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卷四 (3)
卷四 (3)
1. 蕓薹散
治產後心腹諸疾。
蕓薹(以紙襯,炒),當歸,官桂,赤芍藥(各等分)
上四味為末,每服二錢,暖酒下,趕下惡物。
白話文:
蕓薹散治療產後心腹各種疾病。
將蕓薹用紙墊著炒制,再與當歸、官桂、赤芍藥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送服,以排出惡物。
2. 蓬莪朮散
治產後血海氣虛,腹臟疼痛,心胸疰悶,每遇紅脈行,或多或少,及有塊積者。
蓬莪朮,當歸(炒),大黃紙裹(煨,慢火煨,候紙黃色,住),桃仁(去尖,麩炒黃色,各一兩),桂心,芎藭,牡丹皮,延胡索(炒),木香,赤芍藥(各半兩)
上一十味,搗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午前臨臥各一服。
白話文:
蓬莪朮散治療產後因氣血不足導致的腹部疼痛、心胸鬱悶等症狀,即使月經來潮,出血量或多或少,甚至有腫塊積聚的情況,也能有效治療。
藥方組成:蓬莪朮、炒當歸、煨大黃(用紙包好慢火煨,至紙呈黃色)、去尖麩炒至黃色的桃仁(各一兩)、桂心、川芎、牡丹皮、炒延胡索、木香、赤芍藥(各半兩)。
將以上十味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溫酒送服,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
3. 大聖通真丸
馬鳴蛻(二兩灰秤),人參(一兩),甘草(二兩,炮),防風(一兩一分),當歸(二兩,炙),芍藥(二兩),桔梗(三兩),石膏(二兩,研如粉),白芷(一兩一分),乾薑(一兩,炮),附子(一兩,炮),芎藭(一兩),藁本(一兩),澤蘭(二兩一分),白蕪荑(一兩),川椒(三兩,出汗,取紅),柏子仁(一兩,石茱萸一兩一分,醋炒),蟬蛻(二兩,炒),蒼朮(一兩,炒),白薇(一兩),白朮(一兩),厚朴(一兩一分,入生薑汁,塗炙令香熱),木香,黃耆,牛膝(各一兩,本法原不用此三味,好事者加之,亦得)
上二十六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日空心,茶酒任下。療八風,十二脾寒氣乳風,血瘀,又治胎不安,子在腹中死,兼療,萬無不效。如胎不安,服一丸便止。如娠時臨月,日服一丸,至產不知楚痛,消去寒熱。如產後復發惡露,中風兼傷寒,汗不出,以麻黃三分,去根節,杵末,酒煎下藥丸,汗出,如多,更進一丸,便止。腸堅積聚,朝暮進一丸。
陰中痛,月經不定,不過三丸,即瘥。又絕產無子,朝暮服之,輒因有子。四肢脹滿,泄利嘔吐,不能飲食,赤白痢,如因產,惡物積於大腸,中風,口噤不語,挑開口,研酒化一丸,灌之,即愈。男子女人萬病,悉皆治之,言有所療,說不具盡,若阻道途有疾,輕重以意服,兼治傷寒。
白話文:
大聖通真丸
藥方:馬錢子(二兩,灰制),人參(一兩),甘草(二兩,炮炙),防風(一兩一分),當歸(二兩,炙制),芍藥(二兩),桔梗(三兩),石膏(二兩,研成粉末),白芷(一兩一分),乾薑(一兩,炮炙),附子(一兩,炮炙),川芎(一兩),藁本(一兩),澤蘭(二兩一分),白蕪荑(一兩),川椒(三兩,炒至出汗,取紅色部分),柏子仁(一兩,與石茱萸一兩一分,醋炒),蟬蛻(二兩,炒制),蒼朮(一兩,炒制),白薇(一兩),白朮(一兩),厚朴(一兩一分,加生薑汁塗抹,炙烤至香熱),木香、黃耆、牛膝(各一兩,此三味原方不含,後人加用亦可)。
製法:將以上二十六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日空腹服用一丸,可用茶或酒送服。
功效:主治一切風邪,脾胃虛寒引起的乳癰、血瘀等症,以及胎動不安、胎死腹中。對於胎動不安,服用一丸即可止住。孕婦臨產時,每日服用一丸,可減輕或避免分娩疼痛,消除寒熱。產後惡露不止,中風兼傷寒,汗不出者,可用麻黃(三分,去節,搗碎)酒煎服,再服用本丸,汗出即可停止。治療腸胃積滯,每日早晚服用一丸。治療陰部疼痛,月經不調,服用三丸即可痊癒。治療不孕症,每日早晚服用,可促進受孕。治療四肢腫脹、泄瀉嘔吐、飲食不進、赤白痢疾等症,以及產後惡物積聚於大腸、中風、口噤不語等症,可將藥丸研碎用酒調服。本方男女皆可服用,療效廣泛,在此不一一贅述。對於旅途中的疾病,可根據病情輕重調整用藥劑量。本方亦可治療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