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華蓋散

治肺感寒氣,有痰咳嗽,久療不瘥。

紫蘇子(炒),麻黃(去根節),杏仁(去皮尖),陳皮(去白),甘草(半兩,炙),桑白皮,赤茯苓(去皮,各一兩。)

上七味,同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後溫服。

白話文:

華蓋散

治療肺部受寒邪侵襲,伴有痰液咳嗽,久治不癒的症狀。

藥材包括:紫蘇子(炒過)、麻黃(去除根節)、杏仁(去除皮和尖端)、陳皮(去除白色部分)、炙甘草(半兩)、桑白皮、赤茯苓(去除外皮,以上幾味藥材各一兩)。

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六分,飯後溫服。

2. 豆蔻湯

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吐嘔滿悶,胸膈不利,心腹痛。

草豆蔻肉(八兩),生薑(和皮,切作片子,用一片),甘草(四兩,銼碎。)

上三味,勻和入銀器內,用水過藥三指許,慢火熬令水盡,取出,焙乾,杵為末,每服一錢,點之,夏月煎之,作冷湯服亦妙。

白話文:

豆蔻湯

此方主治脾胃虛弱,不想吃東西,嘔吐、胃脹、胸悶、胸膈不舒暢、心腹疼痛。

取草豆蔻肉八兩、帶皮生薑一片(切片)、甘草四兩(切碎)。

將以上三味藥材混合均勻,放入銀器中,加水至沒過藥材三指寬的程度,用小火慢熬至水分完全蒸發,取出藥渣,烘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75克),用溫水送服。夏天可以煎煮後放涼,服用冷湯效果也很好。

3. 十味人參散

調理營衛,進飲食,解利經絡,去久滯風邪。

人參,厚朴(薑汁炙),官桂(去皮),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白朮,乾薑(炮),茯苓(去皮),麻黃(去節,倍加),陳皮(去白。)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姜煎七分熱服,如才覺吹著不安,連二三服汗出立愈。

白話文:

十味人參散能調理營衛氣血,促進食慾,疏通經絡,去除久積的風邪。

藥材包括:人參、薑汁炙過的厚朴、去皮的官桂、炙甘草、去皮尖的杏仁、白朮、炮製過的乾薑、去皮的茯苓、去節且用量加倍的麻黃、去白皮的陳皮。

所有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用一杯水,加入生薑煎煮至溫熱服用。如果只是感覺輕微受寒不適,連服二到三劑,就能發汗痊癒。

4. 平胃散

治脾胃氣不和,不思飲食。

厚朴(去粗皮,薑汁塗,炙,令香淨,二兩半),甘草(炙,一兩半),蒼朮(米泔水浸二日刮去皮,四兩),陳皮(去白,二兩半),人參(一兩),茯苓(一兩)

上六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棗子同煎七分,去滓溫服,空心服之,或杵細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鹽湯嚼下,空心服,治氣利膈,進食平胃,丸也,如做湯,入鹽點服,亦曰白朮湯,此藥本無人參茯苓二味,好事君子加之。

白話文:

平胃散治療脾胃氣機不調,不想吃東西的症狀。

配方:厚朴(刮去粗皮,用薑汁塗抹,烘烤至香氣撲鼻,2.5兩)、炙甘草(1.5兩)、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兩天,刮去皮,4兩)、陳皮(去除白色內層,2.5兩)、人參(1兩)、茯苓(1兩)。

以上六味藥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水,加入生薑、大棗一起煎煮至七分,濾渣溫服,空腹服用。或者將藥粉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鹽湯送服,空腹服用。此方能調理氣機,舒暢胸膈,促進食慾,使脾胃平和。藥丸和湯劑的服用方法相同,加鹽服用,也稱為白朮湯。此方原本不含人參、茯苓,是後人添加的。

5. 丁沉丸

治脾胃一切氣不和,吐逆不思飲食,霍亂不止,心腹刺痛,膨悶,胸膈噎塞,久積虛氣,傷酒痰逆,婦人血氣,及月候不調,理中。

丁香,沉香,木香,檳榔,白豆蔻,雲南根(各半兩),肉豆蔻(去皮),甘草(炙),青皮(去白,各半兩),人參,茯苓(各二兩),白朮(四兩),官桂(一分),丁香皮(半兩),訶子(一兩,去核),麝香(一錢,研),元參(一兩半),柳桂(一分),乾薑(一分,炮),金釵石斛(一兩)

上二十味,同為細末,續入麝香,和勻,煉蜜為丸,如酸棗大。每服半丸或一丸,爛嚼,炒生薑橘皮鹽湯下,溫酒亦可。婦人炒生薑橘皮,醋湯下。

白話文:

丁沉丸主治各種脾胃氣滯不和的症狀,例如嘔吐、不思飲食、霍亂不止、心腹刺痛、腹脹、胸膈堵塞等;也適用於久病虛弱、飲酒傷胃、痰逆、婦科疾病(如血氣不調、月經不調)等,具有調理脾胃的功效。

藥方組成:丁香、沉香、木香、檳榔、白豆蔻、雲南白藥(以上各半兩)、肉豆蔻(去皮,半兩)、甘草(炙,半兩)、青皮(去白,半兩)、人參、茯苓(各二兩)、白朮(四兩)、官桂(一分)、丁香皮(半兩)、訶子(一兩,去核)、麝香(一錢,研磨)、元參(一兩半)、柳桂(一分)、乾薑(一分,炮製)、金釵石斛(一兩)。

製法:將以上二十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麝香拌勻,用煉蜜製成丸劑,丸藥大小如酸棗。

用法:每次服用半丸或一丸,嚼碎後,用炒過的生薑、橘皮和鹽水送服,溫酒送服亦可。婦女服用時,可用炒過的生薑、橘皮和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