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1. 大便證
2. 白豆蔻散
治脾胃氣不和,止脾泄瀉痢。
白豆蔻(二兩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殼(半斤,去瓤,以漿水煮軟,麩炒令香止),肉桂(二兩,去皮,橘皮二兩,去瓤,炒,切細),訶子(二兩,去核,半生,半熟),當歸(二兩,洗)
上六味,杵為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薑棗同煎至七分,稍溫服,如要丸,用好棗漿水煮,去皮核,細研,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湯下十五丸。
白話文:
白豆蔻散治療脾胃氣虛不和,以及因脾虛引起的泄瀉痢疾。
配方:白豆蔻(二兩,取其仁,一半生,一半炒熟),枳殼(半斤,去除內瓤,用米漿水煮軟,再用麩皮炒至香氣四溢),肉桂(二兩,去皮),橘皮(二兩,去瓤,炒熟,切細),訶子(二兩,去核,一半生,一半炒熟),當歸(二兩,洗淨)。
製作方法: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用水一中盞(約100毫升),加入生薑、大棗一起煎煮至七分,稍溫服下。如果要製成丸劑,則用好棗的漿水煮藥末,去皮去核,研磨細緻,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將生薑搗碎,炒至黑色,加水煎煮,服用十五丸。
3. 小草還丹
補脾腎虛冷,止大腸滑泄。
根黃(半斤,銼,炒令黑黃色),茱萸(三兩),青皮(去白),萆薢,乾薑,石榴皮(各二兩),厚朴(一兩半,薑汁炙令黃香為度)
上七味為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空心米飲下三十丸,或嚼破,生薑米飲下。
白話文:
小草還丹能補益脾腎虛寒,並止瀉。
藥方組成: 用半斤根黃(切碎,炒至黑黃色)、三兩茱萸、適量去白皮的青皮、二兩萆薢、二兩乾薑、二兩石榴皮、以及一兩半(用薑汁炙烤至黃色並帶有香味)的厚朴,將以上七味藥材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也可以將藥丸嚼碎後,用薑米湯送服。
4. 保安丹
治脾元虛滑,及久患瀉,服藥未效,日夜不止,臍腹冷痛,及一切氣刺氣痛,聖濟總錄,作保安丸。
附子(炮),當歸,陳皮(去白),乾薑(炮,各一兩),蜀椒(去子),厚朴(去皮,以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各半兩),舶上硫黃(一分,另研至細)
上八味,同為細末,入硫黃末,和勻,以米醋和作劑,分為兩團,另用白麵半斤,裹上件藥,令勻,如燒餅法。煨令面熟為度,面入臼內,杵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患一切氣痛,及宿酒食不消,炒姜鹽湯下二十丸。如患瀉痢,米飲下。
白話文:
保安丹治療脾胃虛弱、久瀉不止、服用其他藥物無效、腹痛冷痛、以及各種氣痛等症狀。
方劑組成:炮附子、當歸、去白陳皮、炮乾薑、去子蜀椒、去皮薑汁炙香熟厚朴、吳茱萸各一兩,舶上硫黃一分(另研磨至極細)。
製法:將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研磨好的硫黃粉末,混合均勻,用米醋調製成藥劑,分成兩團。再取白麵半斤,將藥劑包在麵粉中,揉勻,像製作燒餅一樣,烘烤至麵粉熟透。然後將烤好的藥丸搗碎,研磨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各種氣痛、宿食不消者,用炒姜鹽湯送服二十丸;瀉痢者,用米湯送服。
5. 丁香散
治脾泄瀉。
厚朴(半兩,去皮,用生薑汁塗,炙令香黃),檳榔(一個,火煨過),肉豆蔻(二個,去皮,麵裹煨),丁香(二錢,焙乾)
上四味,同杵為末,每服二錢,用米飲煎三二沸,溫湯服,以少許清粥飲衝下。
白話文:
丁香散
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
將厚朴(半兩,去皮,用生薑汁塗抹,烘烤至黃褐色帶香氣)、檳榔(一個,用火煨烤)、肉豆蔻(兩個,去皮,裹上麵粉再煨烤)、丁香(二錢,烘乾)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藥粉,用米湯煎煮至沸騰兩三次,溫服,並用少量稀粥送服。
6. 草豆蔻散
治胃口冷,吃食無味,及脾泄瀉不止,兼大治酒後數圊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飲食。
草豆蔻(半兩,每個麵裹煨,候面焦黃,去面用),甘草(一兩,炙),肉桂(去皮,一兩),陳皮(去白,一兩),蠻姜(一兩)
上五味,同為細末,每服一錢半,更入陳米末一錢,水一盞,棗二枚,同煎七分,溫服,其滓,再煎服之。
白話文:
草豆蔻散
治療胃口冰冷、吃東西沒味道、脾胃虛弱導致腹瀉不止,以及酒後頻繁腹瀉如痢疾,心胸鬱悶、不想吃東西等症狀。
藥方:草豆蔻(半兩,每個用麵粉包裹後煨烤,待麵粉烤成焦黃色,去除麵粉再用)、甘草(一兩,炙烤)、肉桂(去皮,一兩)、陳皮(去白,一兩)、草果(一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半,另加入陳米粉一錢,加水一盞(約200毫升),大棗兩枚,一起煎煮至七分(約140毫升),溫服,服用藥渣後再煎煮一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