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6)

1. 橘皮煮散

治脾元氣不和,泄痢不止,腹內雷鳴,氣脹膨滿,冷氣刺痛,及解傷寒。

橘皮(去白),白朮(各二兩),訶子乾薑(炮),官桂(去皮),枳殼(去瓤,麩炒),木香人參甘草(炙,以上各一兩),草豆蔻(七枚,去皮),厚朴(一兩半,薑汁塗,炙黃),檳榔(五枚),半夏(二分,湯洗二十度用)

白話文:

橘皮(去除白色的表皮),白朮(各二兩),訶子,乾薑(炮製過的),官桂(去皮),枳殼(去除果肉,麩炒過的),木香,人參,甘草(烤過的,以上各一兩),草豆蔻(七枚,去皮),厚朴(一兩半,用薑汁塗抹,烤至黃色),檳榔(五枚),半夏(二分,用湯洗淨,二十次)。

上十三味,杵羅為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棗子二枚,水一盞同煎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把上列十三味藥材用杵臼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上生薑三片、棗子二枚,加入一杯水同煮,煮成七分後,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2. 神聖香姜散

治久患脾泄瀉。

宣連(一兩,勻銼如豆大),生薑(四兩,勻銼如黑豆大)

白話文:

宣連(一兩,均勻研磨至豆子大小),生薑(四兩,均勻研磨至黑豆大小)

上二味一處,以慢火炒令乾,姜脆,深赤色即止,去姜取出,只要黃連,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臘茶清下,甚者不過兩服,即瘥。

白話文:

將黃連和生薑放在一起,用文火炒到乾、生薑脆、顏色深紅就停止。然後把生薑取出、留下黃連,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臘茶送服。即使病情嚴重,服藥也不會超過兩次,就會痊癒。

3. 大聖散

治脾元臟,冷滑不止,腹痛絞刺,和陰氣,進食。

烏頭(四兩,生用),益智仁(三兩),生乾薑(二兩),青皮(二兩),茴香(二兩)

白話文:

川烏頭(120公克,生鮮使用),益智仁(90公克),生乾薑(60公克),青皮(60公克),茴香(60公克)

上五味同杵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入鹽一捻,煎至五分溫服。如小腸氣攻刺,急煎一二服,熱吃。

4. 訶子散

治脾胃虛冷,滑泄,不思飲食,和一切冷氣。

訶子(炮),厚朴姜(汁塗,炙黃香),甘草(炙),白朮(炒),草豆蔻(肉炮),陳皮(去白,各等分)

白話文:

  • 訶子(炮製過):具有瀉下、逐水、化痰之功效。

  • 厚朴、生薑(塗上薑汁,烤至黃色):具有散寒、化濕、理氣之功效。

  • 甘草(炙製過):具有補氣、益氣、緩急、補虛之功效。

  • 白朮(炒製過):具有健脾、燥濕、止瀉之功效。

  • 草豆蔻(肉炮製過):具有溫中止痛、化濕行氣之功效。

  • 陳皮(去除白色內皮):具有疏肝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

將這六味中藥材等分混合,即可做為中藥湯劑,具有化痰、止咳、理氣、燥濕之功效,可治療咳嗽、痰多、氣促、胸悶等症狀。

上六味,同杵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入薑棗同煎,至七分,溫服。

5. 煨肝散

治脾元虛冷,滑泄不止,口內生瘡,腹中冷,不思飲食,暖胃,消食,止瀉。

蒼朮(三兩),縮砂(去皮),柴胡(去蘆),厚朴(薑汁炙,去皮),桔梗(各一兩),蕪荑(三分),桂心(二分,去皮),陳皮(去白),遠志(去心),北紫菀(各半兩),胡椒(一分)

白話文:

蒼朮 (150 公克),縮砂 (150 公克,去除外皮),柴胡 (150 公克,去除根鬚),厚朴 (150 公克,用薑汁炙烤後去除外皮),桔梗 (150 公克),蕪荑 (45 公克),桂心 (30 公克,去除外皮),陳皮 (150 公克,去除白色部分),遠志 (75 公克,去除種子),北紫菀 (75 公克),胡椒 (15 公克)

上十一味,同杵為末,以細絹篩為散,每服以獖豬肝四兩,切作片,每片用末一大錢,摻於肝上,入蔥白蒔蘿等,令有滋味,一重重布了,麩片裹之,煻灰火內煨令通熱,面焦黃色,即得,去面取肝,空心服之,其面可二分以來,或細切肝,以散拌和,如作角子,如常爆熱食之亦得,並以薄米飲下之,忌生冷毒物等。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研成細末,用細絹網過篩。每次服藥,取四兩豬肝,切成片,每片塗上一錢藥末,然後放上蔥白、蒔蘿等,使其有味道。一層一層地疊好,用麩皮包起來,放進灰火中煨,直到通紅熱,表面焦黃即可。取出豬肝,空腹服下。藥面可以分兩次服用,也可以把肝切碎,和藥末拌勻,做成像角子一樣的丸子,像平常一樣爆炒加熱後服用也可以。服藥後,用薄米粥送服。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有毒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