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卷二 (8)
卷二 (8)
1. 救生丹
治遠年日近肺氣喘急,坐臥不能。總錄,用作鉛丹。
雞內金(三七枚,雞肫內黃皮是也,旋取去,卻穀食,淨洗陰乾,每夜露七宿),甜葶藶(半兩,洗焙),黑牽牛子(半兩,用瓦上爆,令下焦),砒信(一分,另研細,每夜露七宿,至晚收於床下),半夏(一分,洗淨,焙浸一宿,換水七遍,生用),黃丹(半兩,亦如砒信制。)
上六味為細末,煮青州棗大者,十二枚,去皮核,搗和為丸,如干,即入淡醋少許,丸如綠豆大,以硃砂為衣,食後臨臥,溫蔥茶下七丸,甚者十丸,不過三五服立效,須忌大冷大熱,毒食等。
白話文:
救生丹
治療多年久患、近期加重的肺氣喘促,無法坐臥的病症。主要成分為鉛丹。
藥方使用雞內金(三十七枚,即雞胗內黃色薄膜,旋轉取出,去除穀物殘渣,清洗乾淨陰乾,每晚露宿七宿);甜葶藶(半兩,洗淨烘乾);黑牽牛子(半兩,用瓦片爆炒,使其性味下行);砒霜(一分,另研磨細粉,每晚露宿七宿,晚上收於床下);半夏(一分,洗淨,烘乾浸泡一夜,換水七次,生用);黃丹(半両,製法同砒霜)。
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取青州大棗十二枚,去皮去核,搗碎,與藥末混合製成丸藥。藥丸乾燥後,加入少量淡醋,搓成綠豆大小的丸藥,再用硃砂包裹。飯後臨睡前,用溫熱的蔥茶送服七丸,病情嚴重者可服十丸,一般三到五服藥就會見效。服用期間需忌食過冷、過熱及有毒的食物。
2. 杏仁丸
治肺氣喘急者,由肺乘於風邪,則肺脹,脹則肺不利,經絡澀,氣道不宣,則上氣逆喘或息鳴。
馬兜鈴,杏仁(去皮尖),蟬蛻(各半兩,為末),砒霜(一分)
上為細末,煮棗二十枚,去皮核,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薄荷湯下二丸,妙。
白話文:
杏仁丸
治療肺氣喘急的病症,是因肺氣受風邪影響而導致肺脹,肺脹則肺部功能受損,經絡阻塞,氣道不通暢,於是出現上氣逆喘或呼吸發出聲音的情況。
藥方使用馬兜鈴、杏仁(去皮尖)、蟬蛻(各半兩,磨成粉末),砒霜(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再取二十枚紅棗,去皮去核,與藥粉混合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空腹時用薄荷湯送服兩丸,效果極佳。
3. 紫蘇膏
治肺痿勞嗽喘促,涕唾稠黏,咽膈不利。
生地黃(三兩),生薑(二兩,與地黃相和研,布絞取汁),生天門冬(半斤),生麥冬(一斤),杏仁(三兩,生研入),紫蘇子(二兩,炒研),生牛蒡(四兩),生元參(一斤)
上八味,洗令淨,銼碎同研,令如泥,蘇子杏仁投於地黃汁內,更以細物濾,絞汁去滓,於銀石器內盛,用煉蜜五兩半,真酥二兩,安於炊飯甑上,蒸一飯久,於淨器內收,不以時候,抄一小匙,咽之,如久服大益心肺,滑潤肌膚,補助營衛,忌生冷豬肉。
白話文:
紫蘇膏
此方可治療肺虛咳嗽、呼吸急促、痰涕黏稠、咽喉不適等症狀。
配方包含:生地黃、生薑、天門冬、麥冬、杏仁、紫蘇子、牛蒡、元參等藥材,將其洗淨切碎研磨成泥狀。先將杏仁、紫蘇子加入生地黃與生薑榨取的汁液中,過濾取汁,再加入煉蜜和酥油,以蒸籠隔水蒸煮,時間與煮飯時間相同。製成膏狀後,儲存於乾淨容器中。服用時取少量吞服。長期服用,能滋養心肺,潤澤肌膚,增強體質。忌食生冷及豬肉。
4. 秦艽散
治肺痿勞,咳嗽不止,時覺寒熱,涕唾稠濁。
秦艽(炙),柴胡(去蘆),貝母(炮),桔梗,麻黃(各一兩),陳皮(一兩,去白),甘草(三分,炙),訶子(一兩半,煨,去核用肉,秤。)
上八味同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晚食前用小便一盞,烏梅一個,同煎三五沸,溫服。
白話文:
秦艽散治療肺癆咳嗽不止,時而感覺冷熱交替,鼻涕唾液濃稠的症狀。
藥方組成:秦艽(炙)、柴胡(去蘆)、貝母(炮製)、桔梗、麻黃(各一兩)、陳皮(一兩,去白)、甘草(三分,炙)、訶子(一兩半,煨熟去核,取果肉稱重)。
用法:將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約3克),空腹或晚飯前,用小便一盞(約150ml)和一個烏梅一起煎煮三到五沸,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