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卷二 (6)
卷二 (6)
1. 神妙沉香丸
消化滯氣,調順三焦,空胸膈,理脾元,大能化酒食毒。
丁香(一分),沉香(一分),乳香(一錢半),阿魏(少許),肉桂(半兩,去粗皮),舶上茴香(半兩,炒),檳榔(二枚,冬加二枚),肉豆蔻(二枚,夏加二枚),蓽茇(半兩),巴豆(十五個,去皮心,不出油,另研。)
上為細末,研入巴豆阿魏令勻,煮白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生薑湯下。如胸膈氣不和,及元臟冷氣上攻,迷悶,加至十丸,溫酒下。常服,茶湯任下,要微動,以意加服之。
白話文:
神妙沉香丸能消解積滯之氣,調理三焦,舒暢胸膈,調理脾胃,還能有效化解酒食之毒。
藥材包括:丁香少許、沉香少許、乳香1.5克、阿魏少許、肉桂7.5克(去粗皮)、舶來茴香7.5克(炒)、檳榔2枚(冬天加2枚)、肉豆蔻2枚(夏天加2枚)、蓽茇7.5克、巴豆15個(去皮、心,不榨油,另研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再將巴豆和阿魏充分拌勻。用煮熟的白米飯做丸藥,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5丸,用生薑湯送服。如果胸膈氣滯不暢,或脾胃虛寒之氣上逆,感到胸悶,則可增加至10丸,用溫酒送服。長期服用,可用茶水送服,藥效溫和,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服藥量。
2. 橘香散
調順三焦,平和胃氣,順氣。
白朮(四兩,米泔浸一宿,洗淨),陳皮(二兩,去白),茯苓(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附子(一兩,炮),乾薑(半兩,炮。)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姜二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溫服,如覺傷寒,入荊芥煎服。
白話文:
橘香散
此方能調理三焦,使之平和,並順暢胃氣。
藥材包括:白朮(四兩,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再洗淨)、陳皮(二兩,去除白色部分)、茯苓(二兩,去除外皮)、甘草(二兩,炙烤)、附子(一兩,炮製)、乾薑(半兩,炮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中盞(約100ml),加薑片兩片、大棗一枚同煎,煎至藥汁剩下七分,溫熱服用。如果感覺是傷寒感冒,則加入荊芥一起煎服。
3. 五臟證治
4. 茯神丸
治心肺壅熱,口苦舌乾,涕唾稠黏,胸膈煩悶,不思飲食,肢體倦怠,或發煩熱,狀似骨蒸。
茯神(二兩,去皮木),柴胡(一兩半,去苗),黃耆(一兩半),生乾地黃(二兩),桔梗,鱉甲(二兩,醋炙黃色),人參,白前(各一兩),枳殼(一兩半,炙去白),赤芍藥(一兩半)
上十味,杵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後,生薑湯下十丸,臨時更加減服。
白話文:
茯神丸
此方主治心肺積熱,症狀包括口苦舌乾、鼻涕唾液黏稠、胸膈煩悶、食慾不振、肢體倦怠,甚至發燒,類似於骨蒸潮熱。
藥材包括:茯神(去皮)、柴胡(去苗)、黃耆、生地黃、桔梗、鱉甲(醋炙至黃色)、人參、白前、枳殼(炙去外層白色)、赤芍藥。 各藥材用量比例如上所述。
將以上十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十丸,用藥劑量可根據病情增減。
5. 金花散
治心肺積熱,咽喉不利,口舌生瘡,心胸煩悶,痰涎並多。
綠豆粉(四兩),雄黃(三分),甘草(末七錢),朴硝(五錢),甜硝(五錢),白豆蔻(半兩),生腦子(半錢),麝香(半錢)
上八味,杵為末,旋滴生蜜少許,研令勻,入瓷器內收貯,每服半錢,用薄荷水調下,小兒驚亦宜服之。
白話文:
金花散
此方主治心肺積熱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胸悶煩躁、痰多等症狀。
配方:綠豆粉四兩,雄黃三分,甘草末七錢,朴硝五錢,甜硝五錢,白豆蔻半兩,冰片(生腦子)半錢,麝香半錢。
製法: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蜂蜜攪拌均勻,裝入瓷器保存。
用法:每次服用半錢,用薄荷水送服。兒童受驚嚇也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