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卷四 (22)
卷四 (22)
1. 烏龍散
治小兒秋後瀉痢,久患不瘥,大腸滑泄。
龍骨,黃丹,定粉,豬指甲子(各等分)
上四味,同入一瓷器罐子內,安藥,以物塞口,用火煅令通赤,放冷,取出,研為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
白話文:
烏龍散
治療小兒秋季之後的腹瀉痢疾,久治不癒,大腸經常滑泄的方劑。
將龍骨、黃丹、定粉、豬蹄甲等量混合,放入瓷罐中,封口後用火煅燒至通紅,放涼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送服。
2. 使君子丸
治小兒臟腑虛滑,及疳瘦下痢腹脹,不思飲食。
使君子(一兩,麵裹煨,以面黃為度),甘草(半兩,炙),厚朴(半兩,去皮,薑汁炙令香),陳皮(去白,一分),青黛(半兩,如是夾驚及帶熱瀉,即入此一味,如只是臟腑不調,不用此一味),訶子(半兩,半生半煨,去核用)
上件同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雞豆大,三歲以上,每服一丸,米飲化下,兒年百日以上,三歲以下,每服半丸,乳汁或清米飲化下。
白話文:
使君子丸治療小兒臟腑虛弱滑脫,以及因疳積導致消瘦、腹瀉、腹脹,且不願進食的症狀。
藥方組成:使君子(一兩,用麵粉包裹煨烤,直到麵粉呈黃色為止)、炙甘草(半兩)、去皮薑汁炙烤至香的厚朴(半兩)、去白陳皮(一分)、青黛(半兩,如果孩子同時伴有驚嚇或發熱腹瀉,則加入此藥;如果只是臟腑失調,則不用此藥)、半生半煨去核的訶子(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好的蜂蜜製成小雞豆大小的丸劑。三歲以上兒童,每次服用一丸,用米湯送服;百日以上、三歲以下兒童,每次服用半丸,用母乳或清米湯送服。
3. 胡黃連丸
治小兒疳痢瀉痢等,極妙。
胡黃連(半兩),肉豆蔻(一個),檳榔(一枚),訶子(二枚,以一枚煨,一枚生用),丁香(半兩),紅雪(一兩),密陀僧(半兩)
上七味,同研細末,入麝香一分和勻,次入綠豆末少許,同水和為丸,如麻子大,兒三歲以下一丸,三歲以上五丸。孩子腦疳鼻癢,及爛,黃連湯下。脾胃羸瘦,泄痢,四肢虛腫,青州棗湯下。肝疳眼澀生瘡,甘草湯下。骨疳,冷地臥,愛食土,紫蘇茶調下,常服,米飲下。肺疳,上氣急喘,橘皮湯下。筋疳,瀉血鹽湯下。蟲疳及瀉無定,生薑湯下。
白話文:
胡黃連丸
此方專治小兒疳積、痢疾等症,療效極佳。
藥材包括:胡黃連半兩、肉豆蔻一個、檳榔一枚、訶子兩枚(一枚煨熟,一枚生用)、丁香半兩、紅雪一兩、密陀僧半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麝香一分拌勻,再加入少量綠豆粉,用水調和成麻子大小的藥丸。三歲以下的小孩每次服用一丸,三歲以上每次服用五丸。
若孩子患有腦疳(腦部疳積)、鼻癢或鼻潰爛,則用黃連湯送服;若脾胃虛弱消瘦、腹瀉、四肢浮腫,則用青州棗湯送服;若患有肝疳(肝臟疳積)、眼睛澀痛、長瘡,則用甘草湯送服;若患有骨疳(骨骼疳積)、怕冷、喜歡吃土,則用紫蘇茶送服,並經常服用,米湯送服;若患有肺疳(肺部疳積)、呼吸急促、氣喘,則用橘皮湯送服;若患有筋疳(筋骨疳積)、瀉血,則用瀉血鹽湯送服;若患有蟲疳(蟲積)或腹瀉不定時,則用生薑湯送服。
4. 如聖散
治小兒多時瀉痢,眼生翳膜,並疳眼,退翳。
蛇蛻皮(二條,各長二尺,用紙燭燒炭,研),穀精草(一兩,去根土),黑附子(末,二錢,去臍子),蟬殼(一分,去足),石決明(一分),定粉(四錢)
上件,前三味先搗羅為末,次入諸藥,研為散,每服一字半,羊子肝一具,切破,摻末,用麻皮線纏,米泔煮熟,先熏眼,後與吃如未能吃食,研汁灌之。
白話文:
如聖散方劑用於治療小兒長期腹瀉、痢疾,以及眼睛長翳膜、疳眼等症狀,並能消退翳膜。
藥方組成:蛇蛻皮(兩條,每條長二尺,用紙燭燒炭後研磨成粉)、穀精草(一兩,去除根部泥土)、黑附子(研磨成粉,二錢,去除臍部)、蟬殼(一分,去除足部)、石決明(一分)、滑石粉(四錢)。
用法:將前三味藥材(蛇蛻皮、穀精草、黑附子)先搗碎過篩成粉,再加入其他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半,另取羊肝一個,切開後,加入藥粉,用麻線綁好,放入米湯中煮熟,先用藥物熏眼睛,然後服用。如果小孩不能進食,就將藥物研磨成汁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