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之

《和緩遺風》~ 和緩遺風捲下 (1)

回本書目錄

和緩遺風捲下 (1)

1. 和緩遺風捲下

2. 又十五方

陽並於上則狂,陰並於下則厥。陰陽交亂,順逆交錯,或陽上而為狂,或陰下而為厥。多狂多厥,傷陰傷陽。陰虛無以戀真陽,陽虛無以維真陰。陰中之火由此而起,陽中之風由此而動。陰陽之變動,精神之離散。有厥必有脫,有脫必有厥。設或兩相同,至性命在於須臾。左關真臟脈已見,難逃陽脫。

右關不振作已久,尤慮陰涸,腦筋大傷,頭旋頭脹風陽大動,身顫身掣。潛育陰陽固是正法,鎮攝精神尤宜注重。錄方仍候藝成遠孚先生高明酌政。

大生地、生龜板、玳瑁、石決明、淮小麥、鮮生地、生鱉甲、西珀、准牛膝,金器湯煎藥。

白話文:

[再提供十五個藥方]

如果體內的陽氣過度集中在上半身,可能會導致精神失常;若陰氣過度集中在下半身,則可能導致四肢厥冷。當陰陽失調,順逆混亂,有可能是因為陽氣上昇導致精神失常,也可能是陰氣下沉導致四肢厥冷。無論是精神失常還是四肢厥冷,都可能傷害到體內的陰氣和陽氣。陰氣不足時,無法留住真正的陽氣;陽氣不足時,無法保持住真正的陰氣。這時,陰中的火氣會因此產生,陽中的風動也會因此被激發。陰陽的變動,會導致精神的離散。有四肢厥冷的情況,必然有脫離的風險;有脫離的風險,必然有四肢厥冷的現象。假使兩種情況同時出現,生命可能就會在瞬間危急。

左手關部的脈象顯示真臟已經出現,難以避免陽氣的流失。

右手關部的脈象長期不振,更需憂慮陰氣的枯竭,腦部受到嚴重損傷,頭暈頭脹,風陽之氣大動,身體顫抖抽搐。滋養陰陽固然正確,但安撫精神更應重點關注。我記錄了這個藥方,等待藝成遠孚先生進一步的指導。

藥方包括:大量生地、生龜板、玳瑁、石決明、淮小麥、鮮生地、生鱉甲、西珀、準牛膝,用金器熬煮藥材。

3. 又十六方

痙與厥癇與狂,其名雖異,其實則同。總由氣血日遍而來,陰陽日並,如風雷之猛烈,鬱極而發現,久而久之,發而發之,不特直據根荄,亦且斲伐精神。陽為神之靈,陰為精之寶,妄見妄言,非鬼非祟,實是精神之離散,遂使魂魄之無依。身體蒸蒸如日上,巔頭岑岑加震動。

倘見面赤如赭,汗出如淋,便是陰陽暴脫,援救無從。左脈狀似雀啄,右脈仍形沉細,絡肺瘈瘲,環口蠕動。滋腎之陰以驅熱,潛肝之陽以熄風。錄方還希藝成遠孚先生高明酌政。

大熟地生龜版法半夏茯苓神淡甘草陳萸肉牛鱉甲上川連龍肥草遠志肉生鐵落湯煎藥(是日晨先服當歸龍蒼丸五錢,以生鐵落湯送下)。

白話文:

[又十六方]

痙攣、癇症和狂躁,這些病名雖然不同,但實際上它們的病因是相同的。都是由於體內氣血逐漸失調所導致,陰陽兩者失去平衡,就像風雷一樣猛烈,長期積壓到極限後突然爆發,時間一長,反覆發作,不僅直接影響到身體的根本,也會損害人的精神。陽氣是精神的靈魂,陰氣是精氣的寶藏,患者會有幻覺和胡言亂語,不是因為鬼怪作祟,而是精神的分散,導致魂魄無所依附。患者身體會持續發熱,頭部會感到劇烈震動。

