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緩遺風》~ 和緩遺風捲上 (7)
和緩遺風捲上 (7)
1. 王右
血虛氣滯,肝強脾弱,三焦作脹,已越半午,脹或上或下,或寬或急痛,時左時右,時作時輟。衝任之脈隸屬於肝,肝旺則術任失司,故帶下頻多。營血之源生化在脾,脾虛則營血失充,故泛水衰少。左脈弦,右脈緊。營虛則熱易生,氣滯則濕易聚。本屬不足,標屬有餘富。調肝脾以和氣血。
小茴炒、當歸、延胡貢、沉香、枳殼、金鈴子(制吞附)、炒白芍、青皮、香櫞皮、橘絡、茺蔚子絲、風絡。
白話文:
[王右] 的病情是血液不足加上氣機不順,肝臟功能過強而脾臟機能較弱,導致三焦部位有脹滿感,這種症狀已經持續超過中午時間。脹滿感的位置會上下移動,時而寬鬆時而急痛,且位置不固定,時左時右,時發時停。
衝脈和任脈都受到肝臟影響,當肝臟活動過於旺盛,就會影響到衝脈和任脈的正常運行,因此導致白帶增多。營養血液主要在脾臟生成,一旦脾臟虛弱,營養血液的生成就會不足,因此造成月經量減少。
從脈象看,左邊的脈象呈現出弦狀,右邊的脈象則呈現出緊繃狀態。營養血液不足容易產生熱感,氣機不順則容易聚集濕氣。根本上來說,這是身體能量不足的表現,但表面看來,卻顯得能量過剩。治療方向應著重在調整肝臟和脾臟,以達到氣血和諧。
藥方包含:炒小茴香、當歸、延胡索、沉香、枳實、製好的金鈴子、炒白芍、青皮、香櫞皮、橘絡、茺蔚子絲、風絡。
2. 金炳臣
病之源:七情多思多慮;病之標:六淫多濕多痰;平日嗜酒,酒有熱氣閃爍,經絡熾耗營陰。陰與陽為相輔,經與絡為相佐。陰虛則陽無以戀,經虛則絡無以附。陰陽虛或有自汁或仃盜汁。經絡虛時有瘈瘲,時有麻木。頭為諸陽之會,陽亢則眩暈;肢為諸陽之木,陽虛則厥冷。
心悸動,耳鳴響,背有轟熱,腰有軟痛,目竅迷霧,巔額抽制。病受目久延入八脈,所以見證叢雜多歧。左脈關部虛弱耎,右脈關部虛軟而滑。舌中薄黃,舌邊薄白。治法:交媾心腎以寧神志,參用潛育陰陽籍以和絡。炙綿耆、冬朮、茯神、桂枝、炒白芍、龜板、橘絡、紫丹參、遠志、棗仁、淡甘草、牡蠣、小麥、南棗。
白話文:
疾病的根本原因:情緒過度,包括過度思考和憂慮;疾病的表面現象:外在環境因素影響,特別是過度的濕氣和產生的痰。平時喜歡喝酒,酒的熱性會讓身體的經絡過度消耗,導致營養陰性物質的損失。陰性和陽性是相互補充的,經脈和絡脈是相互輔助的。如果陰性不足,那麼陽性就沒有東西可以依附;經脈虛弱,絡脈也就沒有東西可以附著。陰陽兩虛可能導致自汗或盜汗。經絡虛弱時常有痙攣,有時出現麻木。頭部是所有陽性能量的聚集地,如果陽性過剩就會感到頭暈眼花;四肢是所有陽性能量的通道,如果陽性不足就會感到冰冷。
