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卷三 (10)
卷三 (10)
1. 阿膠散
治久患咳嗽及勞嗽。
阿膠(二兩,炒過,如無,以黃明膠四兩代,亦可炒過用),人參(半兩),杏仁(二十個,去皮尖),黃蜀(葵花一分),甘草(半分),款冬花(一分)
上六味,同杵為末,每服二錢,早晨用糯米粥一盂子,入末,熱吃,晚食前再服,如只用糯米濃飲調下亦可。
白話文:
阿膠散治久咳及勞咳。
取阿膠二兩(炒過,如無阿膠,可用黃明膠四兩代替,亦可炒過),人參半兩,杏仁二十個(去皮尖),黃蜀葵花一分,甘草半分,款冬花一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早晚各服一次,早服時用一碗糯米粥沖服,晚服可在晚飯前服用,也可只用濃稠的糯米湯沖服。
2. 黑靈丸
治咳嗽不已,日久年深,皆效。
羌活,獨活(各一分),巴豆(三十粒,不去皮,半夏三十個,同入瓶子內,鹽、泥固濟,炭火三斤煅,取出,入前二味)
上同杵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以後味藥煎湯下。
馬兜鈴(半兩),官桂(一分),甜葶藶(半兩,微炒)
上三味,同杵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八分,下丸子,其餘飲子,時時呷,令藥香常在咽喉中。
白話文:
黑靈丸
此方治療久咳不癒,無論病程長短,都有效。
取羌活、獨活各一錢,巴豆三十粒(不去皮)、半夏三十粒,一起放入瓶中,用鹽和泥封好,用三斤炭火煅燒,取出後再加入羌活和獨活。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其他藥材煎煮的湯水送服。
另取馬兜鈴半兩、官桂一錢、甜葶藶半兩(微炒),將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水煎至八分滿,然後放入丸藥一起服用,剩下的湯水則隨時少量飲用,讓藥香持續停留在咽喉中。
3. 華蓋散
治上喘咳嗽,兼治膈熱。
桑白皮,神麯(炒),桔梗(各一兩),人參(三分),百合(三分),甘草(炙),杏仁(去皮尖,各半兩)
上七味同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後溫服。
白話文:
華蓋散
治療上氣喘咳嗽,同時治療膈熱。
藥方組成:桑白皮、神麴(炒)、桔梗各一兩,人參、百合各三分,炙甘草、去皮尖杏仁各半兩。
用法用量: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六分,飯後溫服。
4. 痰飲
5. 辰砂丸
治上膈風壅有痰,結實如梅核,及稠濁者。
辰砂(半兩,要真),天南星(半兩),白礬(半兩),半夏(三兩,薑汁搗作餅,炙令黃)
上四味,杵為末,用生薑自然汁合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以薑湯下,食後服。
白話文:
辰砂丸治上焦風氣鬱結,痰多,咽喉有異物感,如梅核樣結塊,且痰稠黏者。
藥方:辰砂(需真品,半兩)、天南星(半兩)、白礬(半兩)、半夏(三兩,用薑汁拌勻做成餅,烘烤至黃色)。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新鮮生薑汁調和,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薑湯送服,飯後服用。
6. 壞涎丸
治痰涎壅盛,服藥未退,頭重心煩,飲食不下。
硇砂(二分),寒水石(半兩,猛火燒透紅,好酒內淬五七遍取出),密陀僧(一大分),定粉(一大分),龍腦(一分),水銀(一大分,將定粉放盞內,與水銀同研,漸漸滴令似乳住用),半夏(半兩,熱酒蕩一度,薑汁浸一宿)
上七味為末,用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研好硃砂度過,每服一丸至二丸,生薑龍腦水下,勿嚼。
白話文:
壞涎丸治痰涎阻塞,服藥後症狀未見好轉,伴隨頭重、心煩、食慾不振等症狀。
配方使用硇砂、經過猛火燒紅後用好酒反覆淬鍊的寒水石、密陀僧、定粉、龍腦、以及用定粉研磨成乳狀的水銀,還有用熱酒處理後再以薑汁浸泡一夜的半夏,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生薑汁煮麵糊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最後裹上硃砂。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生薑和龍腦泡的水送服,不可咀嚼。
7. 人參半夏丸
墜痰化涎。
半夏(一兩),生薑(四兩,取汁,先以湯洗半夏七遍,浸三日後,於日內煎乾,切作片子,焙乾用),北礬(一兩,研),人參(一兩),赤茯苓(去皮),天南星(半兩,生用)
上六味,同杵為細末,篩羅,以蒸餅水浸過,卻用紙裹煨熱,為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夜臥,用淡生薑湯下十五丸,開胃,生薑棗湯下。風涎,皂角一寸,姜三片,蘿蔔三片,同煎湯下。
白話文:
人參半夏丸能化解痰涎。
將半夏一兩、生薑四兩(取汁,先用湯水洗淨半夏七遍,浸泡三日後,在白天曬乾,切片,烘乾備用)、北細辛一兩(研磨)、人參一兩、赤茯苓(去皮)和天南星半兩(生用)這六味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過篩,用蒸餅水拌濕,再用紙包好煨熱,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天清晨空腹和睡前,用淡生薑湯送服十五丸,以開胃;也可搭配生薑棗湯服用。如果是有風涎的症狀,則可用皂角一寸、生薑三片、蘿蔔三片一起煎水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