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之

《和緩遺風》~ 和緩遺風捲下 (5)

回本書目錄

和緩遺風捲下 (5)

1. 又十二方(二十日)

前日大便已通,所下尚嫌不多,腸中留蓄之垢未必廓然一清。下流既少,通降上流,必有窒滯。氣分淹留之邪,尚難速化。營分鬱伏之熱,未易遽清。所恃胃納漸增,津液自為來復。於是五月身孕相安無事,潮熱尚未盡退,盜汗頗多。左脈流滑而大,右肺柔軟而數。舌質或光或白,口味時甜時膩。治法仍守前意,無須更易法程。

西洋參、綠豆衣、黑豆衣、黃芩、扁石斛、滁菊苗葉、佩蘭葉、括蔞子、忍冬藤、連翹、炒知母、桑葉。

白話文:

前兩天的大便已經順利排出,但排下的量似乎還不夠多,腸道內殘留的污垢可能還沒完全清除乾淨。下游排泄的量既然不足,要疏通上游,勢必會有些阻滯。體內滯留的病氣,想要快速消散還是有困難。而體內深處積聚的熱度,也不容易馬上就清掉。好在胃口逐漸恢復,身體的津液也逐漸回復。因此懷孕五個月以來,身體狀況大致平穩無恙,只是偶爾仍有低燒未完全退去,夜間盜汗的情況也比較頻繁。左手的脈象流暢且強勁,右手肺部的脈象則偏柔弱而頻率較快。舌頭表面的顏色時而光澤時而泛白,口中的味道時而甘甜時而膩味。治療方法依然沿用之前的策略,無需更改原先的治療方案。

使用的藥材包括:西洋參、綠豆皮、黑豆皮、黃芩、扁石斛、滁州菊花的莖葉、佩蘭的葉子、栝樓的種子、忍冬藤、連翹、炒過的知母、桑樹的葉子。

2. 又十三方(二十三日)

前日便下不多,昨日後下亦少,二十多日之積垢尚不足以盡其余,腑道失迫降之司,腹笥有痛脹之狀。六腑以胃為長,胃氣以通為順,胃氣窒則腑氣亦窒,腑氣降則胃氣亦降,胃少通,腑少降,得食之後,脘宇為脹,氣分淹留之邪亦難驟然廓清。潮熱退,掌心尚見焦灼,自汗少,盜汗反為殊多,口甜膩,舌少苔,左脈大,右脈軟,孕耽五月,病纏一月。治法通陽明之腑,藉此化氣分之熱。

西洋參、括蔞仁、佩蘭葉、生子芩、彩雲粬、扁斛、綠豆衣、黑豆衣、川雅連、淨銀花、新會皮苗葉。

白話文:

前兩天排便量不多,昨天的排便也少,二十多天積累的廢物還不足以完全排出,腸胃的自然排泄功能受到影響,腹部有疼痛和脹滿的感覺。在人體的六腑中,胃是領導者,胃部的運作應該順暢,如果胃氣受阻,那麼整個消化系統也會跟著受阻;反之,當腑氣能順利下降,胃氣也會跟著下降。胃的運行不暢,腑氣的下降也受限制,進食後,上腹部感到脹滿,停留在體內的異常氣血也難以迅速清除。

身體的熱度已經降低,但手心仍然感到灼熱,白天出汗不多,但晚上卻出奇地多,口中感覺甜膩,舌頭表面的舌苔很少,左手的脈搏強而有力,右手的脈搏卻顯得較弱,懷孕五個月,生病纏身一個月。治療方法是疏通陽明經的腑氣,以此來消解體內的熱氣。

使用的藥材有:西洋參、栝樓仁、佩蘭葉、生子芩、彩雲粬、扁斛、綠豆衣、黑豆衣、川雅連、淨銀花、新會皮苗葉。

3. 又十四方(二一十四日)

