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卷五 (6)
卷五 (6)
1. 返魂神白散
治打撲損及傷中,大效。
花乳石五斤,槌碎,如皂子大,硫黃槌碎,如皂子大
上用瓷盒子一個,先入乳石一重次入硫黃一重,重重鋪盡,浮上,用鴨舌草獨掃,是也,赤石脂和塗盒子口縫,又用鹽泥固濟,勿令有小縫紋用新磚一口,四面書金木水火字,中央書土字,上安盒子,用炭火二斤煅之,耗及三分,漸漸去之,取去盒子,地坑內埋一宿,細研為末,但是刀傷損至死者,於傷處糝藥,其血化為黃水,更糝藥,其人便活,更不疼痛。
如婦人產後血暈至死,但心頭暖,即以童小便調下一錢,取下惡血如豬肝片,終身不患血風等症,若鬲上有血,化為黃水吐出,及隨小便出,便瘥。若牛抵人,腸出不損者,急納入,以桑白皮縫合,於縫上糝藥立活,封裹不可有縫。如內痛,血入臟腑,熱煎童子小便,及入酒少許,調一錢服之。
此藥真神仙所傳,如逢德行者,可以令博救,共獲陰功。
白話文:
返魂神白散治打傷跌撲和內傷,療效極佳。
取花乳石五斤,敲碎成皂角般大小;硫磺也敲碎成皂角般大小。用一個瓷盒子,先放一層乳石,再放一層硫磺,層層鋪滿,鋪平。用鴨舌草仔細清掃乾淨。用赤石脂拌和塗抹盒子的縫隙,再用鹽泥封固,務必不留任何縫隙。用一塊新的磚頭,四面分別寫上金木水火四字,中央寫上土字,將盒子放在磚頭上,用兩斤炭火煅燒,燒到只剩七分,慢慢熄火取下盒子。將盒子埋在地坑裡一夜,取出後細細研磨成粉末。
凡是刀傷或外傷導致死亡的,在傷口上撒上此藥,傷口會流出黃色水液,再撒上藥粉,傷者就能活過來,而且不再疼痛。
如果婦女產後血暈致死,只要心頭尚有溫熱,就用童子尿調和一錢藥粉服用,排出像豬肝片一樣的污血,終身就不會再患血風等疾病。如果血淤在膈上,會化成黃水吐出或隨小便排出,病也就好了。如果被牛撞傷,腸子脫出但未受損,要立即將腸子塞回去,用桑白皮縫合,在縫合處撒上此藥,就能立即活過來。封裹傷口時務必不能有縫隙。如果內臟疼痛,血液流入臟腑,可以用童子尿熱煎,加少許酒,調和一錢藥粉服用。
此藥是神仙傳授的,如有德行之人,應廣泛施救,共獲陰德。
2. 黑龍散
治傷折手腳,骨髓衝出,補碎續筋。
穿山甲(四兩),虎頭骨(四兩),洛粉(三兩,炒帶黃色為度),麝香(一錢),龍腦(一錢),丁香(一兩,好者,新瓦焙,微見火氣)
上先用瓦罐子一個,投虎骨在罐子內,燒令煙起,次入穿山甲同燒,煙焰起為度,取出,放冷,同前藥杵羅令細,用小黃米一大合,水二盞,煎成稠粥,續入藥末一字,醋一小杓子,再煎,攪勻後,於損處,先著手帕子一條,攤上面覆裹,勿令透氣,再著紙裹三五重,井油單,都裹角,即一伏時一度換,依前法,忌冷水溫面,不得針灸,服自然銅沒藥治之,如無黃米,即以糯米代之。
白話文:
黑龍散
治療手腳骨折,骨髓外溢,以及骨折斷裂需要接骨續筋的情況。
藥方組成:穿山甲四兩、虎頭骨四兩、洛神花粉三兩(炒至呈黃色)、麝香一錢、龍腦一錢、丁香一兩(優質丁香,用新瓦焙炒,略微帶有火氣)。
使用方法:先取一個瓦罐,放入虎骨,燒烤至冒煙,然後加入穿山甲一起燒烤,直到煙火升起。取出放涼後,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取小黃米一大合,加水兩盞煎成稠粥,再加入藥粉,以及少許醋,攪拌均勻。敷於患處時,先在患處墊上手帕,再將藥膏敷於其上,用紙包裹三到五層,最後再用井油單(一種油布)包裹好。每隔一個小時更換一次藥膏,按照上述方法操作。忌用冷水洗患處,也不可針灸。另外,內服自然銅與沒藥可以輔助治療。如果沒有小黃米,可以用糯米代替。
3. 蓬莪散
治傷撲疼痛。
蓬莪朮,白殭蠶(各一兩),蘇木(一兩),沒藥(半兩)
上四味,同杵羅為細末,每服二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日三五服。
白話文:
蓬莪散治跌打損傷疼痛。
將蓬莪朮、白僵蠶(各一兩)、蘇木(一兩)、沒藥(半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至七分滿,溫服,每日服用三到五次。
4. 當歸散
治驢馬傷墜,他物傷折,痛楚不可忍者。
川當歸(三分,熬令香),芎(一兩,半熬令黃),桂心(二分,去皮),甘草(三分,炒令黃),附子(一分,泡),澤蘭(一分,炒令香),蜀椒(一分)
上七味搗為散,每服酒調方寸匕,日三服,如傷折叫喚,痛聲不絕,服食,良久不間,不復痛,十日可筋骨相連,或小兒奔車所損,臂膝皮肉決,見骨木,叫喚聲不絕,服數日,便能行動,其效如神。
白話文:
當歸散
治療驢馬跌傷、其他外傷骨折,疼痛難忍的方劑。
使用川當歸三分(熬煮至香)、川芎一兩(半熬煮至黃)、桂心二分(去皮)、甘草三分(炒至黃)、附子一分(泡製)、澤蘭一分(炒至香)、蜀椒一分。
將以上七味藥材搗成粉末,每次服用用酒調和,約一錢匕(約一湯匙),一天服用三次。如果傷患因骨折而哭喊不止,疼痛難忍,服用此藥後,疼痛會逐漸減輕,直至痊癒。十天左右,筋骨即可癒合。即使是小兒因車輛撞擊而造成手臂膝蓋皮肉撕裂,露出骨頭,哭喊不止,服用此藥數日後,也能行動自如,療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