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青蒿煎丸

治骨蒸勞。

青蒿(一斤,切,淨洗去土),甘草(一兩,炙黃色,為末),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另研),柴胡(一兩,去蘆為末,銀州者),鱉甲(一兩,去裙,醋浸,炙令黃赤色,為末),蜜(二合)

上先用童子小便五升,煎青蒿,取一升,去蒿滓,入小淨鍋子內,再煎,如稀餳,入酥少許,及蜜,藥末等,熬成膏,可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忌豬肉、面、毒物。

白話文:

治療骨蒸勞傷。

將一斤青蒿切片洗淨,一兩甘草炙烤至黃色磨成粉,一兩杏仁用溫水浸泡去皮尖再研磨,一兩柴胡(最好是銀州產的)去除粗莖磨成粉,一兩鱉甲去除裙邊,用醋浸泡後炙烤至黃赤色磨成粉,蜂蜜二合。

首先用五升童子尿煎煮青蒿,取一升藥汁過濾去除青蒿渣,倒入乾淨的小鍋中繼續煎煮,直到藥汁濃稠如稀粥狀,加入少量酥油和蜂蜜以及磨好的藥粉,熬製成膏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溫酒服用二十丸,逐漸增加到三十丸。忌食豬肉、麵食和有毒的食物。

2. 橘皮煎丸

治冷勞、瘦疾、目暗、手足攣急、形容枯瘁、食不消化、腹脹不能納食、食物無味、面黃力弱、積年腸風、痔疾、痃癖氣,一切勞病。女人血症氣塊、赤白帶下、子宮冷甚、宿水露血、治五種膈氣、冷膈、熱膈、氣膈、思憂膈、四肢無力、饒睡。此藥大能通利五藏,明目,出一切風冷。

陳橘皮(一斤,去白),官桂(去皮),乾薑(炮),川當歸(炙,以上四味,另研,細),荊三稜(炮),附子(炮,去皮臍),萆薢(以上三味另杵羅),神麯(各六兩),烏頭(炮,水煮三五沸),木香(各一兩),川椒(去子,炒出汗,一兩),大麥櫱(四兩),厚朴(去皮,薑汁炙,以上六味,另杵羅,留出半兩櫱末。)

上件,用無灰好酒四升先煎上四味,如人行十里,更下次三味,又如人行十里,次入下六味,又添酒兩碗,煎成膏,取出,以留出者麥櫱末相和勻,再搗一千下,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茶酒任下,二十丸,至三十丸,午時再服,忌生蔥、豆豉。此藥煎,若用銀石砂鍋,極妙。

如無,即取好熟使鐺,淨刷,洗無油膩。先於鐺抹真酥,次下酒,及下藥,用慢火煎,不住以銀匙攪直候如膏,取出,於淨盤中勻攤,候硬軟得所,搗好,眾手為丸,曬乾。此藥如久服,即補氣、壯真元、駐顏色、進飲食。

白話文:

橘皮煎丸

本方治療虛寒體弱、消瘦、視力模糊、四肢拘攣、面色萎黃、體力虛弱、消化不良、腹脹、食慾不振、味覺減退、慢性腸炎、痔瘡、痃癖(腹部腫塊)、各種勞損病症。女性的月經不調、血塊、赤白帶下、子宮寒冷、經期出血等症狀,以及五種膈氣(冷膈、熱膈、氣膈、思憂膈)、四肢無力、嗜睡等,都有療效。此藥能通暢五臟六腑,明目,驅除一切風寒。

藥方組成:陳橘皮(一斤,去白)、官桂(去皮)、乾薑(炮製)、川當歸(炙烤)(以上四味研磨成細粉)、荊三稜(炮製)、附子(炮製,去皮和臍)、萆薢(以上三味搗碎過篩)、神麴(各六兩)、烏頭(炮製,水煮三五沸)、木香(各一兩)、川椒(去子,炒至出汗,一兩)、大麥芽(四兩)、厚朴(去皮,薑汁炙烤)(以上六味搗碎過篩,留出半兩大麥芽末)。

製法:先用無灰好酒四升煎煮前四味藥,煎煮時間約相當於步行十里路程,然後加入次三味藥,再煎煮約步行十里路程的時間,最後加入後六味藥,再添酒兩碗,煎成膏狀。取出後,與留出的大麥芽末混合均勻,反覆搗一千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每日空腹服用,用茶或酒送服,每次二十至三十丸,中午再服用一次。忌食生蔥、豆豉。最好使用銀石砂鍋煎藥,若無,則用乾淨的熟鐵鍋,鍋內抹上酥油,用慢火煎煮,不斷攪拌至成膏狀,取出攤平晾乾,再製成藥丸,曬乾。

長期服用,可以補氣、增強元氣、改善面色、促進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