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簡

《救急選方》~ 下卷 (26)

回本書目錄

下卷 (26)

1. 中飲食毒門

湯火所傷。百蟲犬鼠蛇傷。並東流水磨塗。並服一粒。良久覺癢立消。打撲損傷折。炒松節酒磨下半粒。(朝鮮李宗准。紫金丹方云。如無松節酒。以炒松節。入酒湯用。)乃以東流水。磨塗。男子急中。及顛邪喝叫亂走。女人鬼氣鬼胎。並宜暖酒磨下。一丸可分兩服。有毒即吐。

或利。毒儘自止。(李宗准云。通利一兩行無妨只用溫粥止住。大抵下泄藥。例多上吐。如欲吐則吐。溫粥一二匙壓下。則不吐。)孕婦不可服。

文蛤(三兩。淡紅黃色者。捶碎洗淨。本草云。五倍子一名文蛤。),紅芽大戟(一兩半淨洗),山茨菰(二兩洗。即鬼燈檠金燈花根也。○臞仙活人心云。人皆不識以老鴉蒜為之。其山茨菰者。俗名金燈籠其葉似韭。花似燈籠。其色白。上有黑點。結子三稜。二月長苗。三月開花。

四月苗枯。挖地得之。其茨菰上有毛包裹。人不可識採時。可於有苗時。記其地。至秋冬取之。此藥中其山茨菰不真。則藥不效。李宗准曰。本草云。葉如車前。根如慈姑。則與余所得根如小蒜。葉如韭者病。乃知臞仙所云者。與余同。而亦為本草所謂零陵團茨菰無疑矣。但其花上黑點。

或有或無。亦豈風土之異矣。○案葉氏錄驗。楊氏家藏並云。山茨菰。乃是玉簪花根白花者。今考本草無其說。尤可疑。錄以待識者辨之。),續隨子(一兩。去殼枰。研細。紙裹壓出油再研如白霜。),麝香(三錢研)

上將前三味。焙乾。為細末。入麝香續隨子。研。令勻。以糯米粥為丸。每料分作四十粒。於端午七夕重陽日合。如欲急用。辰日亦可。於木臼中杵數百下。不得令婦人孝子不具足雞犬之類見之。(李宗准云。今案合末重七兩八錢。然為飛羅所次。不過七兩五錢。每劑可用糯米二合。

淘淨作濃飯。重六兩六錢合糊重十四兩強。杵後重十四兩三四錢。蓋搗時或黏著。乾燥則添水故也。陳自明臞仙王應猗。皆以一劑分為四十粒。余恐人不度氣之強弱老幼。概服一粒也。今分為八十粒。王應猗所謂每服半粒。亦此意也。

),萬病解毒丸(得效),文蛤(一兩半),山茨菰(一兩),續隨子(半兩),麝香(一錢),大戟(七錢半),全蠍(五枚),山豆根(半兩),硃砂,雄黃(各二錢),主療修制同上,太乙神丹(一名追毒丹。乾坤生意。),文蛤(三兩),山茨菰(二兩),大戟(兩半),千金子(一兩),麝香(三錢),雄黃(一兩),硃砂(五錢),上主療修制同上。(外科正宗。

太乙紫金丹即是。○案解毒萬病丸。始見葉氏錄驗方。名聖授奪命丹。又觀音散。而湯氏家藏方加板藍根。名解毒丸。然其主療修制之詳。至百一方而備焉。後世或名玉樞丹。或名紫金錠。皆此方耳。而諸家增味頗多。時危氏萬病解毒丸。臞仙太乙神丹。諸家多采用。故附於此。

白話文:

[中飲食毒門]

被熱湯或火燙傷,或是被各種蟲、狗、老鼠、蛇咬傷,都可以用向東流的水磨成汁塗抹患處,同時服用一粒藥丸。過一會兒感覺到癢,就會立刻消失。如果跌打損傷或骨折,將炒過的松節磨成粉,用酒送服半粒。(朝鮮李宗准的紫金丹方子說,如果沒有松節酒,可以用炒過的松節泡酒來代替。)也可以用向東流的水磨成汁塗抹患處。男子突然發病,或是精神失常、胡言亂語、亂跑,以及女子受到鬼氣或懷上鬼胎,都適合用溫酒送服藥粉。一丸藥可以分成兩次服用。如果體內有毒,就會吐出來或是腹瀉,毒素排盡後就會自然停止。(李宗准說,腹瀉一兩次沒有關係,只要用溫粥止住就好。一般來說,下瀉的藥通常也會導致嘔吐。如果想吐就吐,然後喝一兩口溫粥壓下去,就不會再吐了。)孕婦不可以服用。

