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集》~ 卷三 (24)
卷三 (24)
1. 小兒門
又重舌(即名雀舌),用巴豆半粒,飯黏四五粒,同搗餅如黃豆大。貼眉心中間,待四圍起小泡去之,亦效(此方不如刺破者為美)。如舌腫滿口,亦用蒲黃末摻之,無不平復。
木舌,舌下生薄膜如石榴子中間隔皮之狀,有連舌尖絆住,不能吮乳,正在舌下總筋之上。
治法:用針橫刺膜中直勒至舌尖上,斷此膜舌即能伸,須要仔細下針,不可穿在總筋之內,刺後出肉,即用蒲黃末塗之,或金墨亦可。
安神散,能治小兒內熱、心燥、夜啼。
蟬蛻(只用後半截,去頭足)四十九個,茯神二錢,共為細末,分作四服,用鈞藤煎湯調藥。不拘時服。合藥時不可令婦女、小兒、雞犬見之。
又方,以雞溏糞塗臍上極佳,男雌女雄。
又燈花散,治症同前。燈花七枚,硼砂一分,辰砂一分。共研末,蜜調。塗幾口中或塗母乳上,令兒咂之。如無燈花,用燈草燒灰亦可。
小者食乳過多,傷食不乳,神效。,黑豆四十九粒,茅草根(每節長一寸許)七節,赤金、紋銀不拘輕重,人乳一杯。同藥煎五分,與兒食之。
吐乳方,木香,蚯蚓糞。為末,米湯調服,即安。
又方,砂仁七粒,白蔻花七粒,炙甘草,生甘草各一錢。共末。頻搽兒口中,任其嚥下,即安。
燒針丸,治小兒吐瀉如神。
黃丹,硃砂(各水飛),白礬(火煅),各等分。為末,紅棗肉為丸黃豆大。每服三四丸,戳針尖上放燈焰上燒存性,研爛,或涼水泔水調服。瀉者食前服,吐者不拘時服。外用雞蛋清調和真綠豆粉作膏。吐者塗兩足心,瀉者塗囟門。
水瀉外止方,蔥、姜搗爛,入黃丹為丸如豆大。每用一丸填臍內,以膏藥蓋之,即止。
又止瀉方,炒白麵,飯鍋巴。為末,白糖調作餅。食之可止。
又方,用乾山藥(半生半炒)為末,每服二錢,砂糖水調服。
火瀉,凡小兒身熱如火,口渴喜飲冷而不喜熱湯者是也。
車前子二錢,茯苓、白芍各一錢,黃連三分,澤瀉五分,豬苓三分,麥芽一錢,枳殼二分。水煎服,一劑即止。此治火之聖藥也。
寒瀉,寒瀉者,腹痛喜手按摩,口不幹而舌滑者是也。
人參、白朮各一錢,茯苓二錢,肉桂、乾薑各二分,甘草一分,砂仁一粒,神麯五分。水煎服。此方健脾補氣,分濕利水,祛寒之聖藥,自然寒瀉立止。
小兒咳嗽,蘇葉五分,桔梗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服,二劑即愈。有痰加白芥子。
又方,生薑四兩,煎濃湯沐浴,即愈。
軟癤頻發,翠玉膏,用通明瀝青八兩,銅綠二兩,麻油三錢,雄豬膽三兩。先溶瀝青,乃下油膽傾入水中扯拔,器盛用帛攤貼,不須換。
萬全湯,凡小兒感冒發熱,無論晝夜,用之有效。
白話文:
小兒門
**重舌(又名雀舌):**用巴豆半粒,飯黏四五粒,一起搗成泥狀,做成黃豆大小的餅。貼在眉心正中,等到周圍起小水泡後去除,也有效果(這個方法不如用針刺破來得好)。如果舌頭腫脹滿口,也可以用蒲黃末撒在舌頭上,很快就會消腫。
**木舌:**舌頭下方長出像石榴子中間隔膜一樣的薄膜,有的連著舌尖,阻礙嬰兒吸奶,這層薄膜就在舌頭下方的總筋上面。
**治療方法:**用針橫向刺穿薄膜,一直刺到舌尖上方,把薄膜斷開,舌頭就能伸出來了。下針時要仔細,不要刺到總筋裡面,刺破後有出血,就用蒲黃末塗抹,或用金墨也可以。
**安神散:**能治療小兒內熱、心煩、夜間啼哭。
蟬蛻(只用後半截,去掉頭和腳)四十九個,茯神二錢,一起磨成細末,分成四份,用釣藤煎湯送服。不拘時間服用。配藥時不能讓婦女、小孩、雞犬看見。
