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白主人

《救生集》~ 卷三 (2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8)

1. 小兒門

小兒背起白泡,累如綴珠,一二日即破,膿血外流,癢甚,一處方好一處又起。,用如意草搗爛。敷之,長巾縛定,一夜而愈。

治疹子發不透,面眼眶腫脹,氣喘,命在頃刻者,此法極效。,用大生蔥頭(連須)搗爛,放在大銅盆內,上用木架架之,再用大被單罩蓋停當。大人抱定小兒睡在上面,然後將滾水衝入蔥盆內,熱氣薰蒸,候稍溫即抱出,切不露一絲之風,直待汗乾即痊愈矣。但溫時抱小兒務要得法,太緊則氣不能到,太鬆則恐小兒手足脫人滾水內,為害匪小,謹慎切囑。

紅龍丹,治痘黑陷或變紫暗色症,在危急投之,即起色。轉紅活鮮明。

山甲(炒)五錢,紅曲(炒)二錢,川烏(煨黃)二銑五分。共為細末,蔥酒調下一錢或二服,亦可。

保嬰稀痘神效方,屢試屢驗

羌活、防風、升麻、麻黃、生地、黃柏各五分,歸身、黃連、甘草各三分,柴胡、黃芩(酒炒)、乾葛、藁本、蒼朮、白朮、蘇木各二分,細辛、陳皮、紅花各一分,連翹、吳茱萸各五釐。共為一劑,每逢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一日晚,用水二盅,煎八分露一宿,如遇天雨露在檐下。次早燉熱服。

一年之內服過四劑永不出痘,即出亦稀少。若過立春以立夏為始,過立夏以立秋為始,服過四劑再不必服。服藥後小兒若瀉是胎毒去也,第二次服則必不瀉矣,亦有初次不瀉者,是胎毒輕也。照方制服不可增減。

三豆方(此扁鵲方),赤小豆(解心經毒治君火),黑大豆(解心經毒治相火),綠豆(解陽明經毒治胃火),各用三碗,小甘草三兩(切片,若能預將甘草入竹筒內填滿,用蠟皮紙封固,放廁坑內百餘日,洗淨筒取出甘草煮三豆,其功更妙)。以三豆淘淨,同甘草入雪水八碗,如無雪水以長流水代之,將豆煮熟,濾去甘草渣存汁,將豆曬乾,入汁再浸再曬,以汁盡為度,每日用瓦罐盛水煮豆。其湯與豆令小兒食,出痘自稀。

治小兒出痘或因觸犯立見變症,急多用元荽(搗汁)和酒,一切幃帳床榻及門戶牆壁各處噴之,能闢穢氣。或以紅棗燒煙燻之亦妙。

痘中黑疔,先將銀針挑破疔出紫血,隨用蒲公英塗之。

結痂痛癢,或乾燥裂痛,或痘爛癢痛,用柏子油塗搽。

痘不起脹,連殼荔枝(連核)一枚,橄欖(槌碎)一枚,同煎服。

又方,紫草茸四五分,滾湯砂鍋內煎服,即起(有力者加人參三分更妙)。

又方,雄雞冠血,真山羊血,用灑釀調服,皆可發痘。

痘內無漿不起,桑樹內蟲研爛,和酒釀少許,即起。

胭脂塗洗法,此方能活血解毒,起發痘陷,兼治黑痘,神效。

升麻一味,先煎濃湯,去渣,用胭脂十餘張於湯內揉出紅汁,加紅花末一錢余。即以胭脂綿蘸湯於瘡上拭之,即能活血散毒。如瘡不起熱拭之亦可。

白話文:

