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三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4)

1. 檳榔散

治水疾,及諸般氣腫,大效。

檳榔(勿用大腹子,不得見猛火,煨令微黃,用半兩),芫花(醋拌令乾),澤瀉,甜葶藶(隔紙,於銚子內,炒令紫色),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漢防己(各一兩),陳皮(去白炒,半兩),瞿麥(只取花,用半兩),藁本(一分),滑石(三分),大戟(三分,銼碎微炒)

白話文:

  • 白檳榔(不要用大腹子,不能見明火,用小火烘焙至微黃,用半兩)。

  • 芫花(用醋拌至乾燥)。

  • 澤瀉(一兩)。

  • 甜葶藶(隔著紙,在銚子內炒至紫色,一兩)。

  • 郁李仁(用湯浸泡,去皮,微炒,一兩)。

  • 漢防己(一兩)。

  • 陳皮(去白炒,半兩)。

  • 瞿麥(只取花,用半兩)。

  • 藁本(一分)。

  • 滑石(三分)。

  • 大戟(三分,銼碎微炒)。

上件細杵為末,每服一錢,用桑白皮濃煎湯,空心調下,當時取碧綠水,後如爛羊脂,即瘥,如未盡,隔日再服,看腫消如故,更不用服,如治水疾,忌鹽一百日。

白話文:

將上面說的藥碾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桑白皮濃煎湯,空腹時服用。剛開始會出現碧綠色的尿液,之後轉為腐爛的羊脂色,那就表示痊癒了。如沒有痊癒,隔天再服用一次,觀察腫脹是否消退,如果消退了,就不需要再服用。如果用來治療水疾,則需忌鹽一百天。

2. 逐氣散

治水疾。

柳根不拘多少,去皮,薄切,陰乾,日曬亦可,為末

上用黃顙魚(三頭,大蒜三個,綠豆一合,以水一大碗同煮,以豆爛為度,先將豆任意吃後,卻以汁調藥末二錢,其水即化為氣消也。)

白話文:

把黃顙魚(三頭)、大蒜(三個)和綠豆(一杯)一起煮,直到豆子煮爛為止。先隨意吃下煮熟的豆子,然後用煮好的湯調和兩錢藥末,湯汁就會化為氣而消散。

3. 訶子散

治腳氣疼痛,發腫,熱悶,或上攻,或即吐逆,令人不覺,大抵地方多卑濕處多,厥狀多般,有此疾。

訶子大腹皮(煨熱,和皮用),木香,漢防己沉香,紫蘇莖子,乾木瓜羌活,芍藥,杉木節(各半兩)

白話文:

訶子、大腹皮(烤熱後連皮使用)、木香、漢防己、沉香、紫蘇莖子、乾燥木瓜、羌活、芍藥、杉木節(各半兩)

上十味銼為細末,分作十服,每服用水八合,煎至二合,去滓,通口服,每二服滓,並煎一服,兼大治風氣上衝。

白話文:

將上述的十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分成十份,每次服用時用八合的水煎煮至二合,去渣後喝下,每兩次服用的渣滓,再煎煮一次服用,這樣可以同時治療風氣上衝。

4. 烏藥散

治乾溼腳氣。

烏藥(一兩),蒔蘿(一分,二味炒令黃色)

上同為末,溫酒下二錢,若是乾腳氣,用苦楝子一個,柏漿水一升,煎至五合,調下,立瘥。

白話文:

  1. 將上記の藥材研磨成粉末狀,然後用溫酒送服二錢。

  2. 若是患有乾腳氣,則需要用到苦楝子一個、柏漿水一升,將藥材煎煮至五合,然後調入藥服用,立即可見效。

5. 犀灰散

治小便澀,筒管內痛。聖濟總錄作蠶灰散

蠶蛻紙,不拘多少,燒灰細研,入麝香少許,和勻,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白話文:

用蠶蛻紙做成紙灰,數量和重量沒有規定,將其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的麝香,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兩錢,用米水調服。

6. 薑黃散

治血臟久冷,腹疼痛,小便濃白泔。

薑黃(二兩),大附子(一兩,炮),赤芍藥(半兩),芫花(一分,醋浸過,炒令黃色),丹皮(一分),紅藍子(半兩),郁李仁(一分,去皮),荊三稜(半兩),沒藥(一分),木香(一分),柳桂(半兩,去皮)

白話文:

  • 薑黃(120 克)

  • 大附子(60 克,炮製)

  • 赤芍藥(30 克)

  • 芫花(6 克,醋浸過,炒至黃色)

  • 丹皮(6 克)

  • 紅藍子(30 克)

  • 郁李仁(6 克,去皮)

  • 荊三稜(30 克)

  • 沒藥(6 克)

  • 木香(6 克)

  • 柳桂(30 克,去皮)

上一十一味,同為末,每服一大錢,如腹痛,用當歸沒藥,酒煎服,水七分,酒三分,同煎及七分,熱服。

白話文:

上述十一種藥物研成細末,每次取一大錢重的藥粉服用。如果腹痛,可以用當歸和沒藥,用酒煎煮服用,水七分,酒三分,一起煮到只剩下七分,趁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