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返陰丹

治傷寒厥逆。

太陰元精石(一兩),硫黃(一兩),硝石(一兩,各為末),膩粉(半兩)

上四味,依次第布在干熨斗內,用紙蓋覆,慢火煨久,候藥上有黃芽生起,便止,傾乳缽內,閉氣,細研五七百下,用蒸餅為丸,如皂子大,若傷寒脈候微細,四肢冷逆者,及曾經轉瀉者,煎艾湯約一盞,先熱吃艾湯一半,細嚼一丸,以湯下之,須臾汗出便瘥,重者二丸必愈,神妙。

白話文:

把上述四種藥物,依次放在熨斗內,用紙蓋住,用小火慢慢地加熱烘烤,等到藥物表面生出黃色的芽狀物,就停止加熱,把藥物倒入乳鉢內,閉氣研磨五七百次,用蒸餅爲丸,如皁角子般大小。如果患有傷寒,脈搏細微,四肢冰涼,曾經腹瀉的人,先煎熬艾草湯約一杯,先喝下一半的艾草湯,然後細嚼一丸藥,用水送服。不久就會出汗而痊癒。病情嚴重的,服兩丸藥必定痊癒,此方藥效神奇。

2. 正元散

解傷寒聖濟總錄云:治傷寒陰證,脈候沉細。

麻黃(去節),陳皮(去白炙),大黃(生),甘草(炙),乾薑(炮),茱萸,官桂(去粗皮),芍藥(生),附子(炮,去皮臍),半夏(湯洗七遍)

白話文:

麻黃(除去節巴)、陳皮(去掉白炙)、大黃(生)、甘草(炙)、乾薑(炮製)、茱萸、官桂(去掉粗皮)、芍藥(生)、附子(炮製,去掉皮和臍)、半夏(用湯洗七遍)。

上十味,唯麻黃多於眾藥一倍,余藥減用一半,同搗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熱服,如出汗,須候汗乾,可去蓋覆。凡才覺傷寒,四肢頭目骨節疼痛,便服此藥,如人行五里許,再服,或連吃三服,立見汗出,便瘥。若患陰毒傷寒,更入退陰散半錢,同煎,或傷冷傷食,頭昏氣滿,及心腹諸疾,服之無有不見效者。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材中,麻黃的用量是其他藥材的一倍,其餘藥材的用量減半,一起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煮至七分熟,趁熱服用。如果出汗,需要等汗乾後,才能揭開被子。在剛感覺到傷寒時,四肢頭目骨節疼痛,就服用此藥。像人走五里路左右,再服用一次,或連續服用三次,立即可見出汗,即可痊癒。如果感染了陰毒傷寒,再加入退陰散半錢,一起煎煮。或因傷寒傷食,頭昏氣悶,以及心腹諸疾,服用此藥無不有效。

3. 退陰散

烏頭(炮),乾薑(各半兩)

上二味,同為粗散,炒令轉色,放冷,再搗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鹽一捻,煎半盞,去滓,溫服。此藥大治陰毒傷寒,手足逆冷,脈息沉細,頭痛腰重,連吃三服。若小小傷冷,每服一匙,入正元散,鹽一捻,若陰毒傷寒咳逆,煎一服,細細熱呷,立止。

白話文:

這兩種藥物,都具有溫散的作用,將它們炒至變色,之後放涼,再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一杯水,一撮鹽,煮沸之後過濾掉渣滓,溫服。此藥能夠治療陰毒傷寒、手足冰冷、脈搏沉細、頭痛腰重等症狀,連續服用三劑。如果只是輕微的風寒感冒,每次服用一匙,加入正元散和一撮鹽。如果是陰毒傷寒引起咳嗽逆氣,煎一劑,慢慢熱飲,即可立竿見影。

4. 奪命丹

治陰陽二毒衝心。

硃砂(二兩),金箔(八十片),膩粉(半兩),黃蠟(三兩),巴豆(八十個紙裹,出油。)

白話文:

  • 硃砂(二兩):一種礦物,具有鎮靜、安神、解毒的功效。

  • 金箔(八十片):一種由黃金製成的薄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

  • 膩粉(半兩):一種由滑石粉製成的粉末,具有吸附油脂、止癢、消炎的功效。

  • 黃蠟(三兩):一種由蜜蜂分泌的蠟,具有滋潤、消炎、止痛的功效。

  • 巴豆(八十個紙裹,出油):一種中草藥,具有瀉下的功效。

上五味,同為末,煉蠟和丸如雞豆大,每服以膩粉一錢,米飲一盞調下,如人行一里,藥性動,下惡物,如藥在其中,取出,掘一地坑,埋三伏時,取出,除卻上面黑物,以麝香裹養之,如更用時,擘為兩處,重為丸。一粒可療五七人,神聖之功,卒難序述。

白話文:

把前面五種藥材研成粉末,煉製蠟做成丸藥,如雞豆大小。每次服用一錢膩粉,用米湯一杯調下。走動一里路後藥性發揮作用,腹瀉排出穢物,好像藥物仍在其中,取出後挖一個地坑,在三伏天時埋起來,取出後去掉上面的黑物,用麝香包好保存起來。如果再次使用時,把藥丸掰成兩半,重新做成丸藥。一粒藥丸可以治療五到七個人,神聖的功效,一時難以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