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四 (2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3)

1. 木香丸

治小兒,調中順氣補虛。

草豆蔻(五個,和皮),人參,茯苓,防風,藿香,陳橘皮(去白,各一兩)

上六味,同為細末,每服一字減半錢姜鹽十米飲調下。

白話文:

木香丸

此方治療小兒脾胃虛弱、氣機不暢。

藥材包含:草豆蔻(五個,帶皮)、人參、茯苓、防風、藿香、陳皮(去除白色部分),每味藥一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約1.5克到3克),用淡薑湯送服。

2. 葶藶丸

治小兒奶食沖脾,傷風,咳嗽,墜涎。

甜葶藶(一兩,紙上炒過),牽牛子(一兩,爁熟),漢防己(一兩,爁熟),大杏仁(一兩,去皮尖,炒熟,研)

上三味,先搗羅為末,入杏仁同研用,煮棗肉,再杵為劑,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淡生薑湯吞下,一日二服。

白話文:

葶藶丸治療小兒因奶食積滯傷脾,感冒,咳嗽,流口水等症狀。

藥方:甜葶藶(一兩,用紙包好炒)、牽牛子(一兩,微火炒熟)、漢防己(一兩,微火炒熟)、杏仁(一兩,去皮尖,炒熟研磨)。

將甜葶藶、牽牛子、漢防己三味藥先搗碎研磨成粉,再加入研磨好的杏仁一起研磨均勻。然後用煮爛的棗肉作為黏合劑,揉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淡薑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

3. 燒青丸

治小兒奶癖食癖,每至午後時作寒熱,微有咳嗽,脅肋癖硬。

輕粉(二錢),元精石(一分),粉霜(一錢),硇砂(一錢),白麵(三兩)

上五味同細研,滴水和為餅子,以文武火燒熟為度,再研,滴水和丸如黃米大,每服七丸,漿水下,三歲以下服五丸。

白話文:

燒青丸

治療小兒奶癖、食癖,每到下午就發寒熱,輕微咳嗽,脅肋部位按壓起來硬硬的。

藥方:輕粉二錢,元精石一分,粉霜一錢,硇砂一錢,白麵三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加水調和成餅狀,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燒烤至熟透,再研磨成粉,加水調成黃米粒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用米湯送服;三歲以下兒童每次服用五丸。

4. 肉湯丸

治小兒瘕呷咳不止。

銅青,大黃,豬牙皂角(各為末,各炒一錢)

上三味同研令細,用油餅面和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煎豬肉湯,忌酸鹹。

白話文:

肉湯丸

治療小兒腹部腫塊伴咳嗽不止。

取銅綠、大黃、豬牙皂角,各研磨成細粉,每味藥粉炒一錢重。

將三味藥粉混合研磨至細膩,用油餅面和成如小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豬肉湯送服,忌食酸鹹食物。

5. 龍腦膏

治小兒風熱,咽喉腫疼,塞悶生瘡,搔頭躁悶,及蟲咬心痛。

龍腦(半錢),白礬(一分,銚子內煉過,煎卻礬汁,泣干為度),蟬殼(三十個,去足,研末,炒),牛黃(研半字),蛇蛻皮(一條,長二尺,鐵器上爆焦為度,除下黑者生者再爆,須緊按實著鐵器,焦後,研為末),元明粉(一錢)

上六味,一處煉研,入砂糖,少許,和為劑,丸桐子大,冷水化一丸。

治小兒牙宣,常有鮮血不止,牙齦臭爛者。

雌黃(炒,一大錢),麝(半錢,炒)

上件同研至細,先用紙條子,以生油塗之,然後摻末在上,少用末,翦作小片子尖,看大小用,插在爛動處,一服,瘥。

白話文:

龍腦膏

治療小兒風熱引起咽喉腫痛、胸悶長瘡、搔頭煩躁、以及蟲咬導致的心痛。

將龍腦(0.75克)、白礬(0.15克,用銚子煉過,煎去礬汁,乾燥即可)、蟬蛻(30個,去掉足,研磨成粉,炒制)、牛黃(研磨成0.5克)、蛇蛻(一條,長2尺,用鐵器烤焦,去除黑色和未焦的部分後再烤,注意緊貼鐵器,烤焦後研磨成粉)、滑石粉(1.5克)等六味藥材混合研磨,加入少量砂糖,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用冷水送服一丸。

另一方:

治療小兒牙齦腫痛,經常流鮮血不止,牙齦腐爛臭味者。

將炒過的雌黃(1.5克)和炒過的麝香(0.75克)研磨成細粉。用紙條沾上生油,再將藥粉少量沾在紙條上,剪成尖的小片,根據患處大小使用,將藥片插入牙齦潰爛處,一次見效。

6. 丹砂丸

消除積滯,化胃久伏積聚。

巴豆(一分,去皮,以米醋煮一二十沸,卻入新水內,洗七遍,淨,去膜並心,及乳缽內,一向,研如粉,出油),豆蔻(四個,為末),木香,硃砂(研細,各一分)

上同研,令細,以麵糊和為丸如菘菜子大,每服三五丸,小兒一丸,酒食所傷,鹽湯下,溫水亦可。小兒疳氣,肚脹,腹聚,米飲下。

白話文:

丹砂丸能消除食物積滯,化解胃中久積的宿食。

配方:巴豆(一分,去皮,用米醋煮沸二十次左右,再用清水洗七遍,洗淨後去除外膜、巴豆心及油狀物質,研磨成粉末),豆蔻(四個,研成粉末),木香,硃砂(研磨成細粉,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和成丸藥,大小如小蘿蔔種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小兒服用一丸。因飲食不潔而導致的疾病,可用鹽湯送服;溫水也可以。小兒疳氣、腹脹、腹痛,可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