大便連下三次,所下仍形不暢,腑中定有未盡之垢,身體復熱三日,掌心更覺煩灼,氣分尚有淹留之邪,口中時甜時淡時膩,脘宇乍通乍窒乍脹,頭覺暈眩,舌中淡光,自汗不少,盜汗更多,左脈弦大而數,右脈滑大而數,病勢遷延一月,熊罷繫於五月,身熱如此糾纏,除邪如此繾綣,牛由陰分之虧半,由陽氣之亢,餘燼未盡,夙垢未下,急難遽用滋養,又難過用清涼,不若仍用苦寒堅陰,甘涼清氣為平穩也。

西洋參、銀花、佩蘭葉、生子芩、炙枳殼、知母、吳萸、炒川連、連翹、黑山梔、焙滁菊、扁石斛、青蒿露代水煎藥。

白話文:

病人連續三天大便頻繁,但每次排便仍感不暢,可見腸胃內仍有殘留的污物未能完全排出。隨後,病人持續發燒了三天,且手掌心感覺特別熱,這表示體內仍有邪氣滯留。其口中的味道時而甜、時而淡、時而又感到膩,胃部的情況也是時好時壞,時而舒暢、時而阻塞、時而又脹痛。病人常感到頭暈目眩,舌頭呈現淡色,且自汗和盜汗的情況都比較嚴重,其中盜汗尤為明顯。從脈象來看,左手脈搏弦長且頻率快,右手脈搏則滑大且頻率快,由此可見病人的病情已經持續了一個月。

根據病徵分析,這位病人可能是在五月時感染了某種疾病,導致體溫一直居高不下,且邪氣纏綿不去。此症狀是因為體內陰分不足,加上陽氣過旺,以致餘毒未清,宿疾未除。因此,目前情況不宜立即使用滋補藥物,也不能過度使用清涼藥物,最好的治療方法應是採用苦寒藥物來固守陰分,再配合甘涼藥物來清解邪氣,這樣的治療方案相對較為安全穩定。

醫生開出的處方包含了西洋參、銀花、佩蘭葉、生子芩、炙枳殼、知母、吳萸、炒川連、連翹、黑山梔、焙滁菊、扁石斛、青蒿露等多種草藥,這些草藥將被用水煎煮後服用。

4. 又十五方(二十五日)

自汁頗多,氣分蒸騰之餘,邪未盡化也;盜汗更多,陰分淹留之餘,熱未廓清也。他自汗多則氣分愈傷,盜汗多則陰分愈虧;虧則易於生熱,熱則肝陽易升。噯氣頭脹乃肝病之確據,發熱日渴窿虛之現象。夙垢未去,新垢又來兩次之更衣不足以盡其余;口有甜味,舌有薄白;左脈弦滑,右脈柔軟。仍宜兩清氣陰,略佐辛芳,籍化濕濁。

西洋參、熟石羔、知母、佩蘭葉、吳萸、川連、茯神、扁石斛、生子芩、炙枳殼、鮮佛手、冬桑葉、銀花、青蒿露煎藥。

白話文:

[再提供十五個療程(二十五天)]的治療方案。

自行分泌的體液很多,這是在身體機能運作後,體內的邪氣尚未完全清除的現象;而夜間盜汗特別嚴重,顯示體內陰液滯留,熱氣尚未完全消散。如果白天的自汗過多,會進一步損傷體質的機能;夜間的盜汗過多,則會導致陰液更加匱乏;陰液匱乏容易產生熱氣,熱氣又容易使肝臟的陽氣上升。打嗝和頭痛是肝臟疾病的確切證據,每天發燒且口渴是虛弱的症狀。舊有的毒素尚未排除,新的毒素又接踵而來,兩次排便不足以完全清除體內的殘留物;口中帶有甜味,舌苔呈現薄白色;左手脈象弦滑,右手脈象柔和。

我們仍然應該同時清理體內的氣和陰,適度地加入一些辛辣芳香的草藥,用以化解體內的濕氣和渾濁。

使用的人參、熟石斛、知母、佩蘭葉、吳茱萸、黃連、茯神、扁石斛、生黃芩、炒枳實、新鮮佛手柑、冬季桑葉、金銀花、青蒿等草藥煎煮服用。

5. 又十六方(二十六日)

