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鱉甲丸

治婦人月經不調,肌肉黃瘁,脅下積氣結硬,時發刺疼,漸成勞狀。

鱉甲(去裙襴,醋炙黃),官桂(去皮),荊三稜(醋淬,急炒),川大黃(煨),桃仁(麩炒,去皮尖),丹皮,訶子皮,琥珀,牛膝,土瓜根(各等分)

上一十味同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煎桃仁湯下十五丸,破血症氣塊,尤妙。

白話文:

鱉甲丸治療婦女月經不調、面色發黃、身體兩側肋下有氣滯結塊、時常刺痛,逐漸發展成體弱勞累的症狀。

藥方組成:鱉甲(去除邊緣的軟皮,用醋炙烤至黃色)、官桂(去除外皮)、荊三稜(用醋煮後,迅速炒乾)、川大黃(煨制)、桃仁(用麩皮炒後,去除尖端)、丹皮、訶子皮、琥珀、牛膝、土瓜根(以上藥材各等份)

將上述十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服用時,用煎煮桃仁的湯水送服,每次十五丸。此方尤其善於治療因血瘀氣滯導致的症狀。

2. 桃仁煎

治月水不調,阻滯不通。

桃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二兩),虻蟲(一兩,炒黑色,去翅足),川朴硝(二兩)

上四味,同為細末,用醋五升,入銅銀鐺內,以慢火熬成膏,可丸,丸如桐子大,當日晚不吃晚食,五更初,以溫酒吞下一丸,不嚼破,至明日午際,取下如赤豆水,或似羊肝蝦蟆衣,其病下了,即一丸分作二服,未下再服,候鮮紅即住服,仍以調氣湯散補之。

白話文:

桃仁煎治療月經不調、經血不通的症狀。

藥方用桃仁(兩錢,先用溫水浸泡去皮尖,取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川大黃(兩錢)、虻蟲(五錢,炒至黑色,去翅膀和足)、川朴硝(兩錢)四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五升醋,放入銅或銀鍋中,小火熬成膏狀。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服用方法是:當天晚上不要吃晚飯,五更天(凌晨)服用一丸,用溫酒送服,不可咀嚼,直到第二天中午,排出類似紅豆水或羊肝膜樣物質,則病症排出。排出後,將一丸藥分兩次服用,若未排出則繼續服用,直到排出鮮紅色的物質便停止服用。之後再用調理氣血的湯劑或散劑來調補身體。

3. 延胡索散

治婦人血氣走作,疼痛不可忍者,及月水不調,面色萎黃,吃食減少,及生產後諸疾,並皆治之。

延胡索(生用),荊三稜(生用),蓬莪朮(酒浸少時),當歸(酒洗,焙乾,各一兩)

上四味,同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如血氣發甚者,及月水不勻,並用童便酒,紅花同煎調下,只三服,瘥矣。

白話文:

延胡索散

治療婦女因血氣運行不暢導致的劇烈疼痛,以及月經不調、面色萎黃、食慾不振等症狀,以及產後各種疾病,都能有效治療。

藥方:生延胡索、生荊三稜、酒浸片刻的蓬莪朮、酒洗焙乾的當歸,各一兩。

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溫酒送服。如果血氣症狀嚴重,或月經不調,可用童尿酒煎煮紅花後調服藥粉。一般服用三次即可痊癒。

4. 當歸煎丸

治婦人久積血氣時發,發刺痛,肌瘦力乏,月候不調。

川當歸(去土,二兩),檳榔,赤芍藥,牡丹皮,延胡索(各半兩)

上五味,先將當歸,用米醋一升二合,慢火熬成膏,入眾末,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空心日午服。

白話文:

當歸煎丸方劑主治婦女長期淤積的血氣,發作時刺痛,身體消瘦乏力,月經不調。

配方:川當歸(去土,40克),檳榔、赤芍藥、牡丹皮、延胡索(各10克)

製法:先將川當歸用米醋160毫升,小火熬成膏狀,再加入其他藥材的粉末,混合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20丸,用溫酒送服,空腹或中午服用。

5. 澤蘭丸

治婦人血海虛損,肌肉黃瘁,吃食進退,月水不勻,四肢倦悶。(聖濟總錄:治乍多乍少,或斷或續,或湛或濁。)

澤蘭(一兩),附子(一兩,炮),當歸,牛膝,牡丹皮,芍藥(各半兩),人參,陳皮,厚朴(薑汁炒令香),蛇床子(各一兩半),黃耆,乳香,白朮,蓯蓉(酒浸,炙),官桂(去皮,各三分),川芎(半兩),遠志(去心,半兩)

上一十九味,同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空心溫酒下十五丸,米飲亦可。

白話文:

澤蘭丸

治療婦女血虛損傷,導致面色萎黃、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月經不調,四肢沉重倦怠等症狀。(也適用於月經量時多時少、時斷時續、經血顏色異常等情況。)

藥方成分:澤蘭、附子(炮製)、當歸、牛膝、牡丹皮、芍藥、人參、陳皮、厚朴(薑汁炒香)、蛇床子、黃耆、乳香、白朮、肉蓯蓉(酒浸炙)、官桂(去皮)、川芎、遠志(去心)。 以上十九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時溫酒送服,每次十五丸,米湯送服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