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1)

1. 燒肝散

治丈夫女人、五勞七傷、胸膈滿悶、飲食少味、腳膝無力、大腸虛滑、即或口內生瘡、牙齒宣露、及遍療婦人風血氣塊者。

肉豆蔻(三個,和皮),官桂(三分,去皮),香白芷(半兩),當歸,人參,破故紙,茯苓,桔梗(各半兩。)

上八味為末,每服四錢,羊肝四兩,批作片子,摻藥在上令勻,以刀背微槌,以南粉塗濕紙裹,文武火燒令香熟為度,放冷,用米飲嚼下。

白話文:

燒肝散

此方可治男女因勞損導致的胸悶、食慾不振、腿腳無力、大腸滑瀉等症狀,以及口腔潰瘍、牙齒鬆動等問題,也能治療婦女因風寒血瘀導致的病症。

藥材包括肉豆蔻三個(帶皮)、官桂三分(去皮)、香白芷半兩、當歸、人參、破故紙、茯苓、桔梗各半兩。

將以上八味藥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與四兩切片的羊肝混合均勻,用刀背輕輕捶打,再用米粉塗抹濕紙包裹,用文火慢燒至香味飄出即可,放涼後,用米湯送服。

2. 沉香散

治丈夫女人、五勞七傷、熱無力、小便黃赤、吃食無味、心多驚悸、骨節痠疼、心胸痞悶、兩脅疼痛、散滯氣。

沉香,檳榔,大附子(炮,去皮尖),人參,茯苓(去皮),當歸(去蘆),官桂(去皮),前胡,黃耆,枳殼(麩炒),乾薑(炮,各半兩),柴胡(去苗,一兩),訶子(炮,去核),甘草,五味子(各一兩),雀腦芎(半兩),半夏(二兩,用漿水煮三十沸,細切小片子,焙乾用之),草豆蔻(三分,炮,去皮。)

上件為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生薑二片,棗子二枚同煎,至七分,溫服,日可三服。

白話文:

沉香散

此方治療男女因過度勞累(五勞七傷)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疲乏無力、尿液黃赤、食慾不振、心悸、骨節酸痛、胸悶、兩脅疼痛等,以及調理氣滯。

藥材包含:沉香、檳榔、炮製去皮尖的大附子、人參、去皮茯苓、去蘆當歸、去皮官桂、前胡、黃耆、麩炒枳殼、炮製的乾薑(各半兩)、去苗柴胡(一兩)、炮製去核訶子、甘草、五味子(各一兩)、雀腦芎(半兩)、用漿水煮沸三十次再切片焙乾的半夏(二兩)、炮製去皮的草豆蔻(三分)。

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約八克),用一杯水,加二片生薑、二枚棗子一起煎煮,至七分滿時溫服,一日三次。

3. 柴胡膏

治五勞七傷、肢體煩倦、日漸消瘦、行步稍難、飲食不進。

柴胡(半兩),赤芍(一兩一分),白蒺藜根(一兩一分),川附子(炮),青皮,吳茱萸,陳皮(各半兩),青木香(一分),烏雞(一隻,淨去骨皮毛腸肚,唯擇肉。)

上八味為末,入烏雞肉內,再杵成膏,於瓷器內收貯,每食前,用鹽酒一盞,膏一匙頭,調服,常令患人有酒容,只服兩日,便見效驗。

白話文:

柴胡膏能治療因過度勞累而引起的各種疾病,症狀包括肢體疲倦、日漸消瘦、行走困難、食慾不振等。

藥方成分:柴胡、赤芍、白蒺藜根、炮製過的川附子、青皮、吳茱萸、陳皮、青木香、烏雞肉(去骨、皮、毛、腸、肚)。

將以上八種藥材磨成粉末,然後與烏雞肉混合,搗成膏狀,儲存在瓷器中。每次飯前,用一小盞鹽酒,調和一匙膏藥服用。讓病人持續保持飲酒後紅潤的狀態(指服用後氣色好轉)。一般服用兩天就能看到療效。

4. 大柴胡鱉甲散

柴胡,秦艽,常山,貝母,山梔子,甘草,烏梅,豉心,鱉甲(醋拌炙),黃芩(各一兩),生薑(半兩),大黃(半兩),桃枝,柳枝,蔥白,薤白(各一握),糯米(半合。)

上一十七味,杵為末,分作八貼,用水一升,酒一盞,同煎,至八分,作三服,早、午、晚,日三服,兩貼滓並煎作一服,此方累醫較人大段瘦者,即吃藥大效。

白話文:

大柴胡鱉甲散的組成藥物有:柴胡、秦艽、常山、貝母、山梔子、甘草、烏梅、豉心、醋炙鱉甲、黃芩(各一兩),生薑(半兩),大黃(半兩),桃枝、柳枝、蔥白、薤白(各一握),糯米(半合)。將以上十七味藥材磨成粉末,分成八帖。每次取兩帖藥粉,用水一升,酒一小杯,一起煎煮,煎至八分滿,分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 連續服用,此方對於因疾病導致體形消瘦的人特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