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卷一 (3)
卷一 (3)
1. 金針丸
治傷寒結胸氣逆,並手足冷,吐嘔不定。
白話文:
治療傷寒引起的結胸、氣逆,以及手足冰冷、嘔吐不止的症狀。
陽起石,不灰木,阿魏(各半兩),巴豆(二十五粒,去皮心,不去油),杏仁(二十五枚,去皮尖)
白話文:
陽起石、不灰木、阿魏各半兩,巴豆二十五粒(去皮、去心,不去油),杏仁二十五枚(去皮、去尖)
上五味同為細末,用軟粟米飯為丸如彈子大。每服取一丸,穿一眼子,於燈上燒,煙絕為末,以生薑米飲調,服之,以利為效。
仙茅丸,治傷寒結胸,及惡候者,大效。
白話文:
把五種草藥全部研磨成細粉,用軟粟米飯做成小丸子,大小像彈珠一樣。每次取一粒藥丸,穿一顆眼子,在燈上燒,直到冒煙停止為止,然後研磨成粉末,用生薑片和米水調和,服用此藥,促進排便即可見效。
仙茅(一分),貫眾(半兩),黑附子(半兩,去皮),蓽茇(一分),乾薑(半兩),甘草(少許),巴豆(去皮心,半兩)
白話文:
仙茅(六公克),貫眾(三公克),黑附子(三公克,去皮),蓽茇(六公克),乾薑(三公克),甘草(少許),巴豆(去皮心,三公克)
上七味,同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下結胸,生薑棗湯,下一丸,五七日患者,更打破一丸,同前湯下。如常傷寒,只用冷漿水下,如轉後,須用順氣微表藥服之,汗出瘥。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細末,使用麵糊作成藥丸,大小如梧桐樹的種子,用來治療胸悶氣結。藥丸以生薑棗湯送服,一日一丸,服用五到七天後,若病情未改善,再將藥丸打碎,同前湯送服。如果是一般的傷寒,只需要用冷漿水送服;如果是轉弱的病症,則需要服用一些順氣、微表作用的藥物,並以汗出痊癒。
2. 人參散
治傷寒,和氣溫中,安神魂(五日內服。)
白話文:
治療傷寒,調和氣機,溫中散寒,安撫精神。(五日內服用。)
人參,茯苓(去皮),白朮(米泔浸一宿),陳橘皮(各一兩)
上四味,杵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鍾,生薑二片,煎至六分,溫服之,每日三服。
白話文:
人參、茯苓(去皮)、白朮(用米湯浸泡一晚)、陳橘皮(各一兩)
3. 順氣散
治傷寒脾胃氣不和,汗前汗後,嘔逆腹脹,虛氣攻刺,心脅疼痛,及治咳嗽。(見羅適傷寒救俗方。)
白話文:
治療傷寒引起的脾胃氣不和,以及發汗前後出現的噁心嘔吐、腹部脹滿、虛弱氣滯導致的刺痛、心胸與脅肋部位的疼痛,並能治療咳嗽。
厚朴(去粗皮,薑汁浸炒黃),茴香(炒),陳皮(浸,去穰,焙),蒼朮(米泔浸一宿,炒),枳殼(湯浸去穰,麩炒黃),川芎(炒),桔梗,杏仁(去皮尖,炒),白芷(炒),甘草(炙),麻黃(去節)
白話文:
-
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浸泡後炒至金黃色)
-
茴香(炒製)
-
陳皮(浸泡後去除內皮,然後烘烤)
-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一夜,然後炒製)
-
枳殼(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內皮,然後用麩皮炒至金黃色)
-
川芎(炒製)
-
桔梗
-
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炒製)
-
白芷(炒製)
-
甘草(炙烤)
-
麻黃(去除枝節)
上各等分為末,杏仁別研,一處和勻,每服二錢,蔥白三寸,薑二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熱服。此藥調理傷寒汗後氣虛,甚有奇效,凡病人若手足指節逆冷,嘔惡,有陰毒傷寒之證,急並三五服,自然回陽,順氣,汗出,如服了覺身熱,汗久未行,卻並服金沸散表之。年老傷寒,不問陰陽二毒,並先服順氣散,三兩服後,方服金沸散,表汗。
少壯者若是陽毒,並先表汗,後用此藥調氣,若被風雨逼濕,並宜服之。
白話文:
將以上各種藥材比例混合研成細末,杏仁另外研磨,全部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兩錢,加入三寸蔥白、兩片薑、一顆紅棗一起熬煮,熬至剩下七分的時候,熱飲服用。這個藥方可以調理傷寒後氣虛的症狀,有很好的奇效。凡是病人如果手腳指節逆冷、嘔吐、有陰毒傷寒的症狀,趕快服用三到五次,自然就能回陽、順氣、發汗。如果服用了之後,覺得身體發熱,但是汗水遲遲沒有排出,就把「金沸散」這個表汗的藥方一起服用。年老人的傷寒,不論是陰毒還是陽毒,都要先服用「順氣散」,服用三、四次之後,再用金沸散來發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