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回本書目錄

1. 翻胃

2. 小木香散

治翻胃病,全不下食,開胃和氣。胡氏經效方,作定胃散。

胡椒(二十一粒),木香(一小塊),糯米(一撮)

上三味,同炒,至米熟為度,杵末,分二服,每服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

白話文:

小木香散

治療嘔吐反胃、完全吃不下東西,能開胃和中氣的方子。胡氏經效方中稱為定胃散。

配方:胡椒二十一粒,木香一小塊,糯米一小撮。

使用方法:將以上三味藥材一起炒,炒至米熟為止,然後研磨成粉末,分成兩份服用,每次用一杯水煎煮至六分滿,溫服。

3. 定胃散

治翻胃吐逆。仁齊作溫胃散,治久冷翻胃。

附子(一個,去皮臍,生切,作四塊。)

上用生薑半斤,以水一碗,同煮附子,汁盡為度,取附子焙乾為末,每服一錢,冷米飲下,空心服。許叔微本事方。名附子散,治翻胃。

白話文:

定胃散治胃翻吐逆。仁齋另有溫胃散,專治久寒引起的胃翻。

方中用附子一兩(去皮、臍,生切成四塊),以生薑半斤,加水一碗同煮,直至水分完全蒸乾,取出附子焙乾研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冷米湯送服,空腹服用。此方出自許叔微的《本事方》,又名附子散,專治胃翻。

4. 順氣散

治平胃氣,調進飲食。

甘草(四兩,炙令黃),白茯苓(四兩),白朮(八兩),附子(二兩,炮,去皮臍),陳皮(二兩半,去白),乾薑(一兩,炮)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入荊芥少許,煎至七分,熱服。

白話文:

順氣散

此方能治療胃氣不順,調理飲食。

配方:炙甘草四兩、白茯苓四兩、白朮八兩、炮附子(去皮臍)二兩、去白陳皮二兩半、炮乾薑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水,加入少許荊芥,煎煮至七分,趁熱服用。

5. 症癖

6. 小三稜煎

治食症氣塊,及小腸氣、本臟氣、腎俞氣、膀胱氣、五膈氣、風痰、胃口冷、脾積氣、食傷、冷氣抱心、心腹脹滿、吐逆酸水、五種虛疾、脾寒水氣。

荊三稜,蓬莪朮(各四兩,洗淨),芫花(一兩,去枝葉)

上三味,同入一瓷瓶內,用米醋五升,浸滿藥,封卻瓶口,以炭火煨,覺微干,即取出荊三稜,蓬莪朮,便杵碎芫花,另以余醋炒微焦後,同二味猛焙乾,搗羅為末,用米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用生薑鹽湯吞下,婦人醋湯下。

白話文:

小三稜煎治療食積、氣塊,以及小腸氣、脾臟氣虛、腎俞穴氣虛、膀胱氣虛、五膈氣(指膈肌及胸腹之間的氣機阻滯)、風痰、胃寒、脾積氣、飲食傷損、心寒氣痛、心腹脹滿、嘔吐酸水、五種虛症(指五臟虛弱)、脾寒水腫等症狀。

藥方:荊三稜、蓬莪朮各四兩(洗淨),芫花一兩(去枝葉)。

將以上三味藥材放入瓷瓶中,加入五升米醋浸泡至藥材完全浸沒,封好瓶口,用炭火煨煮,待醋汁略微減少後取出荊三稜和蓬莪朮,將芫花搗碎,再用剩下的醋炒至微焦,然後與荊三稜、蓬莪朮一起猛火烘乾,磨成粉末,用米醋煮成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生薑鹽湯送服,婦女則用米醋湯送服。

7. 通靈丸

治久患癖塊,或因氣不和,即發疼痛,胸多痞塞,消化痰瘕,大效。

荊三稜,酸石榴大者(二枚),杏仁,苦葶藶,甘遂,大戟,大黃,巴豆,芫花,五靈脂(各一兩),鹽豉,烏梅(各二兩)

上一十二味,銼細,用水一斗二升,入藥,於鍋內同熬,候水盡,就鍋內炒令黃焦色止,取出,杵羅為末,更入木香青橘末各一兩,拌勻,醋煮麵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薑湯下三五丸。心胸痞悶疼,橘皮湯下,吃酒食,飽悶,生薑湯或茶湯溫水下,亦可。

白話文:

通靈丸

治療久病導致的腫塊,或因氣血不和而引起的疼痛,胸部經常感到痞塞,能有效消除痰飲和積塊。

藥材包括:荊三稜、大個酸石榴(兩個)、杏仁、苦葶藶、甘遂、大戟、大黃、巴豆、芫花、五靈脂(各一兩)、鹽豉、烏梅(各二兩)。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切碎,加水一斗二升,一起熬煮,待水分熬干,在鍋中炒至黃焦色,取出研磨成粉末。再加入木香、青橘皮粉末各一兩,混合均勻,用醋煮麵糊做成丸藥,大小如小豆。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薑湯送服。如果心胸痞悶疼痛,可用橘皮湯送服;如果因吃酒食過飽而感到脹悶,則可用生薑湯或溫茶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