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卷五 (4)
卷五 (4)
1. 生犀丸
次日服,消毒,化結聚。
生犀(半分鎊),生龍腦(半分),真麝香(半分),紅娘子(二十個),斑蝥(二十一個,去頭翅,同紅娘子,著豆麵,炒焦黃為度)
上五味,併為末,用豆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日午夜臥,用臘茶放溫酒下一丸,服至十日,加至二丸,除淡飯燒鹽外,余並忌一月,日食切忌暈腥。
白話文:
生犀丸
第二天服用,可消毒,化解腫塊。
藥方:生犀牛角半兩、龍腦香半兩、麝香半兩、紅娘子蟲(一種昆蟲,計二十隻)、斑蝥(二十一隻,需去除頭翅,與紅娘子蟲一起拌上豆麵,炒至焦黃)。
將以上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豆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日清晨空腹服用一丸,中午和睡前各服用一丸。服用十天后,增加至每日服用兩丸。服用期間,除了稀飯和鹽之外,其他食物都需忌口一個月,且每日飲食需避免腥味。
2. 木香散
斂瘡口。
木香(一分),檳榔(七個),白芨(半兩,銼),白蘞(半兩,銼),雞內(金一兩,焙乾),根子黃皮(一分),肉桂(一分),麝香(少許),黃蜀葵花(一兩,焙乾)
上九味,一時焙乾為末,研細,看瘡口大小,逐漸滴水,調成膏,於熟絹上貼,每日一度換,總治一切瘡,止痛生肉,並皆用之妙。
白話文:
木香散能使傷口癒合。
將木香(一分)、檳榔(七個)、白芨(半兩,切碎)、白蘞(半兩,切碎)、雞內金(一兩,烘乾)、根子黃皮(一分)、肉桂(一分)、麝香(少許)、黃蜀葵花(一兩,烘乾)等九種藥材,一起烘乾研磨成粉末。根據傷口大小,慢慢加入水調成膏狀,塗在熟絹布上敷貼,每天換藥一次。此藥方能治療各種瘡瘍,止痛生肌,效果非常好。
3. 醉仙散
治大風痰,遍身癮疹㿋癢。
胡麻子,牛蒡子,枸杞子,蔓荊子(四味藥,揀淨洗,各半兩,一處同炒,令煙出為度),苦參(半兩),栝蔞根,防風(去蘆,各半兩),白蒺藜(半兩)
上八味,同杵為末,每十五錢藥末,入輕粉二錢,一處拌勻,每服一錢,生末調茶下,空心日午臨臥各一服,服藥後五七日間,先於齒牙縫內,出臭黃涎,渾身疼痛,次後,便利下膿血,此是病根,其疾永瘥。
治疥癬滿身,瘡不可療者。
白話文:
醉仙散
此方治療全身風痰引起的癮疹、奇癢。
將胡麻子、牛蒡子、枸杞子、蔓荊子四味藥材洗淨,各取半兩,一起炒至冒煙。另取苦參、栝蔞根(去蘆)、防風(去蘆)、白蒺藜,各半兩。
將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十五錢藥末加入輕粉二錢,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藥末,用茶水送服,空腹、中午和睡前各服用一次。服藥五到七天後,會先從牙縫中流出臭黃色的唾液,全身感到疼痛,之後會腹瀉排出膿血,這是病根排出,病症就會痊癒。
此方也可用於治療全身疥癬,以及久治不癒的瘡瘍。
4. 何首烏
艾各等分,銼為末。
右相度瘡多少,用藥,並水煎令濃,盆內盛洗,甚解痛生肌。
白話文:
何首烏
將艾草和其他藥材等量磨成粉末。根據瘡瘍的大小,取適量藥粉,加水煎煮至濃稠,盛在盆中清洗患處,能有效止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5. 巴戟散
治元臟虛冷,上攻,口瘡。
紫巴戟(穿心者一兩,以陳粟米同炒令黃色,佳),香白芷(半兩,銼碎,微炒),蠻姜(末炒,一錢,總錄作高良薑)
上三味,同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豬石子一對,去筋膜,每石子一個,入末一錢,用濕紙裹,煨熟,趁熱去紙,先以口承石子熱氣,口中有涎即吐出,候冷,即可細細嚼服之。
白話文:
巴戟散治療元氣虛弱、畏寒、上火以及口腔潰瘍。
藥方成分:紫巴戟(需選擇穿心者一兩,用陳舊的米一起炒至黃色最佳)、香白芷(半兩,切碎,輕微炒)、高良薑(研磨後炒,一錢,古方中誤作蠻姜)。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藥粉,取豬石子(豬腰子)兩個,去除筋膜,每顆石子各加入一錢藥粉,用濕紙包好,煨熟。趁熱打開濕紙,先用嘴巴承接石子散發的熱氣,口中出現唾液後吐出,待石子冷卻後,再細細嚼服藥粉。
6. 紫金霜
治大人小兒口瘡。
黃柏如兩指大二片,以蜜慢火炙紫色,訶子一枚,燒過,盞子蓋少時,麝香少許,膩粉少許
上件搗羅為末,每服二字許,糝於舌上,立瘥。
白話文:
紫金霜
治療大人小孩口腔潰瘍。
取黃柏兩塊(約兩指寬),用蜂蜜慢火炙烤至紫色,訶梨勒果實一顆,燒烤後研磨成粉,再加入少許麝香和滑石粉。
將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約二分左右,撒在舌頭上,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