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醫略抄》~ 四四、小兒丹瘡方

回本書目錄

四四、小兒丹瘡方

1. 四四、小兒丹瘡方

病源論云。風熱毒客在腠理。熱毒搏於血。蒸發於外皮。上熱而赤。如塗丹。故謂之丹也。

產經云。夫丹者。惡毒之氣。五色無常。赤小豆。作屑以甘草湯塗之。(「原注」今案錄驗方。和麻油途之。)

錄驗方云。取甘松根薄之。亦宜服少許汁。

又方。搗慎火草。薄之。

千金方云。牛矢塗之。

小品方云。水中苔傅之。

又方。芒硝內湯中取汁。拭上。

新錄方云。水若油研支子人。(簡案支梔通。太平御覽引本草經。梔子作支子。本草和名作枝子。)採汁洗之。

又方。生藍汁塗之。

範汪方云。以生魚血塗之。(「原注」蘇敬本草。注鯉血良。)

本草拾遺云。鯽魚鱠。主小兒大人丹毒。

白話文:

根據病源理論所說,當風熱毒素侵犯到肌膚表層,熱毒與血液交纏,從外表蒸發而出,使皮膚上部呈現熱且紅的狀態,像被塗上了硃砂一樣,因此稱之為丹瘡。

產經記載,丹瘡是由惡劣的毒素導致,顏色不固定,多為紅色。可使用磨碎的紅小豆,混合甘草湯來塗抹患處。(根據原始註解,現有錄驗方指出,可以加入麻油一起塗抹。)

錄驗方記載,取甘松根磨成薄片,也可以服用少量的甘松根汁液。

另一個方法是,搗碎慎火草,然後塗抹在患處。

千金方記載,可用牛糞塗抹。

小品方記載,用水中的青苔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是,將芒硝放入湯中取出汁液,擦拭患處。

新錄方記載,用水或油研磨梔子(或枝子),取汁液清洗患處。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生藍的汁液塗抹患處。

範汪方記載,可以使用生魚的血塗抹患處。(根據蘇敬本草記載,使用鯉魚的血效果更佳。)

本草拾遺記載,鯽魚的肉對治療小兒或大人的丹瘡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