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略抄》~ 七、中風言語錯亂方
七、中風言語錯亂方
1. 七、中風言語錯亂方
病源論云。風邪者。謂風氣傷於人也。以身內氣血為正。外風氣為邪。內損。(簡案今本病源作府藏內損。)血氣外虛。則為風邪所傷也。故病有五邪。一曰中風。二曰傷暑。三曰飲食勞倦。四曰中寒。五曰中濕。其為病不同中邪者。發時則不自覺知。狂惑妄言。悲喜無憂。是也。
僧深方云。人參,茯苓,茯神,白朮,菖蒲(各三兩)
凡五物。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先食服八合。日三。(簡案外臺引範汪名五邪湯即是。)
範汪方云。茯神,菖蒲(各三兩),赤小豆(三十枚),人參,茯苓(各三兩)
凡五物。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簡案外臺引錄驗名茯神湯即是。)
經心方云。烏頭(一分炮),恆山,甘草,蔥利(簡案未詳何物。本草梨蘆一名蔥苒。大上膈風涎。竊疑利是𫇶之訛。)桃花(各一分)
五味好酒四升。煎取一升。頓服大吐。
白話文:
根據病源理論所述,所謂風邪,就是風氣對人的傷害。體內的氣血被視為正常,而外來的風氣則被認為是邪惡的。當體內受到損傷,體表的血氣虛弱時,就會受到風邪的侵害。因此,疾病可由五種邪氣引起:一是中風,二是受暑熱影響,三是飲食過勞或疲憊,四是受寒,五是濕氣過重。當被邪氣侵襲時,患者通常無法自我察覺,表現出精神混亂、胡言亂語,甚至悲喜無常的症狀。
僧深的治療方法如下:使用人參、茯苓、茯神、白朮、菖蒲(各三兩)。這五種藥材,用水十鬥煮至剩二升半,去掉藥渣。在進食前服用八合,每日三次。
範汪的治療方法如下:使用茯神、菖蒲(各三兩)、赤小豆(三十枚)、人參、茯苓(各三兩)。這五種藥材,用水十鬥煮至剩二升半,分成三次服用。
經心的治療方法如下:使用炮製過的烏頭(一分)、恆山、甘草、蔥利(注:此處的蔥利,原書未詳,根據《本草》記載,梨蘆又名蔥苒,能治上膈風涎,推測可能是指蔥苒)、桃花(各一分)。將這五種藥材與好酒四升一起煎煮,直至剩下一升,一次服下會有劇烈的嘔吐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