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方》~ 卷二 (2)
卷二 (2)
1. 犀角散
治上焦壅熱,咽膈腫痛,不利。
鼠黏子(一兩,銚子內,以文武火,隔紙炒令香,為度),甘草(一分),荊芥(半兩。)
上三味同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五分一盞,煎令沸,去滓,溫服,大利胸膈。
白話文:
犀角散
治療上焦鬱熱,咽喉腫痛,吞嚥困難。
將鼠黏子(一兩,用銚子隔紙以文武火炒香),甘草(一分),荊芥(半兩)三味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五分(約等於半碗)煎煮沸騰,濾去藥渣,溫服,可有效改善胸膈不適。
2. 中焦證
3. 沉香散
治脾元氣不和,中焦痞悶,氣滯噎寒,進食和氣。
沉香,木香,青橘(去白),郁李仁(湯浸去皮,另研),陳橘(去白),人參(各用一兩),豆蔻,檳榔,肉桂(去皮),甘草(炙),乾薑(炮製,各半兩。)
上十一味,同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不以時候。
白話文:
沉香散
此方治療脾胃元氣不調,中焦胸腹脹悶,氣機阻滯、寒邪停滯,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藥材包括沉香、木香、青橘皮(去白)、郁李仁(湯浸去皮,研磨)、陳橘皮(去白)、人參(各一兩)、豆蔻、檳榔、肉桂皮(去皮)、炙甘草、炮製乾薑(各半兩)。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溫服,不限時間。
4. 四倍散
治脾元氣不和,大補虛損。
訶子(一兩,煨),人參(二兩),白茯苓(四兩,去皮),白朮(半斤。)
上四味,同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棗子,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服。如早晨常服,有大功效。
白話文:
四倍散
治療脾胃元氣不調,大幅補益身體虛損。
配方:訶子(一兩,煨熟),人參(二兩),白茯苓(四兩,去皮),白朮(半斤)。
將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入生薑和紅棗,煎煮至水量剩下六分,過濾藥渣,溫服,空腹飯前服用。如果每天早晨服用,效果更佳。
5. 白豆蔻散
補中益氣,調順脾元,心胸滿悶,不思飲食,上熱下冷。
白豆蔻仁(半兩),肉豆蔻(三個),白朮(一兩),厚朴(薑汁炙,半兩),甘草(三分,炙),肉桂(半兩),青皮(半兩)
上七味同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二片,粟米少許,棗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大妙。
白話文:
白豆蔻散能補益中氣、調理脾胃,適用於胸悶、食慾不振、上半身燥熱下半身冰冷的症狀。
配方:白豆蔻仁半兩、肉豆蔻三個、白朮一兩、厚朴(用薑汁炙烤)半兩、甘草(炙烤)三分、肉桂半兩、青皮半兩。
將以上七種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約200毫升)、生薑兩片、少許米粒和兩枚紅棗一起煎煮,至藥汁剩下七分,濾渣後趁熱服用,效果極佳。
6. 木香通真散
治中脘氣不和,心胸滿悶,氣刺脅肋,飲食無味,和氣。
木香(半兩),人參(一兩),官桂(一兩半,去皮),川芎(一兩),陳皮(二兩,去皮),茯苓(一兩),青皮(一兩,去白),神麯(一兩),厚朴(一兩半,用生薑汁,塗炙令黃),茴香(一兩,用舶上者),檳榔(半兩,女人吃即入也),桃仁(一兩,麩炒,去皮尖。)
上十二味,除桃仁另研外,余並搗羅為末,入桃仁,拌和令勻,每服一錢,水一盞,鹽少許,同煎七分,溫服。不拘時候,大能和順脾元氣。
白話文:
木香通真散治療胃脘部氣機不暢,胸悶心煩,脅肋刺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能調理脾胃之氣。
藥方組成:木香、人參、官桂(去皮)、川芎、陳皮(去皮)、茯苓、青皮(去白)、神麴、厚朴(生薑汁炙黃)、茴香(舶上者)、檳榔(婦女服用需研磨)、桃仁(麩炒,去皮尖)。
用法:除桃仁單獨研磨外,其餘藥材搗碎成粉,再加入研磨好的桃仁,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用一杯水(約200毫升),加少許鹽,煎至七分(約140毫升),溫服。不限時間服用,能有效調和脾胃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