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緩遺風》~ 和緩遺風捲上 (13)
和緩遺風捲上 (13)
1. 又十二方
厥者自下而上之病也,痙者筋掣絡動之狀也,自下而上,由肝而出,筋掣絡動,由陽而化。現在厥狀不復痙,亦不見關係,頭旋頭暈,身動肢掣,頃忽嘔吐濁痰綠水,定是中乏砥柱,膽氣乘虛上犯,為日已多。真陰自耗,陽失陰戀動則化風,風自內風陽自虛。陽陽冒於上清竅多蔽,頭目皆欠清明。
風趨於絡經脈多礙,身體不能自主。腦起於頭巔,疾則腦受傷,筋附於身,身動則筋不寧。左豚弦細,重按似欠斂聚,右脈沉細,重按亦欠振作。以脈參證,虛多實少,內風虛陽如許之鼓動,誠恐又有一番之劇烈。治法捨育陰潛陽熄風利絡之餘,別無良策。可採錄方,仍候藝成遠爭先生察覈脈證酌政施行。
紫丹參、淮牛膝、丹皮、茯神、代赭石、冬桑葉、青龍齒、淡甘草、白芍、牡蠣、真滁菊石、決明。
白話文:
「厥」是從下往上發展的病症,「痙」是肌肉抽搐和絡脈跳動的現象。從下往上,是由肝臟引起的;肌肉抽搐和絡脈跳動,是由體內的陽氣轉化而來。目前雖沒有出現痙的症狀,但頭部眩暈,身體和四肢有抽搐感,突然間嘔吐出混濁的痰和綠色的水,可以確定是身體內部缺乏支撐,膽氣趁虛而入,影響已有一段時間。真正的陰氣被消耗,陽氣失去陰氣的羈絆,一活動就容易生風,風從內部產生,陽氣自然虛弱。陽氣在上清竅處過度充盈,導致多處阻塞,頭部和視力都顯得不清明。
風進入絡脈,導致經脈多處受阻,身體無法自我控制。腦部位於頭頂,一旦生病,腦部就會受到損傷,肌肉附著於身體,身體一動,肌肉就不安定。左手脈象弦細,重按時似乎缺乏收斂,右手脈象沉細,重按時也缺乏振奮。根據脈象和症狀,虛的成分多於實的,內風和虛陽如此激動,恐怕會有一場更劇烈的病情。治療方法除了養陰潛陽、熄風利絡外,沒有更好的策略。可以參考以下的藥方,但還需等待醫師進一步審核脈象和症狀,再做調整。
藥方:紫丹參、淮牛膝、牡丹皮、茯神、代赭石、冬桑葉、青龍齒、淡甘草、白芍、牡蠣、滁菊石、決明子。
2. 又十三方
厥陽無一時之寧,眩暈無片刻之定。曾經吐過綠水,定是膽汁上溢。前日又駿厥癇,今晚復見狂躁。癇出於陰,狂出於陽。陰為陰寒之疾,陽為陽火之邪。真陰真陽大受其傷,肝營膽汁亦受其耗。陰寒之痰由火而鼓動,陽火之邪無水而涵制。邪者假邪也,虛者真虛也。變亂種種皆是肝陽之害。
形體掉掉亦是風邪旋絡。妄見妄言自獨自語,總不越乎精神離散。脈象左沉右弦,舌質根薄中灰。靈介潛陽以泄風,金石鎮心以安神。方呈質人,藝成先生同政而行。
淮小麥、真滁菊、茯神、淮牛膝、石決明、牡蟈、淡甘草、丹皮、白芍、青龍齒、靈磁石、橘絡,金器湯煎藥。
白話文:
這個人的身體狀況一直都不穩定,經常感到頭昏眼花,一刻都不得安寧。之前他嘔吐過綠色的液體,那應該是膽汁逆流所致。前幾天他又出現了嚴重的癲癇症狀,到了晚上,更出現了狂躁的行為。癲癇是源自體內陰寒的病變,狂躁則是因為體內的陽氣過剩。陰寒和陽熱的失調,對他的真陰真陽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同時也耗損了他的肝臟和膽汁。陰寒的痰液在體內被火熱所驅動,而過剩的陽熱沒有足夠的陰涼來平衡。這些病態反應,雖然看似是由外來的邪氣引起,但實際上是體內虛弱的真實反映。所有這些變化,都是由於肝臟的陽氣失調所致。
他的身體搖晃,這也是風邪在體內肆虐的表現。他會有幻覺,自言自語,這都是精神狀態散亂的結果。從脈象看,他的左手脈沉,右手脈弦,舌頭的根部薄且色灰。因此,我們要用一些藥材來潛藏陽氣,平息風邪,用金石類的藥材來鎮定心神。
治療方案如下:使用淮小麥、滁州菊花、茯神、淮牛膝、石決明、牡蠣、淡甘草、牡丹皮、白芍、青龍齒、靈磁石、橘絡,並用金屬容器來煎煮這些藥材。
3. 叉十四方
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或痙,或厥,或癇,或狂,為日已久,陰陽俱傷,陰不戀陽,陽不戀陰,精神日漸離散,水火日失交濟,體灼煩躁,甚而欲起欲行,頭旋目瞀,劇時妄見妄言。陰氣內傷,防液涸;陽氣外越,慮津脫。若見大汗滂沱,便是束手無策。左脈頗見藏蟄,右脈殊無神韻,舌質仍見灰膩,口中尚不乾燥,則經吐里吐綠。
肝腎大耗大竭,二甲潛陽以存陰,二地壯水以制火,金石鎮攝,甘麥緩急,亦為此症扼要關鍵。錄方呈請藝成猿孚先生同政。
大生地、淮小麥、左牡蠣、龜版、生磁石、茯神、鮮生地、淡甘草、炙鱉甲、龍齒、石決明
白話文:
【叉十四方】
血液過多集中在身體的下半部,氣則過度集中在上半身,因此可能產生抽搐、昏厥、癲癇或精神失常等症狀,且病情持續一段時間後,導致陰陽兩者都受到傷害。陰不能固守陽,陽也不能固守陰,導致精神逐漸散失,陰陽失去調和,身體感到焦躁不安,甚至有時候會有想要起身或行走的衝動,頭暈眼花,嚴重時會出現幻覺和胡言亂語。
體內陰氣受損,需防範體液乾涸;體外陽氣過度消耗,應防範津液流失。若看到大量汗出,治療就變得困難了。左手脈象顯示臟腑功能隱藏不顯,右手脈象缺乏活力,舌頭表面仍呈現灰色膩苔,口裡卻不感乾燥,這是經過嘔吐後,胃部反吐出綠色物質的症狀。
肝臟和腎臟功能已嚴重耗盡,使用牡蠣、龜板、磁石、鱉甲等藥材來平抑陽氣,保存陰氣,並用生地黃、熟地黃等藥材來增強腎水,抑制心火,以金石藥材鎮靜神經,用甘草、小麥緩解緊張,這些都是治療這種病的重要關鍵。
所開的處方如下:大量生地黃、淮小麥、左牡蠣、龜板、生磁石、茯神、鮮生地、淡甘草、炙鱉甲、龍齒、石決明,敬請藝成猿孚先生共同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