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羌活煮散

治風勞攻疰四肢,背胛痠痛,上焦虛熱,心胸躁悶,面無顏色四肢昏沉,多困少力,元藏虛憊,腰腳沉重,日漸羸瘦,冷氣時攻腸脅,癘刺脹滿,酒後痰唾稠多,(聖濟總錄,作羌活湯,用棗二枚,蔥白二寸)

羌活(二兩),荊芥(二兩,去梗),附子(二兩,去皮臍),秦艽(二兩,去蘆),人參(一兩),麻黃(二兩,去節),茯苓(一兩,去皮),牛膝(二兩,酒浸一宿),白蒺藜(二兩,酒浸一宿,焙),沉香(一兩),鹿茸酥(炙),萆薢(二兩,薑汁浸),甘草(一兩),當歸(一兩),牡丹皮(一兩),漢防己,官桂(各一兩,去皮),半夏(一兩,薑汁浸一宿)

上一十八味,同搗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棗一枚,蔥白一寸,煎至七分,溫服,空心午前臨臥各一服,忌動風物。

白話文:

羌活煮散治療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四肢疼痛、背部酸痛、上焦虛熱、胸悶心煩、面色蒼白、四肢沉重無力、體虛乏力、腰腿沉重、日漸消瘦等症狀。此外,還可治療時常受寒邪侵襲導致的腸胃脹痛、刺痛等症狀,以及飲酒後痰多稠厚等症狀。

藥方包含:羌活、荊芥、附子、秦艽、人參、麻黃、茯苓、牛膝、白蒺藜、沉香、鹿茸酥、萆薢、甘草、當歸、牡丹皮、漢防己、官桂、半夏等十八味藥材。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約3克),用一杯水,加一枚紅棗和一寸蔥白,煎至七分即可溫服。每日空腹和睡前各服用一次。忌食辛辣刺激及風寒食物。

2. 沉香鱉甲煮散

治脾腎風,勞氣攻疰背膊,四肢煩倦,百骨節痠疼,吃食減少,心胸不快,涕唾稠黏,多困少力,面色黑黃,肌膚瘦瘁。

沉香,木香,人參,黃耆,紫巴戟(去心),牛膝(去苗),秦艽(去蘆),柴胡(去蘆),茯苓,川當歸,荊芥(各半兩),半夏(生薑汁浸二宿,炒令黃色,半兩),羌活(三分),肉豆蔻(四枚,去殼),附子(一兩,炮,去皮臍),桂心(一兩,不得近火,去皮),鱉甲(一兩,醋炙令黃),乾地黃(三分),乾蠍(一分,生。)

上件洗擇,焙乾,杵羅為末,每服二錢,用水一大盞,蔥白二寸,姜三片,棗二枚,同煎七分,空心、夜臨、日午、食前、各一服,忌毒物。

白話文:

沉香鱉甲煮散治脾腎虛弱導致的風濕痹痛,勞累傷氣造成背部和肩膀疼痛,四肢疲倦乏力,全身骨節酸痛,食慾不振,胸悶心煩,痰涎粘稠,嗜睡無力,面色暗黃,身體消瘦。

藥方成分:沉香、木香、人參、黃耆、紫河車(去心)、牛膝(去苗)、秦艽(去蘆根)、柴胡(去蘆根)、茯苓、當歸、荊芥(各半兩),半夏(用生薑汁浸泡兩夜,炒至黃色,半兩),羌活(三分),肉豆蔻(四枚,去殼),附子(一兩,炮製,去皮和臍部),桂枝(一兩,不許靠近火,去皮),鱉甲(一兩,醋炙至黃色),生地黃(三分),全蠍(一分,生用)。

將所有藥材洗淨,烘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用一大碗水,蔥白二寸,生薑三片,大棗二枚,一起煎煮至七分,空腹、睡前、中午、飯前各服用一次。忌食有毒之物。

3. 金花丸

治急熱勞煩躁,羸,面目痿黃,頭痛目澀,多困少力。

黃芩,黃連(宣州者),川大黃(各一兩)

上件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食後,溫水下十五丸二十丸。治鬼交多饒驚魘。

川楝子(十個,炮),胡蘆巴(一分),舶上茴香(一兩),柴胡(半兩),附子(一個,炮,去皮臍),鱉甲(一個,醋炙令黃),宣連(半兩)

上件同杵為末,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茶酒任下。

白話文:

金花丸

治療因急熱勞累而導致煩躁不安、消瘦、臉色萎黃、頭痛眼澀、疲倦乏力等症狀。

藥方一:黃芩、黃連(產自宣州者)、川大黃,各一兩,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日飯前飯後溫水送服十五到二十丸。此方亦可治療夢魘驚悸頻繁。

藥方二:川楝子(十個,炮製),胡蘆巴(一分),舶上茴香(一兩),柴胡(半兩),附子(一個,炮製,去皮及臍部),鱉甲(一個,醋炙至黃色),黃連(半兩),將以上藥材共研磨成粉,用麵糊煮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可用茶水或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