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袞

《博濟方》~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

1. 勞證

夫勞者牢固也,勞傷也。經曰:五勞六極七傷,皆因營衛不調,血氣虛損或房、或酒、或大病愈後有失調理,因變證候,其狀極多,不能備舉,大抵春夏劇,秋冬瘥。

白話文:

勞累指身體強健的狀態被損傷。古籍記載:「五勞六極七傷」,都是因為營衛失調,導致氣血虧損,例如房事過度、飲酒過量,或大病初癒後調養不當所引起。因此而產生的病症變化很多,無法一一列舉,總體而言,春夏季節症狀較重,秋冬季節則會減輕。

2. 鹿茸丸

治虛勞傷憊,腰腳疼痛少力,精神不爽,飲食減退,駐顏益氣。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酸棗仁(三分,微炒),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去皮,炙乾),巴戟(一兩,去心),防風(二分,去蘆),白茯苓(一兩,去皮),白蒺藜(三分,去刺,微炒),萆薢(三分,銼),桂心(三分,去皮),石斛(一兩,去根,銼),補骨脂(一兩,微炒),當歸(一兩),羌活(三分),牛膝(一兩,去苗),木香(三分)

上一十七味,同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

白話文:

鹿茸丸

治療虛弱勞損、腰腿疼痛無力、精神不振、食慾減退、以及美容養顏、增強體質。

藥方組成:炮製過的附子一兩(去皮和臍)、去毛塗酥炙至微黃的鹿茸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的桃仁一兩、微炒的酸棗仁三分、酒浸一夜去皮炙乾的蓯蓉一兩、去心的巴戟一兩、去蘆的防風二分、去皮的白茯苓一兩、去刺微炒的白蒺藜三分、銼碎的萆薢三分、去皮的桂心三分、去根銼碎的石斛一兩、微炒的補骨脂一兩、當歸一兩、羌活三分、去苗的牛膝一兩、木香三分。

以上十七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日空腹和晚飯前,用溫酒送服二十丸。

3. 鱉甲散

治五心煩熱,飲食減少,狀似勞氣。

鱉甲(一兩半,醋炙),常山(一兩,生),大黃(一兩,炮),甘草(三分,半生,半熟),柴胡(一兩,去蘆焙),石膏(一兩)

上六味,杵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小麥一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卻將二服滓,再煎作一服,神效。

白話文:

鱉甲散治療五心煩熱、食慾不振,症狀類似勞累過度。

藥方組成:鱉甲(一兩半,用醋炙烤)、常山(一兩,生)、大黃(一兩,炮製)、甘草(三分,一半生用,一半炮製)、柴胡(一兩,去除蘆根後焙乾)、石膏(一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一把小麥一起煎煮至七分,過濾掉藥渣,溫服。將第二次煎煮的藥渣再煎煮一次服用,療效神奇。

4. 神效喝起散

治丈夫女人背胛勞倦,肢節痠疼多困少力,飲食無味,面黃體瘦,或發寒熱。

鱉甲(洗淨,醋炙令黃),柴胡(去苗),秦艽,牡丹皮,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上五味,同為末,每服三錢,用獖豬石子一個,去筋膜,以蔥白一寸椒末一錢,同研如糊,入椀,與藥相和,用童子小便一小盞,煎三五沸,入藥末,攪勻,盞蓋子蓋之,放溫服。

人參半夏丸,治患勞氣,心胸煩悶,痰涎壅塞,不思飲食,頭目昏眩。

半夏(一兩,湯洗二七遍),大腹皮(二枚),人參(三分),枇杷葉(三分,去毛炙),鱉甲(三分,醋炙令黃),柴胡(三分,去苗),茯苓(一兩,去皮),前胡(三分,去苗),橘皮(三分,去白),芍藥(半兩)

上一十味,同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溫服。

白話文:

神效喝起散:

治療男性女性背部勞累酸痛、四肢關節酸痛乏力、食慾不振、面色萎黃消瘦、或伴有寒熱症狀。

藥方:鱉甲(洗淨,醋炙至黃色)、柴胡(去苗)、秦艽、牡丹皮、附子(炮製,去皮臍),五味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另取豬石子一顆,去除筋膜,與蔥白一寸、胡椒粉一錢一同研磨成糊狀,放入碗中,與藥粉混合,用童子尿一小碗,煎煮三五沸,加入藥粉,攪拌均勻,蓋上碗蓋,放溫服用。

人參半夏丸:

治療勞累傷氣、心胸煩悶、痰多阻塞、食慾不振、頭暈目眩。

藥方:半夏(一兩,水洗27遍)、大腹皮(二枚)、人參(三分)、枇杷葉(三分,去毛炙)、鱉甲(三分,醋炙至黃色)、柴胡(三分,去苗)、茯苓(一兩,去皮)、前胡(三分,去苗)、橘皮(三分,去白)、芍藥(半兩)。十味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碗半,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