**又一方法:**用雞的溏糞塗在肚臍上效果很好,男孩用母雞的,女孩用公雞的。
**又一個燈花散:**治療和小兒內熱、心煩、夜間啼哭相同的症狀。燈花七枚,硼砂一分,辰砂一分。一起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塗在嬰兒口中或塗在母親乳頭上,讓嬰兒吮吸。如果沒有燈花,用燈草燒成灰也可以。
**小兒因吃奶過多,導致消化不良不吃奶,此方有神效:**黑豆四十九粒,茅草根(每節約一寸長)七節,赤金、紋銀不拘輕重,人乳一杯。一同煎煮五分,給嬰兒食用。
**吐奶的藥方:**木香,蚯蚓糞。磨成末,用米湯調服,即可痊癒。
**又一方法:**砂仁七粒,白蔻花七粒,炙甘草、生甘草各一錢。一起磨成末。多次塗在嬰兒口中,任其嚥下,即可痊癒。
**燒針丸:**治療小兒吐瀉,效果神奇。
黃丹、硃砂(各自用水飛過),白礬(用火煅燒過),各等量。磨成末,用紅棗肉做成黃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丸,用針尖戳一下,放在燈火上燒一下,再研爛,用涼開水或米湯送服。拉肚子在飯前服用,吐奶不拘時間。外用雞蛋清調和真綠豆粉做成膏。吐奶的塗在兩個腳心,拉肚子的塗在囟門。
**外用止瀉方:**蔥、薑搗爛,加入黃丹做成豆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一丸填在肚臍內,用膏藥蓋住,就能止瀉。
**又一止瀉方:**炒過的白麵,飯鍋巴。磨成末,用白糖調成餅。吃下去可以止瀉。
**又一方法:**用乾山藥(一半生的,一半炒過的)磨成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砂糖水調服。
**火瀉:**凡是小兒身體發熱像火,口渴喜歡喝冷水而不喜歡熱水的,就是火瀉。
車前子二錢,茯苓、白芍各一錢,黃連三分,澤瀉五分,豬苓三分,麥芽一錢,枳殼二分。用水煎服,一劑就好。這是治療火瀉的特效藥。
**寒瀉:**寒瀉的症狀是肚子痛喜歡用手按摩,口不渴,舌頭滑膩。
人參、白朮各一錢,茯苓二錢,肉桂、乾薑各二分,甘草一分,砂仁一粒,神麯五分。用水煎服。這個方子可以健脾補氣,化濕利水,祛寒,是治療寒瀉的特效藥,自然寒瀉就會立刻停止。
**小兒咳嗽:**蘇葉五分,桔梗二錢,甘草一錢。用水煎服,兩劑就會好。有痰的話,可以加入白芥子。
**又一方法:**用生薑四兩,煎成濃湯洗澡,就會好。
**軟癤頻發:**用翠玉膏。用透明瀝青八兩,銅綠二兩,麻油三錢,雄豬膽三兩。先將瀝青融化,然後加入麻油和豬膽,倒入水中攪拌,用器皿盛裝,用布攤開貼敷,不用更換。
**萬全湯:**凡是小兒感冒發燒,無論白天黑夜,用這個方子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