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1)

1. 旋覆花散

清頭目,利胸膈,化痰涎,解上焦風壅,咽喉熱疼,唾如膠黏。

白話文:

清除頭部的不適,疏通胸部,化解痰液,解決上半身的風阻,咽喉發炎疼痛,唾液粘稠如膠。

菊花,旋覆花,桑白皮(各三分),地骨(皮一兩),石膏(一兩一分),甘草(半兩),蒺藜(一兩,去刺)

上七味杵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七分,食後溫服,此藥兼治頭風有效。

白話文:

菊花、旋覆花、桑白皮(各 1.8 公克),生地黃(連皮15公克),石膏(6.4公克),甘草(3公克),蒺藜(6公克,去除刺)

2. 中金丸

治金化痰,辟邪養正,益津液,潤肌膚,大進飲食,延年補氣。

白話文:

治療金屬中毒,化痰,避邪氣養正氣,增加體內津液,滋潤皮膚,大幅改善食慾,延長壽命補充元氣。

用蒼朮不計多少,以長流水浸七日,逐日一度換,仍以竹刀旋削去粗皮,切作片,別用無灰酒浸一宿,浸可以於朮上仄二指許,候滲酒盡,焙乾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早晨,茶酒任下三二十丸,忌桃李雀鴿。

白話文:

用蒼朮不限多少,先用長流水浸泡七天,每天換一次水,然後用竹刀旋轉削去粗皮,切成片。再用無灰酒浸泡一晚上,酒的浸泡深度應在蒼朮上高出兩指,等酒被蒼朮吸收殆盡後,烘乾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煉好的蜜和成丸狀,像桐子那麼大。每次在早上服用,用茶或酒送服,每次服三到五丸即可,服用期間忌食桃李、雀鴿。

3. 丁香丸

治胃冷有痰。

半夏(二兩,以水浸一七日,每日早晨換水,足取出令自干),白礬(半兩),丁香(一分)

白話文:

半夏(二兩,用清水浸泡十七天,每天早上換水,最後取出讓它自然風乾),白礬(半兩),丁香(一分)

上三味,同為末,用薑汁合和,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鹽湯下,膈上有痰涎。只用三服,墜下,立效。

白話文:

將這三種藥碾成粉末,用薑汁混合,做成小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粒,用鹽水送服,治的是胸膈、咽喉間充滿痰涎的症狀,服下三帖藥,痰涎便排出,立竿見影。

4. 半夏煮散

治胃冷有痰,嘔逆,不思飲食,及中酒後,大宜服此。

白話文:

治療胃部寒冷、有痰、嘔吐反胃、不想吃東西,以及喝酒過量後,非常適合服用這藥方。

半夏(十六分,湯洗十度),木通(十六分),前胡(六分,去頭),旋覆花(五分,去萼秤),陳皮(六分,浸去白),檳榔(六分,生杵,煎湯藥成膏後,斟酌入),官桂(五分,去粗皮,枳殼五分,麵炒),茯苓(六分),白朮(六分)

白話文:

半夏(16 公克,用沸水清洗 10 次),木通(16 公克),前胡(6 公克,去掉根部),旋覆花(5 公克,去掉花萼和柄),陳皮(6 公克,浸泡後去除白色部分),檳榔(6 公克,生搗,煎熬湯藥成膏狀後,酌量加入),官桂(5 公克,去掉粗糙的外皮),枳殼(5 公克,炒麵),茯苓(6 公克),白朮(6 公克)。

上一十味,銼羅為散,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一大盞,同煎八分,去滓,空心服,余滓再煎,日午服。

白話文:

以上十種藥物,搗碎成散末,每次服用三錢,生薑三片,水一大杯,一起煎煮,煎至剩十分之八,去掉雜質,空腹服用,剩下的藥渣再次煎煮,在中午時分服用。

5. 玉液散

治胃虛有痰。

半夏(一兩),生薑(二兩,去皮,細切),陳粟(米一合,揀令淨,約重二兩)

上三味,一處爛搗研,曬,焙乾,羅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半夏(6 克),生薑(12 克,去皮,切成細絲),陳粟米(60 克,挑選乾淨,約重 12 克)

6. 人參藿香散

治霍亂、定嘔逆、止心腹刺痛、大進飲食、化痰益氣。

白話文:

治療霍亂、平定嘔吐、止住心腹刺痛、大幅促進食慾、化解痰濕增益元氣。

藿香(去土,二兩),青皮,人參,茯苓,乾薑,枇杷葉(布拭去毛,炙令黃色,各一兩),半夏(三兩,以生薑六兩,一處杵,作餅子,焙乾),草豆蔻(六個,去皮),丁香(半兩),甘草(三分,炙),厚朴(去皮,二兩)

上十一味,同杵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薑棗,同煎七分,熱服。

白話文:

藿香(去掉泥土,二兩),青皮,人參,茯苓,乾薑,枇杷葉(用布擦去茸毛,烘烤成黃色,各一兩),半夏(三兩,與六兩生薑一起搗碎,做成餅狀,烘乾),草豆蔻(六個,去掉皮),丁香(半兩),甘草(三分,烘烤),厚朴(去掉樹皮,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