如果看到患者臉色紅得像赭石,汗如雨下,這就是陰陽突然脫離平衡,需要立即救治。左手脈搏跳動快速如雀啄,右手脈搏卻呈現沉細,這是肺部受影響,口周圍會出現抽搐。治療上要滋養腎臟的陰氣以驅除熱氣,抑制肝臟的陽氣以平息風邪。以下的藥方需由有經驗的醫師來調整劑量。

藥方包括:大量熟地、生龜板、法半夏、茯苓、神淡甘草、陳萸肉、牛鱉甲、上川連、龍膽草、遠志肉、生鐵落。煎藥服用(在這一天早晨先服用當歸龍蒼丸五錢,用生鐵落湯送服)。

4. 又十七方

昨夜陰陽交媾之,忽有瞀悶欲厥之狀,幸無大汁大狂,尚未脫陰脫陽,然汗出溱溱於肌腠,神識昏昏如酣睡,陽脫之勢已見,陰脫之勢在即,性命存亡,朝不保暮,目已開口不閉,左脈乍徐乍疾,右脈忽起忽伏。

心有君火,肝有相人,人在其位則正,非其位則邪,邪與元氣勢不兩立,正者真虛,邪者假實,補正不易,清邪亦難,仰屋思維,無從著手,既蒙謬愛,敢不竭誠,勉揮其汗,聊書數味,以斂固陰陽,為急務,恐鞭見之不及馬腹。

大生地、茯神、術、元參、心帶心、麥冬、青龍齒、濂珠粉、五味子、淮小麥、左牡蠅、霍、石斛、奎、白芍,金器湯煎藥。

白話文:

[再提供十七個藥方]

昨晚進行房事時,突然感到頭腦昏沉,有快要昏倒的感覺,幸運的是並沒有大量出汗或精神失控的情況,也未至於出現陰陽嚴重失衡的現象。然而,皮膚表面仍持續地滲出汗珠,意識模糊猶如陷入深眠,顯示陽氣瀕臨流失,陰氣也將隨之而逝,生命危在旦夕,隨時可能死亡,眼睛雖睜開但口卻不能閉合,左手脈搏時快時慢,右手脈搏時強時弱。

心臟有主宰全身的火熱功能,肝臟有調節身體的功能,這些器官在正常位置上運作就健康,若不在正常位置就會產生病態。病態與正常的生理狀態無法同時存在,正常的身體狀態是真正的虛弱,病態的表現則是虛假的充實。要恢復正常的身體狀況並不容易,清除病態更是困難,我躺在牀上思考,卻找不到下手的點。既然你們如此信任我,我豈能不盡全力,姑且試圖排汗,隨便寫下幾個藥物名稱,希望能夠穩定陰陽,這是最迫切的事,只怕我的努力來不及見效。

使用大量的地黃、茯苓、白朮、玄參、蓮子心、麥冬、青龍齒、濂珠粉、五味子、淮小麥、左牡蠣、霍斛、山藥、白芍,用金屬器皿煮藥。

5. 新市徐偉人(首方)

痢疾古稱滯下,必裡急後重。但裡急後重虛實有不同。痢經牛月,積色漸減,裡急後重依然如故。前次之裡急後重是有餘之積滯,現在之裡急後重是無形之氣陷下焦,根蒂少固,中焦鼓連失司,清陽愈陷愈下,濁飲愈升愈上,呃忒連聲不絕,甚而頭額微汗,舌質葩白,喉齶糜點,左脈絞細,右脈弦滑,氧營皆受戕耗,脾胃兩受殘傷。若不固納中下,呃忒伊於故底。

治法鎮逆呃忒是為緊耍關健。

吉林參、丁香、白芍、炙甘草、旋覆花、廣皮、川椒、乾姜、搗五味、淨島梅肉、刀豆子、代赭石、茯苓、柿箬蒂

白話文:

