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卷四 (9)
卷四 (9)
1. 枳殼飲子
治婦人手足煩熱,夜臥多汗,肌肉黃瘁,經候不勻,四肢煩倦,心胸滿悶,狀似勞氣。
枳殼(二兩,去皮,麩炒),半夏(一兩,湯洗七遍,以生薑汁浸三宿用,麩炒令黃),紅芍藥(一兩),柴胡(去蘆,一兩半),黃芩(一兩半)
上五味,同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一塊,擘破,棗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候五心煩熱,及身體壯熱,潮熱,退,方住服。
白話文:
枳殼飲子治療婦女手腳燥熱、夜間多汗、肌肉萎黃、月經不調、四肢疲倦、胸悶、症狀類似勞累過度。
藥方:枳殼(兩克,去皮,麩炒)、半夏(五克,水洗七遍,用生薑汁浸泡三天後,麩炒至黃色)、紅芍藥(五克)、柴胡(七點五克,去蘆)、黃芩(七點五克)
將以上五味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約1克),加水一杯,生薑一塊(拍碎),大棗兩個,一起煎煮至八分滿,濾渣,溫服。待五心煩熱、全身發熱、潮熱症狀減退後,停止服用。
2. 當歸散
治婦人血風攻疰,百骨節痠疼,皮虛腫,筋脈拘急,或生癮疹,寒熱不時,飲食無味。
延胡索,當歸,蒲黃(炒),京芎,滑石(炒,先研細),乾地黃,天麻,地榆(醋炒,焙乾),肉桂(去皮),澤蘭,蓬莪朮(炮),赤芍藥
上一十一味皆等分,唯地榆減諸藥之半,各依法修制了,杵羅為細末,每服一錢半,溫酒調下,或薄荷茶清調下亦可。如手腳冷,卒患血氣奔心撮痛,炒生薑,酒調下二錢。
白話文:
當歸散
治療婦女因血風侵襲而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全身骨節酸痛、皮膚腫脹、筋脈拘緊、或長出疹子、時冷時熱、飲食無味等。
藥方組成:延胡索、當歸、炒蒲黃、川芎、炒滑石(先研磨成細粉)、生地黃、天麻、醋炒焙乾的地榆、去皮肉桂、澤蘭、炮製過的蓬莪朮。
以上十一種藥材,份量都相同,唯獨地榆用量減半。所有藥材都需依照正確方法炮製,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半(約1.5克),溫酒送服,或用薄荷茶送服皆可。如果手腳冰冷,突然出現血氣衝心、胸口劇痛的情況,可用炒過的生薑,用酒送服兩錢(約2克)。
3. 牡丹皮散
治婦人血氣攻疰,頭目疼痛,遍身煩疼,口苦舌乾,多困少力,或發寒熱,狀似傷寒。
牡丹皮,赤芍藥(各二兩),川芎,羌活(各一兩半),甘菊,防風(各二兩),半夏一兩(半,湯浸洗七度,炒令黃),甘草(一兩,炙)
上八味,同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薄荷十葉,煎至七分,稍熱服。
白話文:
牡丹皮散治療婦女因血氣鬱結而引起的頭暈目眩、全身疼痛、口苦舌乾、疲倦乏力、或寒熱交替等症狀,類似傷寒。
方劑組成:牡丹皮、赤芍藥各二兩,川芎、羌活各一兩半,甘菊、防風各二兩,半夏一兩半(用湯浸泡洗七次,再炒至黃色),炙甘草一兩。
用法:將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入兩片薑、十片薄荷,煎至七分,稍溫服下。
4. 狼毒丸
治婦人血氣攻疰,腰腳及背膊疼痛,四肢煩倦,麻痹,兼療丈夫元臟風攻遍身痛,筋脈拘急,腰腳無力。
天南星,狼毒,海桐皮,黑附子(炮,各等分,又一法,更加牛膝一味,焙用之,以酒浸一宿,亦妙。)
上四味各用童便浸,安著盞子四隻內,浸一宿,漉出,控干,杵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獖豬膽汁十餘滴,炒,蔥一根,簽酒下二十丸,只酒亦可,如有孕不可服之。
白話文:
狼毒丸
治療婦女血氣淤滯導致的腰腿及背部疼痛、四肢疲倦、麻木,以及治療男性元陽不足導致的全身疼痛、筋脈拘緊、腰腿無力。
藥方:天南星、狼毒、海桐皮、黑附子(炮製後,各等份)。另一種配方,再加牛膝一味,烘乾後用酒浸泡一夜,效果也很好。
以上四味藥材都用童子尿浸泡,分別放在四個小碗中,浸泡一夜後,撈出瀝乾,搗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日空腹服用,用豬膽汁十餘滴炒熱,再加蔥一根,少許酒送服二十丸藥,只用酒送服也可以。孕婦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