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卷二 (18)
卷二 (18)
1. 理中丸
治一切冷氣攻刺疼痛,心腹脹滿,胃冷吐逆,臍腹撮疼。
阿魏(一分,用白麵兩匙,醋和作餅子,炙令黃熟),荊三稜(煨),蓬莪朮(煨),甘草(炙),青橘皮(去白),陳皮(去瓤),乾薑(炮),官桂(去皮),乾木瓜,白朮(各一兩)
上一十味杵羅為末,用麵糊為丸如櫻桃大。以好硃砂為衣,每服一丸,嚼破,煎生薑木瓜、鹽湯下。如婦人血臟氣攻刺,即用炒當歸生薑湯,嚼下一丸,一切氣痛,但服此藥,必效。
白話文:
理中丸
此方治療各種寒邪入侵導致的疼痛,例如心腹脹滿、胃寒嘔吐、肚臍周圍絞痛等症狀。
藥物組成:阿魏(用白麵兩匙,醋調製成餅,烘烤至黃熟,用量為一分)、炮薑、煨荊三稜、煨蓬莪朮、炙甘草、去白青橘皮、去瓤陳皮、去皮官桂、乾木瓜、白朮(以上各一兩)。
製法:將上述十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櫻桃大小的丸藥,再用硃砂包衣。
用法:每次服用一丸,嚼碎後,用生薑、木瓜、鹽煮成的湯送服。若為婦女因血瘀氣滯導致的疼痛,則用炒當歸、生薑煮成的湯送服。凡是一切氣痛,服用此藥都能有效。
2. 順氣散
調順冷氣,解利傷寒。
吳茱萸(洗淨,春夏用一分,秋冬用半兩),麻黃(一兩,去節),人參(半兩),甘草(一兩,炙),訶子(半兩,煨,去核,秤),厚朴(一兩,去皮,薑汁炙),陳皮(一兩,去白),乾薑(半兩,炮),大黃(三分,官桂一兩,去皮。)
上一十味同為末,每服一平錢,水一中盞,姜二片,棗一個,同煎六分通口服。如外傷風邪,即先服此藥三服,次吃發汗丸散,必效。
白話文:
順氣散
此方能調理順暢體內寒氣,治療傷寒。
藥材包括:吳茱萸(洗淨,春夏用3克,秋冬用7.5克)、麻黃(15克,去節)、人參(7.5克)、甘草(15克,炙)、訶子(7.5克,煨,去核)、厚朴(15克,去皮,薑汁炙)、陳皮(15克,去白)、乾薑(7.5克,炮製)、大黃(5克)、官桂(15克,去皮)。
將以上十味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克,用約150毫升水,加薑片兩片,大棗一個,一起煎煮至約100毫升服用。若是外感風寒,應先服用此藥三劑,然後再服用發汗的丸散藥,效果必佳。
3. 蓽澄茄丸
治丈夫元陽虛,冷氣上衝,心胸滿悶,腸脅雷鳴,或多攻刺,嘔逆膨脹。
沉香,丁香,木香,舶上茴香(各半兩),烏藥(一兩),白芷(一兩一分),胡蘆根(三分),蓽澄茄(一分)
上八味,同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姜鹽湯嚼下。
白話文:
蓽澄茄丸治療男性元陽不足,寒氣上逆,胸悶心煩,腸胃脹鳴,或腹痛刺痛,嘔吐脹滿等症狀。
藥方組成:沉香、丁香、木香、舶上茴香(各半兩),烏藥(一兩),白芷(一兩一分),胡蘆巴根(三分),蓽澄茄(一分)。
將以上八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薑鹽水送服。
4. 硇砂木香丸
治丈夫婦人一切冷氣攻刺疼痛,或成積聚,隱見不常,發則癘刺。
巴豆(一兩,去皮,以紙出油盡為度,另研),硇砂(半兩,另研細,後入巴豆,入諸藥),附子(一枚,炮,去皮臍),官桂(去皮),茱萸(炒),舶上茴香,荊三稜(炒),乾薑(炮),木香,丁香(各等分)
上一十味,同為末,用乾柿一枚,洗過輕蒸令軟,和末,丸如綠豆大。取食利胸膈氣,淡茶下十丸,女人血氣及諸般氣,艾酒下,丈夫臟腑氣,蔥酒下,化痰津液下,酌其虛實,加減丸數。
白話文:
硇砂木香丸治療男女因寒氣入侵導致的各種疼痛,或積聚成疾,疼痛時隱時現,發作時則劇烈刺痛。
藥方成分:巴豆(一兩,去皮,用紙吸盡油分後再研磨)、硇砂(半兩,研磨成細粉後再加入巴豆及其他藥材)、附子(一枚,炮製後去皮和臍)、官桂(去皮)、茱萸(炒)、舶上茴香、荊三稜(炒)、乾薑(炮製)、木香、丁香(以上各等量)。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洗淨後略蒸至軟化的乾柿一個,與藥粉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服用時,若為治療胸膈氣滯,可用淡茶送服十丸;女性血氣或其他氣滯,用艾酒送服;男性臟腑氣滯,用蔥酒送服;若為化痰,則酌情增減藥丸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