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3)

1. 塌氣散

治虛氣攻衝,心胸滿悶,元氣冷疼,及一切氣不調順。

舶上茴香(炒),枳殼(去白,麩炒),茯苓,人參(各一兩),陳皮(去白,二兩),青皮(去白,二兩),甘草(半兩,炙),蒼朮(半兩),丁香(一分),乾薑(半兩,炮),高良(一分。)

上十一味同杵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棗同煎,至七分,熱服,入鹽如茶點服亦可。

白話文:

塌氣散治療虛弱之氣衝擊,導致胸悶心滿,元氣冷痛,以及各種氣機不順暢的症狀。

配方:炒過的舶上茴香、去白麩炒的枳殼、茯苓、人參(各一兩)、去白陳皮(二兩)、去白青皮(二兩)、炙甘草(半兩)、蒼朮(半兩)、丁香(一分)、炮乾薑(半兩)、高良薑(一分)。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水,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煎至七分滿時,趁熱服用;也可加入鹽調味後飲用。

2. 撞氣丸

治一切氣。

木香(半兩),荊三稜(一兩,炮),青皮(一兩,去白),胡椒(一兩),官桂(一兩,去皮),乾薑(半兩,炮),木瓜(末一兩),茴香(一兩,炒),甘草(一兩,炒),檳榔(一兩,炮),阿魏(一錢,用白麵和,煨熟。)

上十一味,搗羅為末,用蒸餅,先水浸過,後和為丸,如彈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鹽湯嚼下。

白話文:

撞氣丸:治療各種氣症。

配方:木香半兩、炮製的荊三稜一兩、去白皮的青皮一兩、胡椒一兩、去皮的官桂一兩、炮製的乾薑半兩、研磨成粉的木瓜一兩、炒過的茴香一兩、炒過的甘草一兩、炮製的檳榔一兩、用麵粉和好後煨熟的阿魏一錢。

製法:以上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蒸好的餅子(先用水浸泡),和藥粉混合製成彈子般大小的藥丸,再用硃砂包裹藥丸表面。

用法:每次服用一丸,用鹽水送服。

3. 乳香丸

散滯氣,消酒食,利胸膈,化痰,和順元氣,止冷氣攻刺。

乳香,沉香,沒藥,木香,硃砂(細研),枳殼,烏頭(炮),蓬莪朮,檳榔(各一兩),芫花(醋炒令赤),狼毒(醋熬),乾漆(炒,各半兩),阿魏(一分),青皮(三分)

上一十四味,同杵為末,以硇砂一兩半,用水飛過,去砂石,以川楝子肉四兩為末,同以好醋熬成膏,入在前末,和勻,為丸如豌豆大。每服十丸十五丸,溫酒,或薑湯鹽湯任下,亦可。

白話文:

乳香丸能疏通氣滯,消解積滯的食物,舒暢胸膈,化解痰濁,調和元氣,止息寒邪的刺痛。

配方:乳香、沉香、沒藥、木香、硃砂(研磨細粉)、枳殼、烏頭(炮製)、蓬莪朮、檳榔(各一兩)、芫花(醋炒至紅色)、狼毒(醋熬)、乾漆(炒,各半兩)、阿魏(一分)、青皮(三分)。

以上十四味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再取硇砂一兩半,用水飛煉去除雜質,另取川楝子肉四兩研磨成粉,與硇砂粉末一起用好醋熬成膏狀,加入前面研磨好的藥粉中,充分混合,製成豌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溫酒、薑湯或鹽湯送服皆可。

4. 桂枝丸

治氣,利胸膈,進飲食,充肌膚,療心疼腹痛,若宿酒後服妙。

檳榔(三個,大者),牽牛(三兩,以一半麩內炒,一半生用),官桂(三兩,去皮),青皮(二兩,去白),陳皮(二兩,去白),乾薑(二兩,炮。)

上六味,同為細末,煮醋,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茶酒任下,如婦人心腹疼,即醋湯下。男子用茴香湯下。

白話文:

桂枝丸治療氣滯,舒暢胸膈,促進食慾,滋養肌膚,治癒心痛腹痛,尤其宿醉後服用效果奇佳。

配方:檳榔(三個,大的)、牽牛子(三兩,一半用麩皮炒,一半生用)、官桂(三兩,去皮)、青皮(二兩,去白)、陳皮(二兩,去白)、乾薑(二兩,炮製)。

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和麵糊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可以用茶水或酒送服;若是婦女心腹疼痛,則用醋湯送服;男子則用茴香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