小兒背部出現白色水泡,密集如串珠,一兩天就破裂,流出膿血,非常癢,一個地方剛好,另一個地方又冒出來。用如意草搗爛敷在患處,用長布條綁好固定,一個晚上就會好。

治療麻疹發不出來,導致臉部和眼眶腫脹,氣喘,情況危急的,這個方法非常有效。用帶鬚的大蔥頭搗爛,放在大銅盆裡,上面用木架架好,再用大被單蓋住。大人抱著小孩坐在上面,然後將滾燙的熱水沖入蔥盆內,用熱氣薰蒸,等溫度稍降就抱出來,切記不要吹到一點風,直到汗乾就痊癒了。但抱小孩時務必要小心,太緊熱氣無法到達,太鬆又怕小孩手腳伸入熱水燙傷,所以要謹慎小心。

紅龍丹,治療痘瘡變黑或變成紫黑色,病情危急時服用,就能讓顏色轉紅,恢復生機。

穿山甲(炒過)五錢,紅麴(炒過)二錢,川烏(煨黃)二錢五分。一起磨成細粉,用蔥白和酒調和,服用一錢或二錢,也可以。

保嬰稀痘神效方,多次試驗都有效。

羌活、防風、升麻、麻黃、生地、黃柏各五分,當歸身、黃連、甘草各三分,柴胡、黃芩(用酒炒過)、葛根、藁本、蒼朮、白朮、蘇木各二分,細辛、陳皮、紅花各一分,連翹、吳茱萸各五釐。以上為一劑,每逢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晚上,用水兩盅煎至八分,放在露天過夜,如果下雨就放在屋簷下。第二天早上加熱服用。

一年之內服用過四劑,就不會再出痘,即使出痘也很少。如果錯過立春就從立夏開始,錯過立夏就從立秋開始,服用過四劑就不需要再服。服藥後小孩如果拉肚子是排出胎毒,第二次服用就不會再拉,也有第一次服用就不拉肚子的,是胎毒比較輕。按照藥方配藥,不要增減。

三豆方(這是扁鵲的藥方),紅小豆(解心經的毒,治療心火),黑大豆(解心經的毒,治療相火),綠豆(解陽明經的毒,治療胃火),各用三碗,小甘草三兩(切片,如果能事先將甘草塞入竹筒內填滿,用蠟紙封好,放在廁所裡一百多天,洗淨取出竹筒和甘草煮三豆,效果會更好)。將三種豆子洗淨,和甘草一起放入雪水八碗中,如果沒有雪水用流動的河水代替,將豆子煮熟,濾去甘草渣留下湯汁,將豆子曬乾,放入湯汁中再浸泡再曬乾,直到湯汁完全被豆子吸收,每天用瓦罐盛水煮豆子。用煮好的湯和豆子給小孩吃,出痘就會稀少。

治療小孩出痘或者因觸犯禁忌導致病情突變,馬上用大量的芫荽(搗成汁)和酒,噴灑在帳子、床、門戶、牆壁等各處,可以驅除穢氣。也可以用紅棗燒煙燻,效果也很好。

痘瘡中出現黑疔,先用銀針挑破疔,讓紫黑色的血流出,然後用蒲公英塗在上面。

痘瘡結痂時疼痛發癢,或者乾燥裂痛,或者痘瘡潰爛發癢,用柏子油塗抹。

痘瘡長不起來,用連殼帶核的荔枝一枚,橄欖(搗碎)一枚,一起煎服。

另一個藥方,紫草茸四五分,用滾燙的開水在砂鍋中煎服,痘瘡就會長出來(體力好的人可以加入人參三分,效果更好)。

另一個藥方,用公雞的冠血和真山羊的血,用米酒調和服用,都可以幫助痘瘡長出來。

痘瘡內沒有漿液,長不出來,用桑樹內的蟲子搗爛,和少許米酒一起服用,痘瘡就會長出來。

用胭脂塗抹的方法,這個方法能活血解毒,幫助長不出痘瘡的皮膚發出來,也能治療黑痘,效果非常好。

升麻一味,先煎成濃湯,去渣,用十幾張胭脂在湯中揉搓出紅色汁液,加入紅花末一錢多。用胭脂棉沾取湯汁塗抹在瘡上,就能活血散毒。如果瘡沒有發熱也可以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