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潤肺散

治肺氣壅滯,咳嗽不已。

甜葶藶(一兩,銚子內,紙襯,慢火內炒熱),肉桂(一兩),馬兜鈴(大者二枚,微炒用。)

白話文:

甜葶藶(一兩,用瓷器盛裝,墊上紙,用慢火慢慢加熱炒熱。)

肉桂(一兩)

馬兜鈴(大顆的兩顆,微炒後使用。)

上三味,杵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放溫,食後時時呷一口,可自早至午服盡,或臨臥溫水調,一字或半字,亦可。

白話文:

上面三種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一杯水 煎煮至藥液剩下七分時,放溫,飯後時時喝一口,可以從早晨喝到中午喝完,或者在睡覺前用溫水調和,一次喝一字或半字的量也可以。

2. 黃耆散

治肺臟壅塞,咳嗽,涕唾稠黏,咽喉不利。

黃耆(去蘆,蒸出擘破,於槐砧上碎銼一兩),山梔子(一兩,如雀腦者,去皮,以甘草水浸一宿,焙用),茯苓赤者(以水中澄去浮者,炒用,一兩),秦艽(一兩,須是於腳下左交裂者為秦,以布拭卻毛),柴胡(一兩,去蘆以布拭去土淨,銼勿犯鐵器),地骨皮(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炙),黃芩(一兩),人參(一兩。)

白話文:

  • 黃耆(去除根莖,蒸熟後剝開,在槐木砧板上細切一兩)。

  • 山梔子(一兩,要雀腦形狀的,去皮,用甘草水浸一晚,焙乾後使用)。

  • 茯苓赤者(用水中澄去浮在地面上的,炒用,一兩)。

  • 秦艽(一兩,須是生長在山腳下左邊交錯裂開的,用布擦去毛)。

  • 柴胡(一兩,去除根莖,用布擦去泥土,切勿使用鐵器)。

  • 地骨皮(半兩)。

  • 川升麻(半兩)。

  • 甘草(半兩,炙用)。

  • 黃芩(一兩)。

  • 人參(一兩)。

上十味,同杵為末,以瓷器內盛貯,每服三錢,水一盞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後服之。

3. 蛤蚧散

治患肺痿,咳嗽,即肺壅嗽。

蛤蚧(一對,新好者,用湯洗十遍,慢火內炙令香,研細末),人參茯苓知母,貝母(去心,煨過,湯洗),桑白皮(以上各二兩),甘草(五兩,炙),大杏仁(六兩,湯洗,去皮尖,爛煮令香,取出研。)

白話文:

蛤蚧(一對,新鮮的,用湯洗十遍,用慢火烘烤至有香味,研磨成細末),人參,茯苓,知母,貝母(去除中心,烘烤過,用湯洗),桑白皮(以上各二兩),甘草(五兩,烘烤),大杏仁(六兩,用湯洗,去除皮尖,煮爛至有香味,取出研磨)。

上八味同為細末,入杏仁,拌勻,卻粗羅,再篩研細為妙。每服半錢,入生薑二片,酥少許,水八分,沸熱服,如以湯點,頻服亦妙。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杏仁粉,均勻混合,再過篩細磨一遍,效果更佳。每次服用半錢,加入生薑兩片、少許酥油、八分水,煮沸後熱服;也可以用湯劑服用,頻繁服用也有療效。

4. 鵝梨煎丸

治脾肺風攻,皮膚成瘡癬㿋癢,大化痰涎,解壅熱。

鵝梨(十個,大者,去皮核),薄荷(一斤),皂莢(十挺,肥大不蛀者,以上三味,於酸漿水中,揉取自然汁,濾去滓),杏仁(四兩,去皮尖,爛研,將杏仁膏,並前自然汁,同於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後,另入藥末),防風(去蘆),白蒺藜(微炒,去刺),天麻(炙令通黃色,各二兩),威靈仙(一兩,去泥),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鵝梨(十個,大的,去皮核),薄荷(一斤),皁莢(十個,肥大無蟲蛀的,以上三種成分在酸漿水中揉搓,取自然汁,濾去渣滓),杏仁(四兩,去皮尖,研成細粉,將杏仁膏與前面的自然汁一起放入銀石器皿中,用小火熬成膏狀後,再加入藥末),防風(去蘆葦),白蒺藜(微炒,去刺),天麻(炙烤至通黃色,各二兩),威靈仙(一兩,去泥土),甘草(炙烤,一兩)

上六味,杵羅為細末,入前膏內溲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後,用溫漿水下十五丸至二十丸,臨臥時再服。

白話文:

把「六味」研磨成細末,放入前面做好的藥膏內攪拌和勻,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藥後,用溫熱的米湯送服十五到二十丸,臨睡前再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