。或者在病人床前烹煮鯽魚,多加調料,讓病人聞到香味,就能夠打開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