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卷四 (15)
卷四 (15)
1. 紫霜散
治小兒驚涎壅熱,睡中驚搐,驚叫,解心臟,安神魂。
硃砂(一兩半,好者),鐵粉(半錢),鉛霜(一錢),天竺黃(一錢),龍腦(半錢,以上五味,並同細研),甘草(一錢,炙),人參(一分),使君子(一錢,麵裹,煨)
上後三味先研為末,細羅了,卻入前五味,同研令極細,和勻後,以銀器或新瓷器內貯之,服一字,蜜水調下,看小兒大小,加減用之。
白話文:
紫霜散
治療小兒因驚嚇導致的涎液阻塞、發熱、睡中抽搐、驚叫等症狀,能安定心神,安撫魂魄。
藥方成分:硃砂(優質的,一兩半)、鐵粉(半錢)、鉛霜(一錢)、天竺黃(一錢)、龍腦(半錢,以上五味研磨成細粉末)、炙甘草(一錢)、人參(一分)、麵裹煨使君子(一錢)。
先將甘草、人參、使君子研磨成細粉過篩,再加入硃砂等五味藥粉,充分研磨至極細,混合均勻。用銀器或新的瓷器盛裝。每次服用一字(約0.3克),用蜂蜜水調服。可根據小兒的年齡和體質調整用量。
2. 真珠丸
治小兒驚熱有痰,及多溫肚,夜臥不穩,吃食過多。
天南星(研末,一錢),巴豆(二十四枚,去心膜,以水浸一宿,研細,不出油用)
上二味先研巴豆,令熟,次下南星,以糯米粥和為丸,如綠豆大,隨兒年歲服之。瀉痢,用米飲下。取食,蔥湯下,如膈上有食,即吐出,如在中腕,即瀉下。驚悸,薄荷荊芥湯下。
白話文:
真珠丸
治療小兒因驚嚇而引起的發熱、痰多、肚子脹熱、夜睡不安穩,以及飲食過量的症狀。
配方:天南星(研磨成粉末,一錢),巴豆(二十四粒,去掉心皮和外膜,用水浸泡一夜,研磨成細粉,注意不要研出油)。
使用方法:先將巴豆研磨至熟透,然後加入天南星,用糯米粥調和成如綠豆大小的丸藥,根據孩子的年齡服用。如果服用後出現腹瀉,則用米湯送服;如果服藥後想吃東西,則用蔥湯送服;如果藥物停留在食道,則會嘔吐出來;如果藥物停留在胃部,則會瀉下;如果出現驚悸的症狀,則用薄荷荊芥湯送服。
3. 金化散
治小兒驚熱,化痰利膈。
川大黃(濕紙裹,煨),乾葛,甘草(炙),川甜硝(另研細,各等分)
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後溫服。
小朱砂丸,治小兒驚積,鎮心臟,化痰涎。
硃砂(一錢,研細),巴豆(三十粒,去皮膜,出油盡),半夏湯(洗七遍,研為末炒,二大錢),杏仁(五枚,去皮尖)
上四味同研為細末,以麵糊和丸如綠豆大,二歲只服一丸,荊芥薄荷湯下,三歲加一丸五歲服三丸。如有驚伏在,即行盡仍舊藥出,如無驚,藥丸更不下,甚妙而復穩。
辰砂丸,治小兒壯熱,驚積在內,壅並痰涎,及奶癖取虛,中積轉驚。
辰砂(一兩),定粉(半錢),粉霜(一錢半),膩粉(一錢),麝香(少許),白丁香(半字)
上六味,同研為細末,用粟米飯,和為丸如綠豆大,捻作餅子,慢火內微炮令紫色,用粟米飯飲化下一丸,微利為度。
白話文:
金化散:治療小兒驚嚇導致發熱,化痰開膈。藥方成分:川大黃(用濕紙包裹煨烤)、乾葛根、炙甘草、川硝石(單獨研磨成細粉),各等份混合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飯後溫服。
小朱砂丸:治療小兒驚嚇積滯,鎮定心臟,化痰涎。藥方成分:硃砂(一錢,研磨成細粉)、巴豆(三十粒,去皮膜,擠出油分)、炮製過的半夏(洗七遍,研磨成細粉炒制,二大錢)、杏仁(五枚,去皮尖)。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兩歲兒童服用一丸,用荊芥薄荷湯送服;三歲兒童服用兩丸,五歲兒童服用三丸。如果驚嚇之症尚在,則繼續服用原藥將其排出;如果驚嚇之症已消,則不必再服用藥丸,此法妙而穩妥。
辰砂丸:治療小兒壯熱,驚嚇積滯於內,痰涎壅塞,以及奶積導致虛弱、積滯轉為驚嚇。藥方成分:辰砂(一兩)、滑石粉(半錢)、爐甘石(一錢半)、鉛丹(一錢)、麝香(少許)、白丁香(半錢)。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小米飯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捏成餅狀,用小火慢慢烘烤至紫色。用小米飯湯送服一丸,以微微通便為度。
4. 錢湯丸
治小兒驚積壯熱。
豬牙皂角(灰一錢),硃砂(一錢),天南星(末半錢),滑石(末一錢),輕粉(一錢,好者),巴豆(二十四粒,去皮尖)
上六味同研至細,以寒食麵為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歲二歲二丸,三歲三丸,煎錢湯下,臨臥服。
白話文:
錢湯丸治小孩驚嚇積滯導致發高燒。
取豬牙皂角灰一錢、硃砂一錢、天南星粉半錢、滑石粉一錢、好品質的輕粉一錢、去皮尖的巴豆二十四粒,將以上六味藥磨成細粉,用寒食節的麵粉調成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一歲到兩歲的孩子每次服用兩丸,三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三丸,用開水送服,睡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