掌心熱,足心亦熱,自汗多,盜汗亦多,中宮自覺窒滯,納食為之不加,寤寐尚稱安寧,口味又覺淡膩,舌質蒲白,里多外少,脈象依然左大右小。肺胃蒸騰之熱不易速化,腸腑留蓄之垢又難遽清。昨夜兩手麻木,頭竅又覺暈脹,耳有嗚響,目無昏花。陽明之絡為熱灼而致虛,厥陰之風由液少而致動。

陰陽兩就其傷,營衛兩不相治,為寒為熱,不得不防治。法:辛甘化風,參用酸甘化陰。氣分尚有留邪,仍用石膏、石斛以泄蒸騰之焰。陰分猶有伏熱,尚宜黃連、黃芩以清遺余之燼。

桂枝、炒白芍、淡甘草、生子芩、石膏、川石斛、明天麻、吳萸、炒川連、炙枳亮、西洋參、滁菊、佩蘭葉、桑枝葉、青篙露煎藥。

白話文:

手掌心感到熱,腳掌心也同樣感到熱,白天自發性出汗頻繁,夜晚的盜汗也很多。自己感覺胸口有種悶滯感,影響了飲食的攝入,但睡眠質量還算不錯。對食物的口感變得清淡且有點膩,舌頭的顏色偏白色,舌苔內側多外側少,脈搏仍然是左手比右手強。

肺和胃部的高溫不容易迅速消退,腸道內積累的污垢也難以立即清除。昨晚雙手有麻木的現象,頭部有頭暈脹痛的感覺,耳朵裡有嗡嗡的聲音,但視力沒有模糊。這是因為陽明經絡被熱度燒灼導致虛弱,厥陰的風邪由於體液不足而活躍。

陰陽兩者都受到傷害,營衛功能失調,對於寒與熱,必須要進行防治。治療方法是:使用辛甘的藥材來疏風,同時使用酸甘的藥材來滋養陰分。在氣分層面仍有殘留的邪氣,因此需要使用石膏和石斛來消除高溫。在陰分層面仍有潛藏的熱度,應使用黃連和黃芩來清理剩餘的熱度。

使用的藥材有:桂枝、炒白芍、淡甘草、生子芩、石膏、川石斛、明天麻、吳萸、炒川連、炙枳亮、西洋參、滁菊、佩蘭葉、桑枝葉、青篙露,將這些藥材煎煮服用。

6. 又十七方(二十七日)

7. 又十八方(二十八日)

表邪已解,裡氣已通,尚有氤氳之熱,連出毛孔,遂使汗泄漐漐,動靜皆多。病延三十多日,懷吉亦有四五個月,一身津液已為邪傷,一團餘熱未獲消滅。於是而補虛則熱不能化,於是而清熱則虛不能任,虛熱糾纏,一至於此。左脈虛軟而大,右脈沉軟而滑,舌質朝見薄膩,暮見淡光,口味時或淡膩,時或乾燥。

治法半補其虛,參用半清其熱。西洋參、青蒿子、奎白芍、麥冬、銀柴胡、元參、地骨皮、佩蘭葉、生子芩、茯神、忍冬藤、扁斛。

白話文:

當表面的邪氣已經解除,體內的氣機也已經順暢,但仍然存在著一些殘餘的熱氣,這些熱氣從毛孔中散發出來,導致汗液不斷地滲出,無論是活動還是靜止,汗量都很多。病情持續了三十多天,懷吉的情況甚至長達四五個月,全身的津液已被病邪所傷害,剩餘的熱氣尚未能完全消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單純補充體虛,熱氣無法得到化解;如果單純清除熱氣,體虛又無法承受。虛弱與熱氣相互纏繞,形成了現在的狀態。

左手脈搏感覺虛弱且大,右手脈搏感覺沉且滑,舌頭的顏色早晨看來有些膩,到了晚上又變得淡而有光澤,口中的味道時而感到膩,時而又感到乾燥。

治療的方法是半補半清,既要補充體力,也要清除熱氣。使用的藥材包括西洋參、青蒿子、奎白芍、麥冬、銀柴胡、元參、地骨皮、佩蘭葉、生子芩、茯神、忍冬藤、扁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