痢疾在古代被稱為滯下,患者會有強烈的排便感與排便後仍有便意的症狀。但這種排便後仍有便意的感覺,其背後的原因卻有虛實之分。若痢疾持續了很長時間,身體的體力逐漸消耗,排便後仍有便意的症狀仍然存在。先前的這種症狀可能是由於體內有過多的積滯物,但現今的這種症狀則可能是因為體內的氣機下陷,導致下焦功能減弱,中焦運化失調,清氣越陷越下,濁液反而上升,甚至出現頻繁的打嗝,頭部微汗,舌苔白,喉嚨糜爛,左脈細弱,右脈弦滑,養分和血液都受到損耗,脾胃也受到嚴重傷害。如果不及時固攝中下焦,打嗝的症狀會一直存在。

治療方法上,控制和緩解打嗝症狀是關鍵。

藥方包含:吉林人參、丁香、白芍、炙甘草、旋覆花、陳皮、花椒、乾薑、五味子、烏梅肉、刀豆子、赭石、茯苓、柿餅蒂等藥材。

6. 又二方

呃忒絕無其聲,胃氣日有砥柱之權,後重遽爾減少,清氣日有升舉之勢。前日大便尚有積痢,昨日更衣轉形溏薄,第其翻數仍密不少,腹笥或鳴或痛,身體忽熱忽涼,口有膩痰,舌有葩白,左脈弦細,右脈滑。大病經兩旬,氣陰皆傷。治法似宜益氣以利脾,略佐甘酸化陰以固腎。

龜版、川貝、炒扁豆、茯神、白芍、左牡蠣、鱉甲、橘紅、炙甘草、石蓮、烏梅、吉林參。

白話文:

[另一個處方],病人嘔吐到完全無法發出聲音,但胃部功能逐漸恢復,排便困難的情況也明顯改善,身體的陽氣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之前的大便還有積滯的痢疾,但昨天開始轉為稀薄,只是排便次數依然頻繁,腹部偶爾會有鳴響或疼痛感,身體溫度時而高時而低,口中有黏稠的痰,舌頭上有白色的苔,左手脈象細弱而緊繃,右手脈象則呈現滑順。大病纏身已過二十天,氣血和陰津都受到損傷。治療上應當以補氣來促進脾胃運作,再輔以微甜和酸味的食物來滋養陰津,鞏固腎臟。

處方:龜板、川貝、炒扁豆、茯神、白芍、左牡蠣、鱉甲、橘紅、炙甘草、石蓮、烏梅、吉林參。

7. 又三方

痢色已無白沫,所下尚有溏泄,次數每劇必在陰分,腹痛裡急,似有若無,脈大不藏,舌光無澤。此係痢久而下多,遂使陰涸而液竭,肝陽木火互相蒸騰,口燥煩熱,多汗少寐,陽火如許之升,陰液愈難支持。滋腎陰以去熱,潛肝陽以熄風。大生地、龍骨、訶子、白芍、龜版友、牡蠣、大熟地、麥冬、粟殼、茯神、鱉甲、吉林參。

白話文:

如果病患的痢疾已經不再夾雜白色的泡沫,但是仍然持續有軟便或水樣的拉肚子,這種情況往往在夜晚或者身體較為虛弱時會加劇。患者腹部會有緊繃且陣陣疼痛的感覺,但疼痛感並不明顯,脈搏跳動快速,舌頭表面乾燥無光澤。這顯示長期的痢疾導致大量排泄,使得體內陰分乾涸,津液枯竭,肝臟的陽氣和木火能量過度活躍,相互激發,導致口乾舌燥、心煩易怒及多汗,影響睡眠品質,這樣的陽火亢進,使得體內的陰液更難以維持。

治療上,我們要滋養腎臟的陰分以清熱,抑制肝臟的陽氣以平息風火。藥方包括:大量生地、龍骨、訶子、白芍、龜板、牡蠣、大量熟地、麥冬、粟殼、茯神、鱉甲、吉林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