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賺氣散

治氣調中,和脾胃。御藥院云:治心胸痞悶,腹脅虛脹,飲食減少,氣不宣通。

荊三稜(五兩),白朮(三兩),蓬莪朮(五兩,煨熟,杵末),枳殼(去白,一兩,麩炒),木香(半兩)

上五味同為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水一盞煎六分,溫服,如和脾胃,即更入棗同煎。若解傷寒,並三兩服汗出立瘥。

白話文:

賺氣散

本方能調理氣機,和調脾胃。御藥院記載:主治心胸痞悶、腹部兩側脹滿、食慾不振、氣機不暢等症狀。

藥材組成:荊三稜五錢、白朮三錢、蓬莪朮五錢(煨熟,搗成細末)、枳殼一錢(去白皮,麩炒)、木香半錢。

用法用量:將以上五味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加生薑三片,水一盃煎至六分,溫服。如果能和調脾胃,則可加入大棗同煎。若用於治療傷寒,則服用三錢,汗出即愈。

2. 下焦證

3. 燒石子茴香散

治下焦虛冷,臍腹撮疼,心胸痞脹,和元氣,進飲食。

舶上茴香,川附子(炮,去皮臍),官桂(去皮),木香,紫白戟(去心),胡椒,陳皮(去白),川椒(去目),乾薑(炮,各半兩),荊三稜(一兩,煨)

上一十味,同為細末,每服用獖豬石子一對,洗去筋膜,切作薄片,以末二錢,入蔥絲少許,鹽半錢,濕紙裹,煨熟,餌訖,以酒或粥飯壓之,須臾臍下暖,甚妙。

白話文:

燒石子茴香散

治療下焦虛寒,肚臍周圍絞痛,胸悶脹,調理元氣,促進食慾。

藥材包括:舶上茴香、川附子(炮製,去皮和臍)、官桂(去皮)、木香、紫白芷(去心)、胡椒、陳皮(去白)、川椒(去眼睛狀部分)、乾薑(炮製,以上各半兩)、荊三稜(一兩,煨製)。

將以上十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一對豬石子,洗淨筋膜,切成薄片,取藥粉二錢,加入少許蔥絲和半錢鹽,用濕紙包好,煨熟後服用。服用後,用酒或粥飯壓服,不久肚臍下就會感到溫暖,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