心跳加速,耳朵裡有嗡嗡聲,背部感覺熱烈,腰部有軟弱疼痛感,視線模糊,額頭緊繃。長期的視覺問題已經影響到其他八條主要脈絡,所以症狀複雜多樣。左手脈搏的關部弱且軟,右手脈搏的關部也是弱且軟,但帶有滑感。舌頭中間部分有淺黃色,舌頭邊緣有淺白色。治療方法:調和心臟和腎臟的功能以安定精神,同時使用滋養陰陽的藥材來調和絡脈。使用的藥材包括:炙綿耆、冬朮、茯神、桂枝、炒白芍、龜板、橘絡、紫丹參、遠志、棗仁、淡甘草、牡蠣、小麥、南棗。
3. 陳伯樁母
脅為肝部,脅痛屬於肝、胃受肝侮,脘痛亦屬肝。少陰腎水下虧,少陰心火上炎,白腐滿口,延及咽喉,飲食不納,經有旬余,痛甚則呃延,慮厥逆,脈象弦細,當用鎮逆。
旋覆花、代赭石、西洋參、橘紅、淮牛膝、木蝴蝶、川雅連、煨刀豆、川鬱金、白芍、仙牛夏、佛手柑。
白話文:
[陳伯樁的母親],她的兩側肋骨部位(即肝區)疼痛,這種疼痛是由於肝臟和胃受到肝氣過旺的影響,同時胸口部位也有疼痛的情況,這也與肝有關。她有腎陰不足的問題,同時心火旺盛,口腔內出現白色潰爛,並蔓延到喉嚨,影響了飲食攝入,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十餘天。疼痛嚴重時會出現打嗝的現象,令人擔心可能會導致氣血逆亂。從脈象來看,呈現出弦細的特徵,治療應當著重在鎮定逆氣。
所開的藥方包含:旋覆花、代赭石、西洋參、橘紅、淮牛膝、木蝴蝶、川雅連、煨刀豆、川鬱金、白芍、仙牛夏、佛手柑。這些藥材將用於調理病情。
4. 鄭梓相夫人
辛傷於肺,痰入於絡,胸脅掣痛,引及腰背,冷熱頻仍,口穢痰臭,脈來滑,大病起匝月,非肺擁即肋擁,他當瀉肺參用宣絡。
水糖炒石膏、青蛤粉、白芨、淡甘草、生米仁、桔梗、絲瓜子絡、旋覆花、橘絡、桃仁泥、川貝母、蘆根。
白話文:
[鄭梓相夫人]因辛辣食物傷害了肺部,導致痰液滲入經絡中,引起胸部和脅部的劇烈疼痛,甚至影響到腰部和背部。她經常感到忽冷忽熱,口腔散發出惡臭的痰味,脈搏跳動滑數。她的病情嚴重,已持續一個月,病癥表現為肺部或脅部擁塞。治療上應當清肺並輔以疏通經絡的藥物。
處方藥材包括:用水和糖炒過的石膏、青蛤粉、白芨、淡甘草、生薏苡仁、桔梗、絲瓜子絡、旋覆花、橘絡、桃仁泥、川貝母、蘆根等。
5. 又複方
口穢痰臭,由來月餘。胃通於口,痰生於胃。穢氣、臭氣,皆屬胃火。肺畏火刑,火旺乘肺,則清肅之氣失司,故咳逆綿延不已。有時骨脊疼痛,有時形體畏寒,眠難著,右胃納式微,左脈小,石脈大。仿用千金葦莖法,參奧喻氏救肺湯:
絲瓜子絡水,糖炒石膏,生苡仁,白莖白前,淡甘草,青黛拌蛤亮,兔耳草,川貝母,橘絡,桔梗,枇杷葉,蘆根湯煎藥。
白話文:
[再談複方治療]
病人口中有惡臭的痰,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我們知道,口腔與胃相連,而痰通常在胃部產生。口中的穢氣和臭味,都可能源自胃部的火熱。肺臟害怕受到火熱的侵擾,一旦火氣旺盛,就會影響到肺,導致肺臟原本的清肅功能受損,因此病人會出現持續的咳嗽。有時候,病人會感到背骨疼痛,有時候又會覺得身體怕冷,睡眠品質也不佳,常常難以入眠。病人的消化功能減弱,右側胃部的食慾不佳,左手脈搏較細,但石脈(特指某種脈象)卻較明顯。