文蛤(使用三兩,要用淡紅色或黃色的,捶碎洗淨。《本草》記載,五倍子也叫文蛤),紅芽大戟(使用一兩半,洗淨),山茨菰(使用二兩,洗淨,也就是鬼燈檠、金燈花的根。臞仙活人心說,人們都不認識,都把老鴉蒜當成山茨菰。山茨菰俗稱金燈籠,葉子像韭菜,花像燈籠,顏色是白色,上面有黑點,結的果實是三稜形的。二月長出苗,三月開花,四月苗就枯萎了。要挖土才能找到根。茨菰的根上面有毛包裹,不容易被人辨認。採摘時,可以在有苗的時候記住地點,等到秋冬季再去取。這個藥如果用到不真的山茨菰,就沒有藥效。李宗准說,《本草》記載山茨菰的葉子像車前草,根像慈姑。而我得到的根像小蒜,葉子像韭菜,這是不一樣的。才知道臞仙說的和我的一樣,應該就是《本草》中說的零陵團茨菰。只是花上的黑點,有的有,有的沒有,可能是各地風土不同的緣故。另外,葉氏的記錄和楊氏家傳的記載都說,山茨菰是玉簪花根,開白花的那種。現在考察《本草》沒有這種說法,很值得懷疑,先記錄下來,等待有識之士來辨別。)續隨子(使用一兩,去掉外殼,研磨成細粉,用紙包起來壓出油,再研磨成白霜狀),麝香(使用三錢,研磨成粉)

將前面的三味藥材焙乾,磨成細粉,加入麝香和續隨子粉,混合均勻。用糯米粥做成藥丸,每份藥材分成四十粒。在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的時候製作,如果急用,也可以在辰日製作。在木臼中搗杵數百下,不可以讓婦女、孝子、以及雞犬等看到。(李宗准說,現在按照配方,藥粉總共重七兩八錢,但是經過篩羅過濾後,大概只有七兩五錢。每次可以用糯米二合,淘洗乾淨煮成濃粥,重量為六兩六錢,加到藥粉裡做成糊狀,重量為十四兩多一點。搗杵之後,重量會變成十四兩三四錢,這是因為搗的時候有些會黏著,乾燥之後加水造成的。陳自明、臞仙、王應猗都將一份藥材分為四十粒。我擔心人們不了解自己身體的虛實強弱、年老幼小,都只服用一粒,所以現在分成八十粒。王應猗說每次服用半粒,也是這個意思。)

萬病解毒丸(效果好),文蛤(使用一兩半),山茨菰(使用一兩),續隨子(使用半兩),麝香(使用一錢),大戟(使用七錢半),全蠍(使用五枚),山豆根(使用半兩),硃砂、雄黃(各使用二錢)。主要治療的疾病和製作方法都和上面相同。太乙神丹(又名追毒丹,可以使人起死回生),文蛤(使用三兩),山茨菰(使用二兩),大戟(使用兩半),千金子(使用一兩),麝香(使用三錢),雄黃(使用一兩),硃砂(使用五錢)。主要治療的疾病和製作方法都和上面相同。(出自《外科正宗》)

太乙紫金丹就是這個方子。解毒萬病丸最早出現在葉氏的記錄方中,名為聖授奪命丹,又名觀音散。湯氏的家傳方子中加入了板藍根,名為解毒丸。它的主要治療疾病和製作方法的詳細情況,在百一的記錄中都有詳細記載。後世有的叫它玉樞丹,有的叫它紫金錠,都是這個方子。只是各家增加的藥材有所不同。危氏的萬病解毒丸、臞仙的太乙神丹,都被各家廣泛採用,所以也附錄在這裡。