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卷一 (21)
卷一 (21)
1. 延壽散
治小兒驚搐不定,或因驚風,已經取下,此病再作,氣粗喘促。
雞舌香大者(三枚),硃砂(半錢),五靈脂(一錢半),黃耆(一錢半)
上四味,同研為細末,每服半錢,用研糯米泔調下,如孩子小,只服一字。
白話文:
延壽散
治療小兒驚厥不定,或是因驚風痊癒後復發,症狀為呼吸急促粗重。
藥方:雞舌香(大者三枚)、硃砂(半錢)、五靈脂(一錢半)、黃耆(一錢半)。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研磨過的糯米水送服;如果孩子年紀很小,只服用一字(極少量)。
2. 神效龍腦膏
治小兒驚風搐搦,痰塞在心,戴眼直視,或眼不開,口噤,四肢或冷或熱,大便或秘或泄。
生龍腦(一錢,用柳木槌子研,以熟腦代,亦得),膩粉(一分),水銀(半兩,用臘茶半錢,好酥一塊,如棗大以水銀一處揩磨調和殺研之),天南星(二錢,先去皮臍,濕紙裹熟灰內煨,炮取去為末同研),石腦油(冬天用半兩,夏天用一分,將前末同研,候油入和調,硬軟得所)
上四味為末,以石腦油和丸如綠豆大,一歲二歲三歲四歲一服一丸二丸,煎乳香湯下,不得化破,服後,三五頓食久,取下惡物痰涎,大有奇功。
桃紅(丸),治小兒(慢驚,墜涎安蟲,其狀多因久患脾胃虛弱,風邪中入而作此疾。)綠礬(一兩半),赤腳烏(半兩)
上二味同為細末,作稠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用溫米飲下三丸,次吃補虛丸。
白話文:
神效龍腦膏
此膏方能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痰阻心胸,症狀包括眼球直視或無法睜眼、嘴巴緊閉、四肢忽冷忽熱、大便便秘或腹瀉等。
藥方成分:龍腦(一錢,用柳木槌研磨,可用熟龍腦代替)、滑石粉(一分)、水銀(半兩,以半錢茶油和一塊棗子大小的酥油一同研磨調和,使水銀充分分散)、天南星(二錢,去皮和蒂後,用濕紙包好放在熱灰中煨熟,研磨成粉末)、石腦油(冬天用半兩,夏天用一分,與其他藥末混合研磨,調整用量至膏體軟硬適中)。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石腦油調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劑。一歲到四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乳香湯送服,不可將藥丸弄碎。服藥後,隔三五頓飯再服用,可排出痰涎等有害物質,療效顯著。
桃紅丸
此丸方能治療小兒慢驚,症狀包括流口水、蟲積等,多因長期脾胃虛弱,感受風邪所致。
藥方成分:綠礬(一兩半)、赤腳烏(半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稠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丸,用溫米湯送服,服用後再服用補虛丸。
3. 補虛丸
新羅白附子一兩,湯洗,去皮,大半夏一兩
上二味,各用白湯浸三日,每日換水三度,取出,焙乾為末,以生薑自然汁著兩錢薑末煮,糊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溫粟米飲下。
白話文:
補虛丸
取一兩新羅產的白附子,以熱水洗淨,去除外皮;再取一兩半夏。以上兩種藥材,都用溫水浸泡三天,每天換水三次。泡好後,取出曬乾磨成粉末。然後,用兩錢生薑的汁液,加入薑末一起煮成糊狀,再將藥粉和糊狀物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丸,用溫熱的米湯送服。
4. 牛黃硃砂丸
治小兒慢驚風,搐搦,及天瘹似癇者。
蠍梢(二七個),牛黃(半錢),麝香(半兩),雄黃(少許),硃砂(一錢),黑附子尖(三個),巴豆(一粒,好者,燈上燒令皮焦,剝去皮,用肉)
上七味,一處研,令勻,如粉,以蒜蒸餅和為丸,如蘿蔔子大,濃煎荊芥湯,下一丸,以衣被蓋,少時汗出,可愈。如天瘹搐搦,開口不得者,便用若柳草蒜入鹽同杵,塗藥一丸在兒後心上,以前蒸蒜下餅子蓋之,用手帛子系定後,更服一丸,化破入麝香少許,以煎湯下之,覺內蒜氣,渾身汗出立愈,用端午日合,忌雞犬婦人見。
白話文:
牛黃硃砂丸治療小兒慢驚風、抽搐及類似癲癇的天瘹。
藥方:蠍子尾(27個)、牛黃(半錢)、麝香(半兩)、雄黃(少許)、硃砂(一錢)、黑附子尖(3個)、巴豆(1粒,選擇飽滿的,在燈上烤至外皮焦黑,剝去外皮,只用裡面的果肉)。
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蒜泥蒸餅揉成丸藥,大小如蘿蔔子。用濃煎的荊芥湯送服一丸,用衣被蓋好,不久便會出汗,即可痊癒。如果病情是天瘹抽搐,張不開嘴的,就用柳蒿、大蒜和鹽搗碎,把一丸藥塗在孩子後心,再用先前蒸好的蒜泥餅蓋住,用布條綁好,再服用一丸,在裡面加入少許麝香,用煎好的湯藥送服。等到聞到蒜味,全身出汗就痊癒了。最好在端午節當天製作,製作過程中忌諱雞、狗及婦女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