參考《千金方》中的葦莖法,以及奧喻氏的救肺湯方,調配以下藥物:
以絲瓜子煮水,加入糖炒過的石膏,生薏仁,白色的莖部和白前,淡甘草,青黛與蛤亮混合,兔耳草,川貝母,橘絡,桔梗,枇杷葉,蘆根,最後用蘆根湯煎煮這些藥材。
6. 又三複方
肺氣通於鼻,肺火旺則鼻熱;胃氣通於口,胃火旺則口穢。頭項發腫,發熱,頭目或脹或痛;咽喉乾燥,口亦渴燥;兩脅作脹,兩腰作痛;咳嗆,身熱劇於五更,失血盈盆,經有兩旬,脈象轉形虛弦,舌質又變薄白。實邪在於肺,胃虛損在於肝腎。切宜怡養,免致增劇。清上焦之實火,滋下焦之真水。
冰糖炒石膏、阿膠、川貝、白芨、女貞子、橘紅、絲瓜子絡、麥冬、桔梗、元參、兔耳草、桑葉。
白話文:
肺部的氣息與鼻子相通,如果肺部火氣過盛,就會導致鼻子感覺熱熱的;而胃部的氣息則與嘴巴相連,當胃火旺盛時,口中會散發出異味。頭部和頸部出現腫脹,伴隨著發燒,眼睛和頭部可能感到脹痛;喉嚨感到乾燥,同時口腔也會感到乾渴;兩側的肋骨位置感到脹痛,腰部也同樣感到疼痛;咳嗽時伴有嗆咳,身體在凌晨五點左右的發熱情況更為嚴重,大量出血達到一整盆,且持續了二十天,脈象轉變為虛弱且帶有弦狀,舌頭的顏色也轉變為淺白色。實質上的病邪存在於肺部,而胃部的虛弱損傷則在肝臟和腎臟。應該適度地調養,以免病情惡化。需要清除上半身的實火,滋養下半身的真水。
此處的藥方包含:炒過的冰糖和石膏、阿膠、四川貝母、白芨、女貞子、橘紅、絲瓜子絡、麥門冬、桔梗、元參、兔耳草、桑葉。
7. 康錦云
酒有熱氣,茶有飲邪。嗜酒多,肝家定有鬱熱;嗜茶多,胃中必有留飲。火旺於下,循經入絡,莖器或爛或痛。小溲乍通乍閉,飲聚於上,阻氣傷陽,四肢時寒時暖,呃忒忽乍忽輟,大便逾旬始通,納食累日不進。脈象緊而大,舌質剝而白。男子年越六秩,腎元先受其衰,見症半虛半實,治法始從兩顧。
生綿耆、桂枝、炒白芍、新會皮、刀豆子、姜、半夏、吉林參鬚、甘草稍、枳殼、炒冬朮、瓜蔞皮、咸蓯蓉、淮牛膝。
白話文:
[康錦雲]酒含有熱性,茶能引發寒邪。過度飲酒,肝臟一定有鬱積的熱氣;過量喝茶,胃裡肯定會有滯留的冷飲。若下焦火氣旺盛,沿著經絡進入絡脈,可能導致生殖器官發生腐爛或疼痛。小便時而暢通時而閉塞。如果體內聚集太多水分,阻礙氣血運行,傷害陽氣,四肢就會時冷時熱,打嗝的狀況時好時壞,大便可能十天以上才排一次,連續幾天吃不下食物。脈搏緊且大,舌頭表面剝落且呈白色。男性年齡超過六十歲,腎功能往往會衰退,出現的症狀一半是虛弱,一半是實證,治療方法應從補虛和袪實兩方面考慮。
藥方:生綿耆、桂枝、炒白芍、新會皮、刀豆子、薑、半夏、吉林參鬚、甘草稍、枳殼、炒冬朮、瓜蔞皮、鹹蓯蓉、淮牛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